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治理"以其"多元、民主、合作、互助"的特质代替"统治"成为国家使用公共权力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等特质使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势在必行。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视野。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2.
民族习惯法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时代性、自主性、公共性、规范性、丰富性、稳定性、开放性的特征,对民族习惯法进行重新定位,阐释民族习惯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贯彻国家法律与政策、针对性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纠纷、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宗教问题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改善民族地区治理效果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结合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尚保留古老的血祭传统,在苗族、侗族等举行的大型节日庆典鼓藏节、喊天节中,血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与中原地区的经典道教、佛教等相比,西南地区的血祭环节中依然存在着吃血现象。血祭与吃血遂成为这一地区族群的特殊标志。论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这一地区的血祭与吃血现象进行解读。认为通过血祭与吃血,既可以打造族群的集体心智和文化逻辑体系,也可以完成族群对集体历史范式的加深,并重塑集体生活的秩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血祭与吃血成为宗教信仰与族群认同的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5.
罗依平  谷冲 《创造》2020,(2):8-14
少数民族乡域社会治理是在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作用下,对乡域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可以从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乡域社会治理两方面对其内涵进行阐释。少数民族乡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在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域社会治理的完善将会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规范化及治理成本最小化和治理效益最大化加以推进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随着民族国家时代的来临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历经民族理论纲领由萌芽走向成熟,民族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及曲折发展,民族工作的转折、恢复与全面发展,民族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发展等四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回望百年历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与政治权利,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以民族团结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夯实破解民族问题的条件保障,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在长期的思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展望未来,基于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民族工作有必要从完善区域自治制度及贯彻自治法,推进自治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等方面继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政党是现代政治体系的中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型力量。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民族地区通过各种政治整合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促进了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实现,有效地保证了民族地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分别通过民族调查和识别、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主协商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等多种方式和措施,为顺利实现多民族国家整合提供了话语体系、治理结构、价值理念与制度基础,进而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新形势下,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应当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政党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从政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实挑战、路径选择出发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强有力、领导有方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政党治理的本质要求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政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充当着联结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桥梁的作用,扮演着  相似文献   

9.
政党是现代政治体系的中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型力量。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民族地区通过各种政治整合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发展,促进了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实现,有效地保证了民族地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西南民族地区分别通过民族调查和识别、培养民族干部、实行民主协商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等多种方式和措施,为顺利实现多民族国家整合提供了话语体系、治理结构、价值理念与制度基础,进而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我国社会工作在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问题,将是社会工作专业进一步参与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但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研究,为了突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将文化本身从当地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忽略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日常性",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绵延性和社会工作的结构性的矛盾与统一.从日常性出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应当遵循浸入而非介入、主体而非客体、理解而非解释、互构而非设计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制度建设内容,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然而,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建设面临着各少数民族成员民主制度、机制缺乏,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注重宗教信仰、法治意识缺失。要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基础和条件,就不得不建立和完善现代民主制度和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政治社会化手段。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在四川途经各种社会形态千差万别、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指引下,红军通过统一战线帮助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和武装,不仅团结少数民族支援长征取得胜利,而且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14,(6):52-54
<正>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民族工作部门和每一位民族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事务理念的更新。就当前而言,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从重点针对少数民族转向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民族传统的民族工作管理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民族事务等于少数民族事务、民族工作等于管理少数民族的工作、管理民族事务等于管理少数民族、民族政策等于照顾少数民族,客观上把汉族排除在民族事务治理对象之外。而在实际生活中,民族关  相似文献   

14.
省外信息     
《今日民族》2014,(6):64-64
正王正伟到浙江省考察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6月12日至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到浙江省丽水市,考察城市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他强调,要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宗教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宗教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全国55个少数民族约1.1亿人口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信教民族地区,宗教和教育合二为一,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据点,又是大大小小的教育中心。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边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边疆农村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主要有巴、武陵蛮和其他族群。这些族群与中央政府的军事活动频繁,军事联系逐渐加强,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反叛导致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平叛,而且还体现在中央政府征伐带来少数民族造反以及对少数民族的军事征调等方面。这些军事互动活动,带来了武陵地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短板,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风险挑战决定了必须把边疆民族地区放到国家治理重要位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边疆和民族地区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治国必治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治藏基本方略和新时代治疆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和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指引了前进方向,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要坚持党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全面领导、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坚持以治藏和治疆为核心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方略和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从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持续稳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内生性的制度文明形态,它厚植于中国文化土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时代彰显出强大的制度优势,从政治稳定、决策优化、利益整合和认同构建等方面有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要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领导作为根本保障,同时从民主与法治两个维度推动执政党的现代化转型,亟需加大新型政党制度体系的系统构建和完善,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参政党的政党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通过创新党派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和监管机制以及构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参政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提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胡耀邦总书记今年在视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时,作了“努力培养民族人才”的题词。这个题词,凝结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无限深情和关怀。 本文就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问题,作些探讨,以请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宪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在政治层面以平等共治为其基础,以民族互助为其文化内核和法律精神,以实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双重优惠为其制度特色,具有西方族群政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政策运行层面,存在立法监督落空,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公民个人权利救济的反歧视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立法保留、加强行政监督、完善和推进反歧视为主的司法救济等几个方面,来保障和推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