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民族》2016,(2):46-46
正在《读书》2016年2月即将刊登的《"民族问题":必须澄清的几个认识》一文中,作者关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宣部思想政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对"民族问题"这个民族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做了几点阐述。关凯认为,"民族"是一种社会分类,本身并不构成"问题",而我们通常的"民族问题","实质上源自作为意识形态与社会运动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50年代青年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从1986年《中国青年报》刊载《两代知识分子对话录》开始,到1988年《第四代人》一出面世,明显地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予以评说.和大家商榷.一、"灰色"说提出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50年代的青年是"灰色"的一代,"是由机器批量生产的".我把这种观点称为"灰色"说.这种观点认为50年代青年的"人生宗旨就是接受和服从".这种"服从性的思维方式只能是一种虚假的的思维方式",而服从性的行为方式则"使一代人丧失了旺盛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建立了调整劳动关系的"三层次模式"。《劳动合同法》旨在强化以国家管制为特点的调整模式。理论界出现了两种解读视角:一种观点强调"强资本、弱劳工",强化国家干预,意图建立起一种高度管制的用工体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不仅要关注"强资本、弱劳工"的现象,更要关注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特点,努力实现以自治为主的劳动关系调整。富士康、本田事件意味着我国出现了自治的现实压力,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重新走到了十字路口。我国应当注重平衡劳动关系三个层次的关系,使国家管制与当事人自治作为劳动关系的两种调节手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猎鹿博弈     
"猎鹿博弈"源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一个故事。古代的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当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主张消灭私有制。俄国学者认为,"消灭"一词的德语原意是"扬弃",而不是"消灭"。随后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中文版《宣言》翻译有误,赞同"扬弃"的译法。然而无论从马恩的一贯观点看,还是从Aufhebung一词的通常用法看,马恩在这里都是在"消灭"的含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中央编译局的专家们认为,译语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方最早是何时出现的以及后来如何演变的,我从50年代起读书时就注意搜集并摘记有关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研究会编辑出版部于1980年6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第40期刊有蔡声宁同志写的《试论“社会主义”一词的起源》,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西方社会大百科全书》第七卷说:汉斯·谟勒在《社会主义一词及其同义词的起源和历史》一书中,把‘社会主义’一词已追溯到本尼迪克丁时期的安塞尔姆·德生(1699—1772年).1753年他在论战中为了明确起见,曾把基督教学者和自然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起源》评介伍奇云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艺术的起源》一书。该书是云大出版社《原始意识》丛书之一,由章建刚、杨志明合著。两位作者对艺术起源问题反复思考,历经三四年方才完成该书。书中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具有哲学深度的见解,显示出作者在此领域研究颇...  相似文献   

8.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一问题,中外学者研究已久,各种观点迭出,厉以宁教授近期著作《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一书对资本主义的起源作了系统的研究。根据此书观点,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必须到西欧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去寻找答案,资本主义不过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不能产生资本主义,本文认为,应同样到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词学研究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局面。本文拟就词学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略述如下。 一 词体源起的研究 近年来有关词体源起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音乐与词的密切关系仍然是研究者探讨词体起源的重要话题。施议对在《长短句合乐歌词的产生与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86年2期)一文中提出词体成立的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长短句形式的出现,其二是以歌词之法代替  相似文献   

10.
"芙蓉国里尽朝晖"——源自毛泽东同志的《答友人》,原意是指湖南(芙蓉国)到处充满着生机。这首词已经有几十年了,可是在如今的美容界,同样有着"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景象,这就是南京朝晖美容连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除了以往争论激烈的一些老问题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关于"国企定位和改革出路",当下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国企已经异化,出路在于民营化;二是国企仍是中国经济中坚力量,其弊端可通过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解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最吸引眼球的是北京大学林毅夫和张维迎这两位教授之争。关于"政府作用的范围",当前主要有宽窄两种观点:一种是政府除了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外,还应适当地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另一种是凡是公民能解决和市场能调节的,政府就都不要管。关于政府如何作用,也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经济干预要恰当;一种认为要平等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到底有没有垄断"问题上,目前并没有取得共识。有观点认为,"没有垄断";也有人认为"垄断客观存在";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垄断叫"反垄断"。  相似文献   

12.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第3期发表了唐慧同志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危机问题初探》一文。作者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许多悲惨事件、社会灾难,看成是社会主义危机的表现,不同意只用挫折或失误来概括,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一种深刻探索,对于社会主义实践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作者在文章中所论述的一些具体观点、看法,我们很难苟同。借此文与作者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这部著作时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其中对于列宁的反映论思想的争论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个问题,《唯批》反映论思想的实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还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唯批》发挥的是传统认识论提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宣扬客体至上,忽视或排斥主体因素,因而实质上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反映论。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唯批》既坚持了实践观点,又阐明了认识的辩证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能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16.
"我希望你们在研究国家问题的时候看看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句话都是可以信任的."但是,这本被列宁高度赞扬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它的第一版序言却远没有为所有马克恩主义学者所肯定,赞否两派,争议时起,至今不休.一派认为,序言中所谓"两种生产"的理论,事实上是一种二元史观,它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派则说,"两种生产"的理论,通过对原  相似文献   

17.
金霞 《重庆行政》2008,(5):48-49
政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美国学者乔纳森·哈斯在《史前国家的演进》一书中指出,关于政府起源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融合理论",另一类是"冲突理论"。"融合理论"的代表者埃尔曼·塞维斯断言,政府是作为一种协调和管理复杂社会各个部分的融合机构。这种理论是"契约  相似文献   

18.
先说明一下本文所用土司一词的含义。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明代,土司与土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土职,今人论及,应当严加区别。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中叶以后,文献中土司与土官是混用的,唯土司一词既可称土职政权,亦可称土职官员,而土官只用于称土职官员。本文是基于后一观点使用土司一词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朝军队进入广西,迅速将广西东部的元朝驻军击溃,并招降了左右两江、红水河流域以及龙江流  相似文献   

19.
创新,在路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之一,主要是写"因读书而茅塞顿开的愉悦"。本期"特稿"《创新在路上》编者引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以诠释我市人大工作之所以"永葆生机与活力"源自"不断探索和创新",颇  相似文献   

20.
代刃 《重庆行政》2008,(4):63-65
权力在词源上对应的拉丁语或英语词汇大致上有两种取向,一种认为是拉丁语中的"Potere",原意为"能够",或具有作某事的能力,后派生出英文"Power"。另一种认为"权力"一词出于拉丁语"Autorias",一是指意识和法令,二是指权威,由此派生出"Authority"这个英语单词。在汉语中"权"原指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后引申为动词,衡量、揣度之意。现在把权力引申为"一个人依据自身的需要影响乃至支配他人的一种力量"。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社会学词典》都将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