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20,(3)
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是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千百年来海南少数民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生态优势是海南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有益于拓展、推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传承创新海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高校有关科研人员要加强对海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和梳理;二是政府要重视并制定有效措施保护海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观念习俗;三是少数民族要增强传承创新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文化场域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生态伦理思想只有与文化场域契合才能在现实中得到发展。西方生态伦理建设进程中成功地利用了以宗教为特质的文化场域,使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得到迅速传播,推动了西方民间环保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生态伦理建设因简单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难以与中国文化场域对接,导致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在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受阻。中国文化场域的核心要素是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伦理建设必须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4.
试论贵州屯堡文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屯堡文化是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民族地域文化,是研究汉民族开发贵州的珍贵民族学研究资料。本文对屯堡人的形成及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研究,认为屯堡人最初形成于明初对贵州的军屯,其后汇融了大量陆续进入屯堡地区的汉族移民;文章分析了屯堡人在居住、艺术、服饰、语言、习俗等方面文化的表征,指出屯堡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受特殊历史人文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5.
屯堡的民居,基本上采用小青瓦、白粉墙。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的鲍世行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屯堡依然沿袭着汉族人从江淮地区带来的徽派建筑风格,但是也只是内室采用了木制结构,并且建筑平面多为合院式,采取"三房一照壁"的平面布局。而外面为了抵御外侵,选用的都是厚重的石头作为房屋的  相似文献   

6.
郭昭君 《前沿》2012,(17):176-179
对于一种崭新的德育观及生态教育实践活动的生态德育,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无疑是其重要理论支撑.因此,挖掘并梳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能够为生态德育的理论研究提供进一步深入的动力,更能为生态德育的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深层生态学的深层生态文化价值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芹 《求索》2011,(1):133-134,118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哲学,蕴涵了丰富的多元文化智慧。本文在深入探讨奈斯的深层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深层生态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平等主义以及深层生态文化价值的自我实现,并揭示了深层生态学的文化价值观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于外国人来说,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内陆省份贵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云山屯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村内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电遗存的实物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村里既保存有曾经作为防御工事的屯门、屯楼、屯墙、古街道,又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门楼、窗室、砖碉、石雕、木雕等,各种建筑浑然一体。历经600年沧桑,  相似文献   

9.
屯堡文化作为汉民族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了国内外的较多关注。文章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旅游吸引物、开发条件和经济社会效益三个层面对作为旅游资源的屯堡文化进行分析评价,意在供从事屯堡旅游研究和实务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生态伦理思想所体现出的善待生命的伦理情怀、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节俭消费现、万物共存的理想境界等伦理智慧,是建构新生态伦理价值体系的有机内容;伊斯兰文化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方面反映的强烈宇宙意识和生态情感,对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有效进行环境保护起到启发、示范和教育作用.探讨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对环境保护来说无疑是一剂甘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7年安顺屯堡文化旅游节的参与,思考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屯堡文化,如何进行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屯堡水利文化遗产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鲍屯明代水利文化遗产是屯堡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该水利工程的延续,反映了屯堡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分析鲍屯水利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乡愁情怀,对该水利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思考,期望通过对该遗产的旅游发展实现保护和利用的目的,同时为游客打造一处体验传统乡村社会美好生活的梦中家园。  相似文献   

13.
屯堡方言岛形成的外部原因就是屯堡文化得以留存至今的历史文化原因;清代移民所带来的方言对贵州早期汉语方言的重叠覆盖和土著民族语言的包围是屯堡方言岛形成的内部原因。早期屯堡方言对早期贵州汉语方言的形成以及今天贵州汉语方言的区划和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傅传耀  盛荣  刘励 《人大论坛》2014,(3):I0009-I0017
踏着瑞雪,我们来到安顺市西秀区鲍家屯村,探访这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国防大学教授鲍中行出生于此,虽和我们素未谋面,但在电话中说到故乡,他却如数家珍,一口气说了鲍家屯的“五个典范”和“三个活化石”,那份对故乡浓浓的眷恋,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教用道法自然、以无用之用阐释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万物的价值,并形成了寡欲节用的消费观及贵生戒杀的伦理规范;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应时而中及圣王之制等思想反映出其生态伦理的精神旨归、文化关怀、行为规范和资源立法等;佛教以众生平等作为其核心价值,并用依正不二来确立生态责任,追求圆融无碍的终极目标。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能够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料,并成为建设现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呈现着一个受东方思想熏陶的历史过程,而发掘并引入东方文明的精神资源,向佛教思想的转向,更是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佛教思想深化了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同时,佛教中各种各样的生态实践活动也是西方生态伦理实践的方法论资源之一。由此显现出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对佛教思想的吸纳与受容,显现佛教思想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理论与实践方法论的补充、深化。  相似文献   

17.
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屯堡文化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本文通过明代滇、黔移民特点的比较,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对屯堡人及其文化形成的原因作出新的探讨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屯堡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堡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典型范例,对汉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屯堡文化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从外显文化事项到内在传承机制;研究方法从单一到多元;研究视野从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发展等恃点.屯堡文化的总体研究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研究的系统性、普适性以及研究与展示平台的构建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安顺屯堡人是600年前江南汉族文化的鲜活样本.这个特殊的汉族群体,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明代卫所屯田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安顺的地域,汉代已开始少数的屯田,据<元史>所载,元代今安顺一带已有屯军.明代大力推行的屯田制度促进了安顺屯堡的形成,同时也造就了安顺屯堡人群体.不过屯堡人的形成并非单一的,而有着复杂的演进过程.一般说安顺屯堡人是指这个妇女还保持"凤阳汉装"的汉族.随着卫所的解体,屯堡村落化加快,出现了屯堡区域的居民.对于屯堡人的考察.应从历史现象、文化现象、生活习俗、社会发展变迁等层面来审视.  相似文献   

20.
屯堡文化自成一格,它不同于其他汉族文化,又不同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可以说它是相对封闭的明代文化遗存。600年前明帝国遍布全国的军屯哨所,早已湮灭无迹,而贵州高原腹地留下的屯堡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