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颖 《今日民族》2016,(11):20-23
正木卡姆是一种流传在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的伊斯兰社会中的世俗的大型综合艺术体裁,公元10世纪以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木卡姆在我国维吾尔族等民族中流传开来。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同时也作为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标签而备受瞩目。大多数的木卡姆包含歌曲、器乐、舞蹈音乐,或具有其中两种形式的综合性套曲,基本结构分为  相似文献   

2.
婚姻心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其他民族一样,新疆维吾尔族人们也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的婚姻心理及其特点,这些心理的形成受诸多文化因子——居住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的婚姻心理,探讨了维吾尔族婚姻心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要面临显性争议的过程,因文化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特有的民族区别性,便不可追求单向度的、统一化的效率原则,因此,文化全球化就必然带来文化的相对主义效应,即民族文化自觉运动的兴起。文化的自觉也就必然意味着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这种传承的态度。本文从这个背景出发,以标榜文化传承方式的现在模式的并喻文化为认识和解读视角,分析极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上的意识流变和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明确技艺传承的导向,即多角度的行业定位、兼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理清技艺传承的途径,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传承为主体、确立个人传承的核心地位;构建技艺传承的服务平台,即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资渠道平台、政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其众多民间工艺的造型、色彩、图案、装饰等均具有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审美元素内涵。维吾尔人在自己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吸收、融合各地的文化,使自己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民族。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多角度探析来研究其传承的文化内涵,进而为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合理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文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地方特色鲜明、呈现方式独特。古代东西方文明以这里为桥梁相互传递,由于受到地域、气候和周边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有选择地吸取东西方不同文化的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俗。同时,各个地方民间工艺也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其民间工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它们共同丰富了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的种类内容。在此,通过对维吾尔族各地民间工艺不同特色的成因分析,挖掘其民间工艺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挑战,抓住机遇,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普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近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瓦提县文明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弘扬优良传统、传承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作为新疆主体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了多种宗教、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特征。维吾尔族首饰文化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背景下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加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力国力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和繁荣我国民族文化,必须从战略高度研究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并从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传承与弘扬,振兴与繁荣的角度,来探索提高民族文化自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随着千百年的演变,如今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一套文化体系。但是在现代社会,受信息时代的影响,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发展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就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历史进行概述,总结出其文化特点,并在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与民族共同体一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而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民族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每一个民族在其群体生活中所传承、所奉行、所遵从、所热爱的所有由本民族创造,或虽非本民族创造,但被本民族所接受并融入本民族原本文化之中的一切文化因素和成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与灵魂,它体现着民族精神与性格,以超越物质的力量影响当代和未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与寓意,对当代版式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版式设计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借鉴提升了自身的民族性与文化性,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反哺:生发动因与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社会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原本由父及子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或代际"颠覆"。造就文化反哺的动因包括社会变迁的提速、同辈群体的影响和大众传播的普及,而文化反哺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则在于它改变了文化或文明传承的方向,或者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如果说文化反哺现象从共时态角度说算是"只此一地",那么从历时态角度说则堪称"只此一次"。这两大特征赋予包括"文化反哺"在内的中国人民的社会心理嬗变即我们所说的"中国体验"以独特的社会价值,也使当代中国目前仍在延续的这场转型有可能避免沦为单纯的财富增长或GDP堆积。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5,(8)
<正>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很长时期居于先进文化的前列,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唯一标志。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文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民族文化的失真是民族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价值观的蜕变、文化传承的断层、民族文化环境"原生土壤"遭到破坏和开发的模式化等方面。应该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生态博物馆和"前台、帷幕、后台"功能分区模式,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建新 《理论月刊》2022,(10):82-8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对于赓续民族文明血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数字化为其守正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数字化所具有的资源整合性、多元性、广受众性等优势,能很好地打破传承理念碎片化、传承手段单一化、传承体系断层化等困境,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的互嵌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数字化所带来的文化数据整合、文化空间共享、文化沉浸传播、文明交流互鉴等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文化资源整合、文化空间延展、文化体验深入、文化互鉴畅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在当代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