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梅 《海内与海外》2014,(11):44-45
正昨夜京城,无风无雪亦无喧嚣,倚窗静坐轻敲键盘,心头竟蓦然生出一缕浓郁"乡愁"。我是北京人——老北京(到今年,我家搬来整整270年了),身在故乡竟然言乡愁?似背常理、似强说愁?但它们,确是乡愁:我想念儿童时住过的小院儿;想念家门口那道巍峨的生长着蔓草的城墙、墙外头河岸边的杨柳;还有城楼檐底下居住的小燕子;"城尽  相似文献   

2.
那年杭州     
姥姥不识字。她幼年时体弱多病,多方求医诊治,家人娇宠着就没让她上学堂,可这丝毫没影响她的聪慧娴雅。十六岁时,她就和门当户对的姥爷定亲成婚。出身中医世家的姥爷是小城的名医,每天要去药房坐诊。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繁杂的家务和亲友礼仪往来,让不识字的姥姥料理得井井有条。姥姥心闲气静,做事周到笃定。她每天买菜下  相似文献   

3.
雷景     
青藤茶 《新青年》2005,(9):50-51
雷景的童年是在云南边陲一个小村落的敬老院里和姥姥一起度过的。敬老院窗外小小的天空,房后一片荒了的草场,姥姥干枯没有温度却攥紧的双手,是童年的全部。姥姥过世,雷景的童年结束。全部的纪念,是姥姥年轻时的一张相片,站在一片桂花树下,一身素白。妈妈当年是什么样子,也像姥姥这样美丽过吗?遇到什么样的男子,生下雷景。来不及问,一切已不在。  相似文献   

4.
浩月 《新青年》2002,(12):25
秋天那个冷冰冰的夜晚,一个小男孩走在漆黑的乡间道路上。旁边,是打着手电筒,送他回家的姥姥。他在这个晚上正式成为孤儿——在姥姥的一手包办下,他的妈妈决定改嫁别人,并且,咬牙抛弃了他。姥姥把他送到他奶奶家去。那年,他大概有六岁,或七岁。“你是个没出息的孩子!”在一棵大柳树下,姥姥停下脚步,用手电筒照了照他的脸,仿佛是验证自己的说法。他没有吭声。姥姥重新挪动脚步,他们一  相似文献   

5.
姥姥     
放假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姥姥还在不在。妈妈说你去照顾姥姥吧。姥姥已经不认识我了,尽管我重复了几十次我是小双,她依旧不认识。舅舅说医生已经给姥姥把过脉,脉已经散  相似文献   

6.
女儿的法则     
早听说现在的小孩儿都是“小人精”,一直不以为然,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觉得这话还真是不假。4岁的女儿一直是姥姥带着的,每个周末,我们带她去看奶奶。上周在奶奶家表姐问她:“阳阳,奶奶好还是姥姥好?”“都好。”“不行,只能选一个。”“奶奶好。”说得奶奶大乐。我不平,回到家,姥姥把她抱在怀里时,我问“阳阳,奶奶好还是姥姥好?”“都好。”“不行,只能选一个。”“姥姥好。”我大脑飞速思考,实在想不出哪个动画片里教过这招见风使舵。因为搬家,女儿转了幼儿园,仍是中班,环境却是新的。第一天回到家,她仰着小脸很认真地说:“妈妈,明天你…  相似文献   

7.
小屋的回忆     
我常常怀恋故乡的小屋,那里有我童年的梦痕。哦,一间座南朝北的厢房,位于那座濒海小城的北街,一所东西走向的套院里。微微剥蚀的青砖墙,生了小草的鱼脊形石灰屋顶,被烟熏得发暗的屋檐,白毛头纸糊的旧式木格窗,都是它饱经风雨而苍老的象征。我不知它究竟筑于何年,就连父母亲也不知道。听母亲说,我就是在那间小屋里呱呱  相似文献   

8.
记得姥姥屋里的床头有一个小箩筐,艰面有线板、顶针、剪刀等女红用品.线板是木板,一个连续的葫芦型,凹处缠线,凸起把各色线分开,顶端有一个小塞子,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放缝针;顶针是黄铜顶针;剪刀则是张小泉铁剪刀,只有3寸大小,磨得尤光的.姥姥每次用它剪线头毛都会说,到底是张小泉的啊,线又一剪就掉,省得杠叽(反复剪).  相似文献   

9.
怀念姥姥     
东北人习惯把外婆叫成姥姥,并且认为这样叫更亲切.我也如此认为,"姥姥"两个字还未写出,一种既温润又痛苦的感情就又如冰山浮向海面一样涌上心头,因为我亲爱的姥姥刚刚辞世.她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相似文献   

10.
张文英 《新青年》2004,(12):12-13
女的幽默感时常让我和先生捧腹之后睁大了眼睛:不会吧,她只有三岁半?愚人节那天,女儿作为神秘大礼包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我们家。所以我相信后来那种性情还是事先有所安排的。女儿的趣事很多,时不时想起几则,总是能让我忍俊不禁。女儿一岁多时,有一次在姥姥家,姥姥喊姥爷:老伴儿!女儿也跟着姥姥喊姥爷为老伴儿。姥姥就说:宝宝不叫老伴儿,叫姥爷。过了一会儿,姥姥又喊姥爷为老伴儿,女儿马上上前说:姥姥不叫老伴儿,叫姥爷。也还是那会儿,走路刚稳,但是主意已经很多了。有天早晨,我和女儿都起床了,女儿的爸爸却还在睡懒觉。我说,宝宝,去喊爸…  相似文献   

