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解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价值,从价值的来源和应用途径划分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内外在价值。从内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从外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研究、教育和商业价值。基于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解读,提出了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鄂温克族是包括索伦鄂温克部落、通古斯鄂温克部落、雅库特鄂温克部落在内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依次代表着鄂温克族狩猎音乐、牧区音乐以及祭祀音乐的历史脉络,作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狩猎经济、草原生活、仪式文化的先行者,其生存空间嬗变对少数民族音乐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研习价值,对此本文摒弃了学术领域的音乐调适与重构方向,聚焦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毁灭与新生中的争议性命题,提供了看待音乐生存嬗变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音乐是各少数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带有民族风情与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在当代社会,流行音乐风靡大街小巷,少数民族音乐式微,甚至一些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正在走向消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现代音乐的多样化发展与音乐创新具有关键作用。为了扭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颓势,促进现代音乐发展,中国音乐人必须面向市场,推进少数民族音乐市场化进程,使其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方冰 《贵州民族研究》2018,(12):222-225
高校是民族音乐传播及传承的重要根据地,在现代多元化的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播大多是通过高校教育而广受人们关注。在高校增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拓宽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入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既加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又为未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伦理思考——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跟上现代化步伐,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愿望是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传承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保护好民族的根源文化、精神植被和实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现代化愿望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不仅可以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对完善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大数据技术带来传播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带来的机遇,积极梳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传播策略势在必行。在此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给民族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和困境,认为大数据理念可以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模式,以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信息技术和无垠的视角助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走出传播困境。  相似文献   

7.
地处太行山脉的山西省左权县,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而再度引起国人的关注。擂台赛由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以长江为界,分北方队和南方队对擂赛歌,参赛歌曲必须是原生态的民间歌曲。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说:“民歌就是最早的  相似文献   

8.
源自民间的孔子儒学具有本然的民间草根性、普适性和实践性。孔子儒学反哺民众,使原生态的民间草根儒学文化元素系统化、理论化,强化了实践理性精神。传统民间草根儒学建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大众化、普适化传播机制。民间草根儒学传播机制的研究与重建,有利于加强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建设,匡正道德失范与诚信缺失;有利于建构我国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普适价值;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增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马春香 《前沿》2013,(6):127-128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源泉。它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的悠久性、独创性及丰富性,以不可替代的音乐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音乐的组成部分。当前,认识和理解"原生态"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不容回避,且具有现实意义。抢救保护"原生态"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面临着衰退和变异的趋势。本文通过介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福建华侨把祖籍地的音乐传播到海外,他们主要通过劳工的口头传播、酬神仪式的民间传播、职业演艺场所的专业传播和华人社团的有意识传播等渠道,使福建音乐文化在当地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天下风情何其多,岭南广西一大箩"。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以充满原生态特质的生活习俗,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壮文化风情。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向歌圩涌去,欢乐的歌声在壮乡大地萦绕。武鸣赶歌圩、融水苗族斗马、崇左花山骆越始祖祭祀大典、大新民间"侬垌"节……你方唱罢我登场。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区共有360多个较大的"壮族三月三"活动点,比去年增加了110多个。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信仰仪式是少数民族以实现某种超自然影响为目标,自发组织的一系列具备象征意义的社会行为程序,包涵了少数民族在特定场合中的物质形态、语言器物以及连续性的活动展示,从中可鲜明地窥见依附于少数民族传统信仰习惯且较少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原始体育样式,是地方性原生态体育起源的微缩体现。基于少数民族信仰仪式的类型,论述了其与原始体育发生、发展的重要联系,具体分析了处于少数民族信仰仪式中的原始体育物质样式、文化样式以及心理样式,指出了少数民族原生态体育自立于中国民族之林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杜欢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22-125
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其传承和发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文旅融合发展,是当下实现少数民族乐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苗族民间乐器苗笛为例,结合少数民族乐器的特点和传承规律,分析其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对如何进一步保护、传承我国少数民族民间乐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萨满仪式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在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宗教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了解萨满仪式音乐对于了解少数民族宗教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极其重要,应对其加强保护和传承。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萨满仪式音乐正在消亡,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少数民族萨满仪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的机制与现状,剖析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播交流的必要性,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有效地传播与交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历史与现实多重原因的存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存在和发展面临着困境,需要对其加大保护的力度,尤其是在版权保护方面。鉴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普通音乐相比具有特殊性,使得普通的版权制度很难对其形成有效的保护,因此,必须针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特殊性构建不同于普通版权制度的特殊版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始终是在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两极徘徊的,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无不经历了从民间音乐文学(或源于民间音乐文学)向文人诗学的转变。诗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总是能“迫使”原本游离于诗学系统之外的音乐文学作品回归中正和平的诗学轨道,会由最初体裁与传播形式的裂变最终从功能上回归到诗学阐释的本位,承载起“诗言志”的重任。而当这种“回归”完成时,最初音乐文学系统之“缘情”、“歌其食”、“歌其事”的功能又将由新的体裁样式承担。中国诗歌发展史就是一部音乐文学与诗学两个系统不断地循环往复、互为促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黄丹 《当代广西》2013,(12):37-37
敖德金在隆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唱山歌、弹月琴、吹树叶、吹唢呐、跳芦笙舞,无一不精,原生态的山歌没有人比他唱得更好。敖德金的父母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与少数民族的各种表演形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跟随全国首届乌兰牧骑运动会金奖获得者杨华荣学习爬坡杆,跟着杨启成、杨登祥两位师傅学习芦笙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