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狩猎杂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还比较贫困.就说吃肉吧,城市居民每月定量供应只有半公斤,农村人一年到头就更难得吃上几顿肉了.为了补充营养,改善伙食,农民就想方设法捕猎野生动物.那个年代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有些地方的人民公社还鼓励农民毁林开荒,消灭野生动物,对"成绩突出"者还要表彰奖励呢. 下面这几件狩猎故事,就大多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22岁的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讨厌我自己。我发现我身上有好多致命的缺点:①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孤僻冷淡,因此使我交友很困难,跟周围的人缺乏交流和接触。比如上学时,班上顶多有三四个性格相仿的同学比较好,跟其他人很少交流和接触。现在我的朋友也很少,不过两三个。②我孤傲严肃,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别人对我的评价是:脸上总挂着愁云,不见阳光,让人难以接近。③我对生活的态度冷漠,兴趣几乎没有,比如画画、音乐、体育,我都不喜欢。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除了工作,吃饭,睡觉,余下总是乏而…  相似文献   

3.
1990年,我高二的时候,对父母说我不想念书了。你可以想象脾气暴躁的父亲会怎样对我,他用板凳把我砸出了家门,母亲哭了,但是我仍然没有动摇。我之所以用“动摇”这个词,是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共产党员恪守自己的信仰一样,要开始追求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了改变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推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然而,事与愿违,一方面,私有化导致出现的并不是改革者所设想的"外部人控股"而是"内部人控股"的企业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私有化后,国有资产被少数金融寡头控制,导致普通民众产生了对私有化乃至整个经济转轨过程的抵触情绪,降低了人们对改革的认同度。各种利益集团都希望利用"私有化"提供的机会为自己多争得一份"苏联的遗产","私有化"一词在俄罗斯与"掠夺"和"盗窃"几乎成了同意词。因此,俄选择私有化进行经济转轨的现实与改革者的理想并不一致,它是一个由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和妥协决定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标准这样描述中产阶级生活:人们的生活相对富足;人们的生活愉悦感很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有一套公正、公平的价值体系;人们有自己的信仰。这些标准归结为最后的目标:这个社会的成员是幸福的、自豪的、安定的、团结的。毫无疑问,这样的一条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将这条标准具体应用到中国,就是构建现在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安宁 《新青年》2007,(1):37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恋爱过了。你体会不出一个26岁本应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却硬是被爱情给遗忘掉的女子,在听到情人节、玫瑰、巧克力、戒指,或是看到满大街甜蜜地几乎融化掉的情侣时,心里有怎样铺天盖地般的寂寞和哀伤。寂寞与哀伤也就罢了,偏偏你还要在别人的幸福面前拼命地掩饰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标准这样描述中产阶段生活,人们的生活相对富足;人们的生活愉悦感很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有一套公正、公平的价值体系;人们有自己的信仰。这些标准归结为最后的目标;这个社会的成员是幸福的、自豪的、安定的、团结的,毫无疑问,这样的一条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将这条标准具体应用到中国,就是构建现在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全球范围有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记得几年前,媒体一提到这个词几乎所有人就会想到美国的霸权主义,但今天的中国人又不得不面对如何拓展及保护自己海外利益的问题。在中国为了资源利益而越来越走向海外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海外利益究竟如何保护,保护海外利益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怎样的价值。就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全球范围有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记得几年前.媒体一提到这个词几乎所有人就会想到美国的霸权主义,但今天的中国人又不得不面对如何拓展及保护自己海外利益的问题.在中国为了资源利益而越来越走向海外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海外利益究竟如何保护.保护海外利益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怎样的价值.就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  相似文献   

10.
萍萍 《新青年》2016,(4):54-55
A方莹对我的友善,我能感知。虽然我们的成绩并驾齐驱,但我很明白,我们不是一类人。从她的言行举止来看,我能猜测到她生活在一个富庶的家庭,可能父母都有不错的工作,或是自己开公司、办企业。和方莹的开朗乐观相比较,我越发显得沉闷寡言。方莹对人很和气她的脸上总挂着  相似文献   

