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湘西,说起清代苗族秀才石板塘,苗族人民没有一个不赞叹、不敬仰。时至今日,湘西苗族人民还在讲他的故事、写他创造的苗文、唱他编写的苗歌……。如果说,刘三姐是广西壮族的“歌仙”,那么称石板塘为湘西苗族的“歌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他一生中所编写的苗歌,确确实实如同苗族人民说的“比苗山的草木多得多,比苗山的泉水更解渴”。  相似文献   

2.
湘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歌文化,而湘西苗族民歌则是其中最为优秀的民歌作品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导致湘西苗族民歌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破坏,湘西苗族民歌的歌手已经越来越少,很多民歌的演唱方法变得世俗化,传统的演唱及表演风格正面临失传的风险。正因如此,希望对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的特点,特别是湘西苗族地区的民歌演唱特点及风格进行研究,以求能够把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四川珙县王武寨苗歌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着力探讨了其文化意蕴和社会功能、审美特征、艺术特点,以及苗歌所体现出的苗族个性、川南苗歌的现状与转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小霞 《青年论坛》2008,(1):152-153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练声对于正确声音体系的建立、良好演唱习惯的养成、饱满演唱情绪的培养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练声内容与方法的多样化,要因人而异,因歌曲而异。在练声过程中要长期加强发声方法、演唱技巧教学。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苗汉文化交流比较频繁的湘西花垣、黔东南黄平等苗族地区。先后出现了用苗族神话故事、现实题材、苗语、汉语、苗歌音乐、苗装之类编创表演的现代准苗族戏剧《团结灭妖》(1953年)、《谎江山》、《龙宫三姐》(1955年)、《送娘相亲》(1951年)等等,这是几个受到汉文化薰陶的苗族知识分子(如石成鉴、杨光昭诸人)出于民族悠久历史的自尊与自觉艺术思考的结晶。它们一经出现,顿时博得了苗家人的垂青喜爱,轰动了毗邻的苗乡邻县,是苗族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6.
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撰写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是一部反映解放前湘西苗族社会,文化习俗和历史传统等的第一手调查材料,是迄今由本民族知识分子编著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巨著。 1896年石启贵先生出生于今湘西吉首的一个苗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7.
黄禹康 《今日民族》2011,(12):36-39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钥匙不到锁不开……”这是出生于湖南湘西的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当这首歌的美妙旋律从维也纳金色大厅飞扬到世界各地时,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湘西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制定的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和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56年5月4日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一九五六年五月四日  相似文献   

9.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在开幕了。这次会议是要讨论土家族和苗族联合实行区域自治,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问题,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经这次会议讨论以后,就要实现了。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是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各民族人民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向湘西土家族、苗族和各民族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国内各少  相似文献   

10.
熊元正 《今日民族》2003,(10):41-46
苗族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等精湛的工艺,因此苗族的服饰绚丽多彩。 苗族发祥于长江流域的古云梦泽地区,然后自西南方向迁徙,湘西、黔南、桂北、滇东是苗族主要分布地区。苗族大分散小聚居于高山地带,因此支系繁多,语言、生活起居习惯、饮食、服饰、风俗彼此间都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又一伟大胜利,是自治州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是自治州170万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标志,从此我州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现在代表中共湘西苗族自治州地方委员会、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将湘西苗族自治州成立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会作出报告,并提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今后工作任务,请大会审议。  相似文献   

12.
语言态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认同。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苗族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苗族对于母语的认知评价,情感态度及学习、保护母语的行为倾向,解释了不同社会变项对苗族语言态度的影响,并据此对在湘西地区开展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湘西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議制定的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組織条例和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会組織条例,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員会于1956年5月4日第36次会議批准,現予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 1956年5月4日  相似文献   

14.
苗族分布很广,有三大支系。从语言上讲,有三大方言区,即湘西方言区,黔东方言区和滇川黔方言区。各支系都有自己丰富的反映民族历史的古歌。属黔东方言的黔东南地区,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保存许多古风古俗,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古歌。这里,只谈谈黔东南苗族古歌的几个问题。一、苗族古歌和苗族史诗的概念范围已公开出版的苗族古歌,有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马  相似文献   

15.
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苗族先民就已劳动生息在今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后迁移到湘西和黔东的“五溪”地区。唐宋时期,苗族先民开始进入岭南地区,以后又不断西迁,散布于广西各地及广东西部地区,逐步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在广西,苗族集中分布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等四个自治县内。大分散、小聚居是苗族的分布特点。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批准湖南省人民委员会1957年8月9日关于设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报告,并且决定:设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自治州的行政区域为原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古丈、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六县和原由省直辖交自治州代管的永顺、龙山、桑植、大庸四县。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吉首县城。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歇手大奖赛,将参赛歌手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分组进行角逐,人们对以上三种唱法的名称是很熟悉的了。但什么是唱法,尤其什么是通俗歌曲的唱法·却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的。什么是唱法?简单地说就是演唱的技巧、方法。歌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各发声系统、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18.
湘西苗族传统婚俗众多,婚恋文化丰富,精华与糟粕并存。未雨绸缪,教育为本的婚教观;勇于抗争,捍卫权利的维权观;尊孝老人,知恩图报的孝道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和谐观;知荣明辱、同舟共济的荣辱观,构成了湘西苗族传统婚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石邦智州长所作"湘西苗族自治州成立五年来的工作成就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和中共湘西苗族自治州地委赵德新副书记所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报告。对于以上两个报告,一致同意并拥护。为了贯彻执行,特作如下决议:  相似文献   

20.
湘西“革屯”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1938年,湘西“屯田”七县,以永绥(今花垣、凤凰、乾城(今吉首)苗族人民为主体,掀起了大规模抗缴“屯租”,革除“屯田”的斗争,习称“革屯”运动。“革屯”义军曾连陷数县,遍及湘川黔三省边境,给国民党在湘西苗族地区的统治势力以沉重打击,促使省府主席何键调离湖南,当局不得不同意“废屯升科”,维持了近一百四十年的湘西“苗防屯政”体制彻底崩溃。苗族人民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