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干栏”式吊脚楼民居与闻名全国的鼓楼和风雨桥建筑,以其丰富的空间处理手法,别具特色的造型规律,变化自由的结构方法及其精堪的建筑技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建筑风格,挤身于中华建筑之林。形成侗族民居建筑特殊性的原因,除其发展的历史渊源之外,他们居住地区的地理、建材条件亦是制约因素,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侗民族的民族个性,并因此而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试图从介绍建筑的实例中,研究侗族民居由小到大、从简至繁、从最基本的平面的  相似文献   

3.
野山 《两岸关系》2007,(2):57-59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县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三峡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峡民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继承了三峡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并继续发展,达到了三峡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整个三峡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的三峡民居建筑融“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孝亲敬老的布局美,中和为贵的结构美、“天人合一”的材料美以及“乐群贵和”的装饰美于一体,是内涵丰富的建筑审美对象.三峡民居质朴自然而又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的真谛,就是遵循自然本体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的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昔日这两地的人们都以善做生意而出名。山西的民居有名,其实最壮观的要数汾河湾一带的民居。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数晋中一带了。民居,俗称“房子”。这里现在还保存下来的大片传统民居,大多兴建于明末清初,人们便称它为“老房子”。这些老房子,不仅曾被写进了历史和文学作品,而且也曾被一代一代的画师作为创作的题材。就我个人所知道的,在我们北方,画的最多、影响颇大的,李夜冰先生…  相似文献   

6.
试论侗族民居建筑的群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区和湖北省西部部分县境内的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出土文物看,这个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已形成较大的民居村落。由于侗族居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它的历史条件,因而使其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突出的群体意识。本文拟从建筑格局、造型特点和功能等方面探讨其民族特征和群体意识,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闽南与台湾民居建筑之间的渊源关系十分密切,建筑形式极其相似。闽南民居从地域上可分为漳州、泉州两大匠派。其平面格局大多是以“三合天井”型和“四合中庭”型为核心,向纵、横或纵横结合发展起来的,在城镇人口密集地区还演变出“竹篙厝”的特殊形式。出于防卫的需要,乡村则修建了土楼、土堡建筑。民居的外墙以红砖、白石为多,内部材料以木构架为主。民居建筑中精巧的雕饰、丰富生动的屋面形式和“出砖入石”等墙体砌筑形式也很有特色。台湾民居建筑的规模按家族的繁衍状况、经济能力及社会地位而定,较常见的平面类型有“一条龙”、“单伸…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文化纪念碑的意义。民居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代代延续下来的居住建筑,积历代人之智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备地域文化的原生态性,文化符号更加突出、鲜明。我国不同地域的民居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在四川青神汉阳得到具体体现。该地民居呈现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10.
郭焕宇 《人民论坛》2013,(11):178-179
在岭南文化背景下,广东省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民系在宗族文化兴盛发达的明清时期,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文化.这三大汉族民系的民居建筑单元分别凸显了家庭、房支及家庭、房支要素在宗族结构中的重要性.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礼制思想影响下,广东民居建筑遵从宗法制度,实现了生活空间伦理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汉口里份建筑时间大约在1900年前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三个阶段,共有里份164条.汉口里份民居是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里份民居较之传统民居有明显的优点,不仅注重整体实用功能,而且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典型建筑有泰兴里、成安坊、同兴里、六也村、江汉村等.里份无疑是汉口城市的记忆,其中自有一份优雅与安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13.
以腾冲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景观构成的三个元素,即村落选址、民居样式与建筑装饰,从中分析中原汉文化与本地世居傣族、白族、傈僳族、佤族、阿昌族的民居景观相互影响的关系,结果认为:腾冲民居景观在生态性、宜居性、审美、文化传承性等方面有良好的文化积淀,也是现代乡村发展需要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胡美术  饶琨 《前沿》2009,(7):105-108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该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永恒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教育、礼仪禁忌等文化因子都深深地植入其中,建造过程中礼俗禁忌之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本文拟从雄凤山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建造禁忌视角进行剖析,试图挖掘深植于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黄芳 《理论月刊》2002,(10):29-31
我国传统民居的研究历史不长,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从以传统民居作为古代建筑文化实物资料进行研究的阶段发展到将传统民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的阶段,今后传统民居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民房改造设计好,运作方式成功,群众满意度高,给人以温馨、和谐、小康的民居感觉,为全市新农村民居改造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经验。"201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考察,对当地以民居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根据地方特色,制定的以"青砖勾缝,坡屋顶、封火墙、木门窗"为主要元素的风貌改造方案和古朴、清新靓丽的土家苗寨民居建筑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余永红 《前沿》2010,(13):143-146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陇南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和村落布局独具特色。"5.12"特大地震,使白马村寨遭到较为严重破坏,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目前白马村寨的重建已接近尾声。但重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新民居样式单调统一,传统文化韵味不足。白马村寨的灾后重建,应强调行政干预与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机统一,将民族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起来,达到人类居住区域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使白马藏族的民居更加坚固实用的同时,保持民族建筑美学特色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起,僻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就引来了日本等国家的民居建筑防震专家的关注,一批又一批建筑学、地震学、工艺美术学的学者专家到此地进行研究、欣赏.吸引他们不是皇家宫苑,也不是佛家殿宇,而是道孚县那一座座建筑精良、装饰讲究的民居.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03,(12):43
景颇民居,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景颇族建筑模式,木竹草结构,干栏式建筑,顺山梁倚山而建,朝向大梁倚山而安。因景颇族崇拜太阳,故景颇族民居围绕太阳神,充满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总的来说,景颇民居分为地板区和楼板区,地板区主要用于生产休息。楼板区又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部分主要设置神位、客房、粮屯、青年娱乐室等,右边部分主要设置卧室和厨房,楼区有5道门:正门、后门、两侧窗门、鬼门。建材和饰物中多处出现数字“六”,这主要是景颇民族认为天上有六个王宫,地上有6种官娃,所以用数字“六”来体现了齐全、万事通顺和吉利。民居建材中四棵柱子…  相似文献   

20.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极富民族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舍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