11.
晓颖是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她心直口快,有啥说啥,因此得罪了周围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她认为心眼小的女孩。结果,晓颖觉得她们总排挤自己,不动就对自己说“你太小,不懂事,不和你说”之类话,弄得晓颖非常生气,也常常感到非常的孤立。你看,因别人说你“太小、不懂事”,就异常气愤那么晓颖是否清楚自己说过的一些话,会给别人带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男人喜欢好看的,女人喜好听的”。实际上,就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还都不具备着十分的自信,我们挺希能从别人的言谈话语中,获得点肯定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阿杜 《新青年》2015,(2):55
生活那么现实,如果你不坚强,流泪给谁看?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的伤心流露给别人看,我们要自己勇敢面对……弟弟,虽然我们天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虽然我只是大你几分钟的姐姐,但是我并不了解你,作为姐姐,我觉得我挺悲哀的。看你天天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觉得我有必要开导你。虽然我也有缺点,但是现在,这个家里,你是唯一的男子汉了,可是自从咱们的爸  相似文献   

13.
尤里·特里丰诺夫(1925--1981)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是俄罗斯文学史上“莫斯科小说”或者“城市小说”的代表人物。195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学生》后,特里丰诺夫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借此在苏联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他又相继创作了许多作品,  相似文献   

14.
《海内与海外》2020,(2):47-48
同心抗疫·侨有行动玉林市容县是老侨乡,归侨多是上世纪50、60年代回国回乡,之后一直安居乐业,和当地居民一起耕作、学习、工作、生活,生活习惯、衣饰饮食和本地居民一样无异。他们的后代更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祖辈、父辈“从南洋回来的”,只有提到这个,他们才会发现他们身上还贴着“侨眷”这个标签。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经济政治化”角度看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二战后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经济援助除了商业上的动机外 ,还带有很强的战略性。日本在战后对东盟国家的经济援助分 3个阶段 :第 1阶段是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的 6 0年代末 ,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处于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援助的经济意义占很大比重 ,但也含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且比较隐蔽 ;第 2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的“福田主义”的出笼到贯穿整个 80年代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这一阶段日本在外交上倾向独立 ,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化开始显现 ;第 3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到现在 ,这个阶段日本对东盟经济援助的政治意图明显 ,直接服务于其政治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低碳,这个两年前才进入中国人视线的舶来词,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开始高频率出现,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更是相当“走红”。“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足迹”、“碳补偿”……这些倡导人们以节能减排的方式工作和生活的词汇,成为当下的流行语,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对60年代结婚的夫妻,这个漂亮浪漫的女人,如果不是因为家境贫寒,是不会嫁给这个老实本分、其貌不扬,但工资高出她一倍的男人的。男人非常爱她,任劳任怨地包揽着家里的一切活计,可女人总感觉生活里还是缺少了什么,于是她不断地红杏出墙。男人居然一次也没发现,女人为自己能聪明地游刃其中而暗自得意。只是她渐渐地发现,男人除了一心爱她、爱他们的儿女,他的话越来越少。女人嘴里没说,心里却在暗暗骂男人是“土包子”,不过这样也好,如果在一个精明的男人面前做这些乌七八糟的烂事,早就穿帮了。因此,她心里还有一种鱼与熊…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手上的是一封长长的厚厚的读者来信,反复诉说着自己的消沉的心情。因为信太长,这里只好截取主要片段——我现在非常悲观厌世,活着好累好累……我现在正在补习,可是我根本就学不进去。本来我考上了一所专科,如果去的话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想到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供自己读书,真的很不容易。妹妹都在外地打工,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只要我争气……过去我不是这个样子。补习开始的时候,我还算得上用功,也关心学心。一切基本正常。可是现在的我却变成这样,从来没有过的绝望,从来没有过的厌世……我是不是成了病人了?我不想把这心理的绝症告诉任何人。可是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等待自己的结果不知是什么。我只能求助于您了,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首先要对“亮点”一词做以下交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纳基尔在参加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时说:“中俄青年论坛是本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的亮点。”而这一活动是在中国“俄罗斯年”中举办的,这样,本文的标题采用了“亮点”一词。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在哈尔滨举办具有深远的意义。地处北疆的大城市哈尔滨与俄罗斯的联系可上溯到19世纪,从那时起在这里就居住有俄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上世纪50年代。在这里居住的俄侨人数最多时达一二十万。在这座城市里,俄侨曾办过几十所学校,其中既有普教性质的,又有专门性…  相似文献   

20.
京西佳肴     
我的家在北京西南,村庄坐落于丘陵盆地之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园尚处原农生态,乡亲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粮食产量靠天赐顾。春天的早晨,东边刚刚泛起一点亮光,杆子上悬着的那口“钟”骤然敲响,男人们即刻披衣起身,带上农具,开始一天的忙碌。“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天是农人一年当中最忙的季节,一场春雨过后,大地生发,节气不等人,乡亲们早出晚归,施肥抢种,播撒下一年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