11.
小镇童年     
王文艳 《新青年》2005,(11):30-33
·姥姥家·我出生在省城哈尔滨,姥姥一家住在离省城不太远的一个县城里,虽说是住在城里,但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不过是在正街上以惟一的一幢三层高的楼房戳在那儿有点像县城的意思,可那“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的路面和那草多瓦少、东一溜西一趟的趴趴房与我理解的“城”很是不贴边儿。姥姥家住在离正街有四五道街远的背街上,一间半低矮的草房住着姥姥、姥爷、两位舅舅,后来又“引进”来两位舅妈共三户人家。再后来,三位表弟妹相继“挤”进窄小不堪的老屋,以至于每到寒暑假期,我家兄妹三人蜂拥而至时,就更使得老屋摇摇欲坠,不堪一击了。推…  相似文献   

12.
想当年,外祖母也是悉尼小有名气的裁缝和时装设计师,她在悉尼有名的富人区邦才海滩附近开了一家时装店,整个东区的各界名流都时常光顾她的小店,她收费低廉,但时装的品位却一点都不俗,所以大家都喜欢她的小店。即使在那个时候,富人们也知道物美价廉的道理。我一直叫“姥姥”而不是“外祖母”,她还有另外一个崇拜者,是一个年轻的希腊女裁缝,有一天,姥姥和这位希腊女孩在一起吃午餐,姥姥剥开了一个橙子,发现里面长了一个绿色的叶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橙子树长在里面一样,那位希腊女孩子兴奋地对姥姥说“:橙子树就是那样生长的,如果你把它种起来,它…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于卢森堡、法国和瑞士边界地带的德国特里尔,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却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8处古建筑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如具有童话色彩的特里尔主教堂、因风化形成的黑黢黢的"黑城门"以及凯撒浴场等。但是探寻思想巨星的升起之地,才是我特里尔之行的主要目的。这里,是马克思的故乡。马克思故居纪念馆位于特里尔布吕肯大街10号,我们第一天赶到的时候,已是当地夏令时的17:55  相似文献   

14.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相似文献   

15.
故乡码头     
我身在异乡,每逢不耐疲惫和焦渴时,真想一头扎进故乡的清流;濯洗出一缕缕清新的情绪,一任思念的帆,鼓向那有荷有柳有青石板的码头。故乡塘渡口,是座依山傍水的小山城,犹如打扮不入时的姑娘,腼腆地  相似文献   

16.
爱情病     
爱情是场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中国好声音。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他们,不懂。艾梅深深地喜欢着昆曲。她是这个小城的外来女人,也是这个小城的另类。她没有太多钱,却把生活打理得很精致。她不喜欢像小城里的女人一样,叽叽喳喳地聚在一堆,议论东家的长西家的短。小城女人满口的北方方言,艾梅是一口苏侬软语。  相似文献   

17.
买票     
非典前单位派我回老家四川出差,了解电影市场行情。在与省电影公司同行聊天时,才得知当年曾经风光万分的电影院现在已是王大娘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全四川,除个别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外,绝大多数县城里的电影院都已关张,人员失业散伙,房子挪做它用。那一刻,竟有一丝怅惆袭上心头,同时,心里也恨恨地:哈哈!电影院,你也有今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故乡小城的那个电影院交织着我的恨与爱。在那个封闭、清贫、禁欲的年代,电视尚未进入寻常巷陌,舞厅、歌厅在中国大陆还是一片空白,隐隐约约被见闻广博的人告诉说那种地方是资产阶级的少爷、小姐们堕…  相似文献   

18.
马德 《新青年》2007,(7):33-34
故乡蝴蝶飞满天有的人背井离乡,在异地,在他乡,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乎已经融入了当地山水风俗之中。然而晚年之后,已经是两鬓斑白了,还要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再走一走那熟悉的山梁,看一看那起落的炊烟,摸一摸那陈旧的大门;再坐一坐  相似文献   

19.
陆天峰 《新青年》2022,(8):40-43
<正>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车陆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把田园经济、电商产业与“593”工程紧密结合,按照“以点串线、以线串面、全面开花”的步调,通过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田园经济与电商产业的深度融合。“小田园”提升“大品位”。田园是农民无法割舍的情节,也是我们的乡愁。车陆乡以“菜园革命”为契机,按照“整体形象美观,质量品质较高”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在全乡范围内铺开,让各个村屯既有颜值、也留住了乡愁。  相似文献   

20.
到意大利的比萨 ,观看斜塔 ,尤其是踏访了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的故乡 ,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罗马出发 ,轿车飞驰在地中海边的高速公路上 ,草坪茵茵 ,海水湛蓝 ,经过4个多小时 ,车子驶过阿诺河桥 ,便来到了比萨。远远便看到那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 ,还有斜塔旁的多奥莫大教堂 ,接着便是洗礼堂 ,成了比萨有名的三建筑。我看比萨是一座风情小城 ,红色屋顶 ,雕像处处 ,行人不多 ,城区也不大。来到比萨便急不可待的奔向比萨斜塔 ,我们步行穿过一座米黄色的古城堡 ,便来到多奥莫广场。绿草如茵的广场上 ,高高耸立着白色的大理石斜塔 ,背衬蓝天白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