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挑战,抓住机遇,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已为古今中外的音乐实践所证明。20世纪以来,西方的新音乐流派纷呈涌现,音乐风格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传统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特征被改变,但旋律仍然是音乐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尽管旋律的表述方式已经那样扑朔迷离。在音乐世界的另一端,民族民间音乐在继续传承着,其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音乐家从中寻觅着新的音乐灵感。因此,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梳理,无疑会促进对音乐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把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族的旋律差异极大,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缤纷的音乐天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又…  相似文献   

3.
提升彝族文化软实力是传承与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工作任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彝族文化软实力的实质及其特征,探讨民族文化软实力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提出在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目标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解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价值,从价值的来源和应用途径划分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内外在价值。从内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从外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研究、教育和商业价值。基于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解读,提出了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彝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的大部是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结合彝族聚居区的山川风物、名胜风景,可以采取一地开发彝族文化的一个方面的方法,在整个贵州彝族地方进行散点式的开发,然后把这些点联合起来完整地反映贵州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彝族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并以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马春香 《前沿》2013,(6):127-128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源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的悠久性、独创性及丰富性,以不可替代的音乐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音乐的组成部分。当前,认识和理解"原生态"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容回避,且具有现实意义。抢救保护"原生态"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四川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着优秀的德育资源,是彝族节庆文化之魂。随着四川彝族地区现代化的推进、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渐渐疏离了传统节庆文化,这导致彝族传统节庆文化中的优秀德育资源传承陷入尴尬境地。文化的发展强调与时俱进,作为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彝族传统节庆文化,梳理并做好优秀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能激发传统节庆文化的活力,实现德育资源的当代传承,开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旅游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开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认为它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开发潜力,并以四川凉山美姑县为例,提出了毕摩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民族工艺以其绚丽多姿而独具光华。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都保留着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用品和工艺品,其中以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保留最完整。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尚处于奴隶制阶段,生产力十分落后,但漆器工艺却有较高的造诣,并独具特  相似文献   

11.
正峨山,旧名嶍峨,是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彝族四腔发源地,是彝族祖先阿普笃慕主持六祖分支的地方,素有"天下彝家·笃慕梦园"的美誉。今日峨山,在传承与保护中,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传承彰显地方魅力走进彝家山寨,每当看到身穿传统服饰的彝家姑娘,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那繁复且寓意深远的图案、艳丽又不失层次感的色彩总让人叹为观止。而这些,都  相似文献   

12.
彝族文化学派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潮重新勃起之际,中国学术史上的少数民族文化学派——彝族文化学派及其学说——《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应运而生,令人瞩目。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南北二侧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先曾发现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在元谋地区已发掘出距今二百五十万年的古人类和距今三百至四百万年的古猿牙齿化石共计160枚。专家们认为,这些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全世界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缺环,同时又将我国人类史至少推前八十万年。特别为人类起源于云南的论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彝族文化的研究及其成果,对于了解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支系众多的民族,其服饰种类之多、内涵之丰富,在西南各民族中堪称首位。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经历了一系列既有传承又具变异性的历史蜕变。本文尝试从服饰形式、质地、色彩等方面对彝族服饰的传承进行初步探讨。一、服饰形式的传承彝族传统服饰形式之特色突出地体现在头饰、背饰和尾饰。(一)头饰传承。头饰是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最醒目的标记,头饰传承具有神圣的含义。彝族的头饰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保留了较多的民族特色。彝族男子头饰由来已久。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氏墓壁画”,彝族男子…  相似文献   

14.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并盛行于我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宣汉县百里峡一带,是土家族人民在田地间薅草劳作时边打锣鼓边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它是巴人古老音乐的一种传承,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民族民歌艺术形式,也就使得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对它的保护和开发也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田野考察、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铃铛舞的体育渊源、变迁等进行研究,并对铃铛舞的社会价值进行拓展,让铃铛舞的功能在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中得到充分的显现与重塑,使得彝族铃铛舞这一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而且铃铛舞将会在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民族团结、学校体育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智慧结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其载体进行传承,从载体的形式上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民歌、器乐、歌舞以及戏曲等四种形式。从内涵来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在此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阐释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并分别从社会功能、宗教、地域等角度剖析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人民解放与民族独立,进而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所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承载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追求的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这表现在它既具有增进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又具有强化民族地区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还具有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助推和谐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经济价值。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弘扬和传承本地红色文化,让其传承价值闪耀伟大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文化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巍山彝族打歌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对该类民族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总结主要的类型和特点及推动该类民族舞蹈发展的经验,最后得到了推动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健康传承的具有普适性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毕节地区杂居着包括彝族、苗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在各族民族的智慧创造下,多数民族都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彝族的文化积淀更是丰厚,在多个彝文专家的努力下,彝族古籍文化已经成为毕节地区突出的文化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地区传世有四千多册纸质彝文古籍、二千余幅彝文金石遗存,这些彝族古文献记录了古往今来彝族及其周边民族的人、事、物等历史变迁,对研究民族发展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彝族古文献大多散藏民间,保养与维护工作艰巨,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解析彝族古文献的留存概况及文献价值对文献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樊凤龙 《前沿》2008,(6):91-93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完善自身,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