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后期,俄国构建了打通中亚地区直到印度洋的扩张战略,而英国构建了"拱卫印度安全"的扩张战略。英俄各自构建的印度周边扩张战略,加剧了两国在印度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争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加紧了对中国新疆、西藏的侵略,造成了中国与印度边界地区的领土争议问题,成为了当今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源头。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给中印两国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的边疆安全、政局稳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期刊选粹     
《财富》2006年9月11日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并驾齐驱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在飞速发展,GDP增速几乎不相上下。虽然目前中国经济领先于印度,但印度正以持续增长的速度迎头赶上,甚至有一天会赶上中国。中印两国国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在努力改变多种不完善体制和现状,如进一步改革资本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改善现在的养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社会问题。而印度经济也正处在转型期,私有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也越来越少。中印两国政府都在不断完善各自在经济领域的不足,未来将有可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3.
中印两国发展模式不同,经济增长各有特色。在现有研究中也存在着中国海外移民的作用被高估,而印度海外移民的贡献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此外,中国和印度的经验均表明,既不应该无视海外移民的贡献,也不应该过分夸大和倚重海外移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6,(13):10-11
中印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6月18日,中印两国官员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举行会谈,公布了重启乃堆拉山口边境贸易的时间。中国和印度将于7月6日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距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20世纪初,这里的年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两国相继撤销了原边贸市场的海关等机构,  相似文献   

5.
单滨新 《北京观察》2014,(11):75-79
正泰戈尔这次应蔡元培等邀请访华,使国人在西方思潮不断涌入的背景下,聆听了一位东方智者的声音,那清新秀丽的诗作对初期的新文学运动产生深刻影响,也掀开了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中国和印度具有悠久友好交往史,两国文化大使为缔结中印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倡导文化"融和"、推崇中印交流的蔡元培(1868—1940年),曾经促成了亚洲首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诗哲泰戈尔(1861—1941年)首次访问中国,此后两人竭力筹建中印学  相似文献   

6.
袁芳 《传承》2010,(6):138-139
印度与美国加强合作可能会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但印美仍然存在的根本利益分歧将会阻碍到印美合作的顺利进行。中印两国除了通过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印相互信任的问题,解除两国之间的分歧,排除区域外大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干扰,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体系中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负责任大国。  相似文献   

7.
印度与美国加强合作可能会对中国的安全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但印美仍然存在的根本利益分歧将会阻碍到印美合作的顺利进行.中印两国除了通过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印相互信任的问题,解除两国之间的分歧,排除区域外大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干扰,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体系中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负责大国.  相似文献   

8.
荀央 《乡音》2013,(7):50-50
自2002年以来,中印两国领导人互访增多,推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也让印度国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中国热"。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使用汉语沟通和培养汉语人才已成为印度一些部门当务之急。学习中文,对很多印度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关系到个人前途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然 《友声》2013,(3):41-42
<正>4月25至28日,第二届中印大学生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中印大学生论坛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的。论坛为中印大学生提供最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增进两国青年友谊,拓宽中印交往领域,为两国长远的合作与发展储备年轻力量,并为中印青年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差距的制度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不论是从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国土辽阔这些基本要素上 ,还是从曾受西方殖民压迫 ,起点大致相似、面临挑战总体一致的程度上 ,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具可比性的发展研究比较范例。本文尝试用制度分析方法 ,来探讨中印两国发展差距的原因。结论是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张益萍 《中国减灾》2011,(19):40-41
中国和印度相邻,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中印两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两国在自然灾害管理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两国在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与近代印度同受西方列强的奴役和侵略,二战以后相继独立,然而在帝国主义时代,英国给中印之间留下了领土争端。围绕边界问题,中印之间进行了1962年的边境战争,发生了1987年的边境危机,期间不断进行谈判,但始终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实现国家的崛起是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当务之急,两国的政府和国民应面向未来,以互谅互让的精神、冷静的态度、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从而为两国的合作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郭祥俊  胡峰 《人民论坛》2014,(2):253-255
中国和印度均被称为“崛起国家”,两国新兴经济体身份和特殊文化蕴育的政治文化必然异于西方式的主流政治文化,通过分析中印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发现中印政治文化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都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国家强盛的政治信念;同时,中印政治文化在文化结构、本质属性以及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均被称为"崛起国家",两国新兴经济体身份和特殊文化蕴育的政治文化必然异于西方式的主流政治文化,通过分析中印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发现中印政治文化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都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国家强盛的政治信念;同时,中印政治文化在文化结构、本质属性以及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求索》2010,(6):173-174,183
中国、印度两国均重视电子商务立法,以印度《信息技术法》和中国《电子签名法》为代表的两国电子商务立法,电子商务实体法律及程序法律规定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对中印电子商务立法新动向进行比较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中印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和第三大出口市场。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加,中印贸易差额问题也日益凸显。2010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200亿美元,占印度整个对外贸易逆差的1/5、占中印贸易总额的1/3。由此导致印度对华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升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印度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加强。印度在贸易救济调查中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也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调查最多的国家。这些问题均涉及印度贸易政策形成及其运行机制、中印贸易差额的实际利益分配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敬臣  赵利根 《半月谈》2004,(15):30-32
中国和印度是彼此相邻的亚洲大国,两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强,又同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中印合作搞得怎么样,事关亚洲区域合作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和今年印度新政府执政之后.人们高兴地看到,中印两国正越走越近,合作的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8.
张益萍 《中国减灾》2011,(10):40-41
中国和印度相邻,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中印两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两国在自然灾害管理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两国在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中国的灾害救助体系建设和救灾资金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于4月9日至12日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此次访问对中印两国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呈现出快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势头.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今年4月是中印建交55周年,亚洲两个巨人的握手,无疑会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宗海 《人民论坛》2020,(8):130-131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印的发展壮大对彼此都是重要机遇。2019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金奈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然而印度对中国存在较大信任赤字。印度对中国信任赤字的客观成因主要有大国实力差距、经济贸易问题、边界领土争议、海洋权益担忧等。要对此进行认真分析,为更好地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