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解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价值,从价值的来源和应用途径划分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内外在价值。从内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从外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研究、教育和商业价值。基于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解读,提出了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静 《传承》2012,(4):74-77
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民间信仰种类繁多且多与其他宗教并行不悖。至今,巫师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的主持者,仍在小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巫师的称谓、分类、职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巫师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有助于对巫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民间曲艺是融合视听体验之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也是极具经济价值的第三产业潜质资源。受制于民族族群传统意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制约,少数民族民间曲艺还处于封闭延续、零散发展的初级层次,粗放落后的统筹模式使得延续释放民族文化、助推增强地区经济的既定目标遭遇了阶段瓶颈。立足于重新解构少数民族民间曲艺的内在价值,探析少数民族民间曲艺的市场运作,并合理拟划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龚卫东 《求索》2012,(4):121-123
法的社会规则理性,必然要求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法",由此产生"法"的多元思维进路。该进路下,不仅承认国家法对社会的范导作用,也注重民间法、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规则对现实社会群体"活法"实然规则作用。研究理性告诫人们,多民族统一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必须理性直面少数民族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中生成的传统习风习俗、传统习惯法及传统习惯,并对其进行法理辨析,进而充分挖掘西部少数民族地方本土资源,实现法治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不仅可以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对完善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大数据技术带来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带来的机遇,积极梳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传播策略势在必行。在此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给民族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和困境,认为大数据理念可以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模式,以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信息技术和无垠的视角助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走出传播困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社会生产劳动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性与发展历程的文献众多,主要表现为对体育劳动起源学说的推导与泛化,尤其在提取藏族民间体育案例方面,针对藏族社会劳动模式的相似性描述跨越了不同年代。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溯源不应笼统地进行劳动起源说的理论嫁接,而应具体考量社会劳动分工的不同阶段,探索少数民族民间体育发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5,(5)
社会历史研究的"民间视角"既关注国家与地方一同构建完整地方社会的历史机制,也强调地方精英、民众百姓以及民俗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从"民间视角"出发,海南冼夫人文化经历了由英雄化到神化最终实现民俗化的历史过程。海南冼夫人文化的变迁既表现出海南民众持有的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对于海南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跨文化传播能够提升丝路地带的国家政治互信和促进文创经济交流,能够促进沿线文化多元融合和拓宽音乐文化内涵,能够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目前,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跨文化传播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由此,我们需要构建差异化传播模式,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自觉,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增强"柔性"传播,重视创新跨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打破惯用的传播模式,以此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间信仰富有浓郁的"山水兼具、农商并重"之岭南特色,有着"毗邻港澳、隔海相望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交流频繁,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宗教形态",是中国多元和谐型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社会治理理论入手,以广东民间信仰现状调查为中心,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通过比对福建、湖南、浙江等地的不同管理模式,结合广东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试点佛山市的经验,尝试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语境下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研究散论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中国西南民族关系的基本发展背景和基础。各民族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结成了紧密的关系 ,甚至互相融合。在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中 ,一定要意识到不同时期的民族在内容和概念上是不同的。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汉族民间与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少数民族民间的关系四大部分 ,而西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则可概括为分布上的大杂居与小聚居、政治上的多元一体、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经济上的互补性、文化上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受到外来文化侵入、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传承方式单一和音乐形式较为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正在逐渐消失。合唱艺术是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艺术形式,目前已有许多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播、发扬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成功案例,并且合唱艺术具有日益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这都非常有利于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此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探讨合唱艺术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可行性,论述合唱艺术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岗仓  马丽 《人民论坛》2015,(8):172-173
回族的传统婚俗是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聚集区之一,其"回城"回族婚俗是历代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再现。通过对"回城"回族传统婚俗的透视与其文化渊源的探索,研究吐鲁番市"回城"回族传统婚俗表象之下的文化意义,对于保护、发展、传承回族传统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将极大地促进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中的参与性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将具有现实意义。建设民族工艺村应是当前条件下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民族工艺村建设可作三个层次———个体、社区、社会———和两种状态———静态的与动态的保护开发———的模式区分。建设民族工艺村过程中还有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恶善报应"是中国各民族民间童话故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民间童话故事中"恶善报应"的层次结构,并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6.
<正>"8·03"鲁甸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危急关头,各民族并肩战斗的故事至今仍值得回忆。民族之义:生死救援谱壮歌鲁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其中回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就有9万多人。灾难突然降临,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显示出了空前的凝聚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乡村社会信任关系具有熟人社会的一般特性,因此在传统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矛盾纠纷的处置中,民间调解一直在发生作用。人民调解尊重民间调解习惯并将其作出现代性转化,实质上是将礼俗秩序与法律秩序结合起来。以人民调解的制度化形式介入乡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和谐和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19.
杜欢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22-125
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其传承和发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文旅融合发展,是当下实现少数民族乐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苗族民间乐器苗笛为例,结合少数民族乐器的特点和传承规律,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对如何进一步保护、传承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乐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处太行山脉的山西省左权县,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而再度引起国人的关注。擂台赛由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以长江为界,分北方队和南方队对擂赛歌,参赛歌曲必须是原生态的民间歌曲。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说:“民歌就是最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