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贵州省水库建设情况,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并以三板溪水库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揭示水库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和加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目的。为今后其它水库建设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建筑聚落空间包含着"建筑"与"聚落"两个概念,"建筑"意为兴建与构筑人工环境,聚落则是满足聚居需要的空间形式,摒弃了传统单体建筑研究的局限性,面向少数民族建筑的物理空间构成与人文滋养因素进行了建筑样态、空间关系、人居行为与过程的综合考察,旨在揭示少数民族建筑聚落在物理形态、空间形态、人文形态方面的社会功能衔接、社会关系重叠与社会行为组合。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北京被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首。长期以来,对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如何保护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让人们在城市空间里能够感知北京的文化、历史,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文物修缮方法是对文物建筑在物质层面的修缮与传承,它向受众所展现的是"物"的复原,是建筑的表象,仅仅是建筑文化价值中的一部分,其更  相似文献   

4.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有许多方式,其中法律保护是重要的一种形式.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社区改造与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日益扩大,给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现行立法与司法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动态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它的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0,(8):59-60
<正>承载着千年历史禀赋与文化积淀的古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保持风貌、彰显特色、传承文明,进而满足身居其中的百姓的现代生活之需?这是一道摆在古城决策者与规划者面前的现实难题。古城保护要凸显"旧",时代发展却指向"新",苏州古城核心区的沧浪区,对破解这一"新""旧"矛盾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香港很多改造后的历史建筑已成为当地新兴的旅游景点或热门旅游配套设施。这样的"活化"既满足了文化遗存保护的初心,也符合发展经济和民众亲近文化建筑的愿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香港开埠的一个多世纪里,留下了1444幢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凝结了城市的记忆,见证香港的历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它们也面临着破败和被淘汰的危险。在这一背景之下,香港特区政府在2007至2008年度的《施政报告》中推出"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作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并存于历史~.4t5街区的空间里。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必定要保留其传统的外形和内涵,包括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节庆活动等等。另一方面,要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会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设置现代商业网点,采取现代商业运作方式。从改造后宽窄巷子的情况来看,宽窄巷子已经商业化,它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已经受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9.
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晓云 《思想战线》2005,31(6):76-81
傣族的水文化包括了傣族的水观念、社会生活习俗及有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制度、规范等,这一文化在傣族的历史上发挥了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功能。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变迁导致了傣族很多水文化要素的丧失,对傣族的水环境保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今天重新理解水文化的价值,对于傣族地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城市。在“十五”期间的新一轮城市旧区改造中,保留、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建筑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市政府近期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希望制定一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曾原  戴世萤 《思想战线》2003,29(4):60-65
边疆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普遍存在着立法、意识、经费、宣传等方面的问题。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三者关系问题的核心是能否将文物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文物资源作为普通资源纳入到企业中进行市场化经营。在"建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制度"、"动态式保护"、"参与型开发"、"和谐性利用"等思路指导下,建设"文化生态城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实现文化与生态、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甬政办发[2013]1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真实记录着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不可再生的人文环境和生产生活资源,也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  相似文献   

13.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它是苍白和肤浅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在认真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月17日,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七人大一次会议作岀了关于规划建设重庆"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决议,将旧城改造工程与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我们相信,五年内,渝中区下半城的蝶变必将令国内外游客大开眼界,令山城人民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正因为如此,每一座城市的振兴与发展,也都见证着其历史文化的一脉传承。从1997年武汉市江岸区人大代表李家示首次提出保护汉口老租界建筑建议,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作出"整旧如旧,保持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的重要批示,武汉市江岸区人大常委会用了17年的时间为传承历史文化而呐喊。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13个世居民族中,基诺、拉祜、布朗、景颇、佤5个民族为"直过民族",其中基诺族为特有民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有语言无文字,以"口口相传"方式传承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濒危,抢救与保护这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正>海曙区作为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辖区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区为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将文化、旅游、商贸有机结合起来,现已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海曙特色的都市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海曙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按照"以原貌继承为前提,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思路,加快历史街区改造步伐,突出休闲功能、完善服务设施,增强历史街区的游客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对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其历史起源及发展变迁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民族宗教及民族艺术内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人文价值理念。在现代西方建筑艺术主导的建筑装饰风格趋同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素材、设计理念及人文内涵,能够拓展现代装饰艺术发挥空间,并推动民族建筑装饰文化的继承及创新发展,为现代人营造宁静和谐、端庄典雅、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07,(11):14-14
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创造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效明显。 然而,当前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现状为考察对象,分析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传承人制度在保护少数民族文艺的职责与功能面临三重悖论,专属化排斥参与性、个体化切割组织性、遗产化侵害原生性。对少数民族文艺的保护不能仅依靠"非遗化"和"传承人制度",而是要着力重建其文化区域、文化土壤、文化空间,建设配套支持体系,以增强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和效度,达到活态保护、整体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