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行政体制入手,分析行政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化的各种表现和成因,以及这种倾向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以期遏制危害,从制度、程序、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加以变革。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中存在着部门利益倾向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应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立法指导思想: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健全专门立法机构;实行民主立法.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的回避制度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立法回避制度的法理基础是"自然公正"原则。行政立法中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行政立法听证的回避制度以及为防止行政机关"立法走私"的部门回避制度。构成立法回避事由主要在于一是"个人偏见",二是与职权(务)行使有利害关系。其回避的基本程序有回避的提出、回避的审查、回避的决定等。  相似文献   

4.
《海南人大》2007,(1):23-23
地方立法强调和突出地方特色,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重点是准确把握地方立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权限,设定时做到依法、严格、有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论证行政立法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入手,对行政立法大规模适用所引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重点剖析了我国当前行政立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加强立法规划,以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健全和完善行政立法体制;增强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加强对行政立法的有效监督等完善行政立法的措施和建议,并分析探讨了我国行政立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境外对行政立法有着各种命名,但大多认可行政立法的主体为有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对外效力。我国学术界对行政立法曾出现过二分、三分、四分等不同的划分法。《立法法》(2000年)通过之后,国内行政法学界的通说将行政立法主要限定在行政法规与规章层面,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否属于行政立法,则还存在一定分歧。为了规范行政立法权,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对于具有外部普遍约束力、或者会实质上影响到公众权利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内外部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应纳入行政立法的范围。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将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权下放到了"设区的市"一级人民政府,行政立法的主体随之扩充。在行政立法的内涵与外延尚存有分歧的情况下,有必要重新审视与界定其主体、内容与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环境法未能妥当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至出现法律法规频频出台但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却屡禁不止的“立法悖论”。本文对社会经济活动引发环境问题这一事实背后所牵涉到利益纠葛作进一步地剖析,试图对两种利益再作均衡,以寻求环境立法悖论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8.
部门利益化是依法行政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利用行政权力收费谋取部门利益;以加强集中管理为名,要求管理对象到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购买价高的产品;利用行政权力办中介机构,争取利益,利用行政权力进行各种推派。部门利益化导致执行扭曲,严重阻碍依法行政的进程。部门利益化有许多原因,因此,要消除产生部门利益化的根源,解决好行政管理和执法中的部门利益关系,确保政府机关公正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9.
部门利益膨胀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面临的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促成部门利益膨胀的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性因素、诱导性因素以及催化性因素。转变观念、规范部门权力运作、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重构、制约部门立法权等措施应成为遏制这一趋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立法中利益衡量基本理论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立法过程是一个利益衡量的过程,在利益衡量中立法者受社会利益结构、社会基本价值观念、既定法律 秩序、公共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并非毫无节制的恣意。  相似文献   

12.
在审判中法官应当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进行取舍,妥当地平衡相互冲突各方的利益。做好利益衡量。必须遵守整体利益最大化、损害最小化、充分正当性、社会一般标准和利益衡量的谦抑原则。《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第58条的规定是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中典型的具体体现。法官的判决取决于利益衡量的结果。当公共利益在利益衡量中取得优先地位时,这种优先并不是对个人利益的消弭,而仅仅是保障次序上的先后。在优先保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对个人利益所遭受的侵害给予弥补,努力寻找一条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立法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进行充分博弈,其结果是形成某种利益均衡状态。立法及其所维护的利益均衡状态应当符合公正的要求,即体现立法公正。然而,利益均衡仅是实现立法公正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在某些情况下与实现立法公正相冲突。为此,应该通过充分赋予并保障各利益主体政治自由、缩小他们之间的实力差距等措施来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行政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规章时注重公众的口头与书面的沟通与咨询,194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行政程序法》确立了行政立法过程的公众评议制度,它的确立与政府机关寻求行政规章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诉求有关,在实践中基本遵循通知、评议及回复这样的过程,但这种程序主要适用在实体规章的制定过程中,而且通常将这种程序的适用纳入司法审查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房地产抵押办法>(1999)包含大量民事规范,而且许多与<担保法>不一致或者是<担保法>未规定的内容.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章本质上乃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立法行为,因此,<上海市房地产抵押办法>(1999)中包含民事规范属越权(即使该规章有符合实际需要的一面),该办法不能作为法院进行民事审判的依据,该办法由上海市人大制定、颁布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梁强  高兴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10(3):I0008-I0008,49
“大部制”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大部制改革的关键就是在各个部门之间做好职能、责任和权力的分配,并重新划分整合部门之间的利益。但在改革过程中各个组成部门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成为大部制改革的障碍,而且改革后的大部门是否会走上利益的垄断化,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大部制改革下部门利益化和垄断化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规划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制度、城市规划执法的现状出发 ,应对城市规划执法中的行政强制制度进行探讨 ,试图从立法上赋予城市规划部门行政强制执行权 ,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地确定行政立法计划程序,对于保障行政立法计划的有效制定,进而保障行政立法的有序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源头性保障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行政立法计划应遵循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后评估与行政立法责任的归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责任在我国法律责任体系中是一块"灰色地带",因而在责任的归结上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出现许多行政立法的不作为,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而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行政立法后评估与行政立法责任之间有着彼此互动的关系,行政立法后评估结论会直接影响与制约行政立法责任的认定,同时行政立法责任的归结也会影响行政立法后评估的进行,需要我们对评估的主体、标准、程序等予以重新审视,并使行政立法后评估程序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WTO协议要求国内立法不仅要具有合法性 ,而且还要有正当性 ,即所有的国内立法尤其是对国家贸易有限制倾向的法律规定必须基于正当的目的 ,如果国内立法已违反了WTO所明确提出的要求或与国际标准和惯例不一致 ,必须有正当理由 ,所有与货物贸易有关的立法中所采取的措施 ,不应超过实现正当目的的需要 ,措施或手段必须与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