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涛  杨佳欣 《侨园》2022,(12):24-25
<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要论述,是围绕“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新时代命题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政府必须主动完整、准确、全面深入贯彻这种均衡发展新理念。辽宁省当前正处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东北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构筑未来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理念。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自信也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和底气。立足东北区域文化优势,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样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任务。东北区域大部分城市选择“文化城市”的战略,在城市更新和转型过程中,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推动文化赋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十分关心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七上东北,黑吉辽三省均考察了三次。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到东北三省代表团,共商振兴大业。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东北三省进行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和深度,着眼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全面深化改革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东北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根本遵循,标志着东北振兴进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7)
全面领悟参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讲话指示,依照马克思主义创新经济理论,探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结合新经济形势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发展实际,阐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发动东北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坚持和完善创新驱动体制,全方位打造创新载体,精心培育制度创新动力、人才管理创新动力、金融服务创新动力,加快东北经济振兴的步伐;有机融合、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高东北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水平的向北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成长过程中历史形成的,目前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为此,需要在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针对老工业基地现存的诸多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曾燕南 《学理论》2008,(20):47-5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前景令人鼓舞。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多、国有企业多,这些特点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必须正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问题,即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稍、新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要性的认识,要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际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因此,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为突破口,以哈尔滨市为侧进行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企业再造必须以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突出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侨园》2020,(7)
正202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要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辽宁的全面振兴和发展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求知》2022,(1):62-64
<正>下好保障粮食安全"先手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下好"先手棋"。一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落实藏粮于地方面,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在落实藏粮于技上,一方面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发挥品种改良在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种粮的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9.
语录     
《求知》2021,(5)
正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资本涌沈阳     
《瞭望》2005,(Z1)
沈阳,从未像今天这样吸引着世人的眼球。历史上也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把沈阳与世界如此紧密相联。 东北振兴犹如一个巨大磁场,吸引着广阔范围内资本的目光; 沈阳,敞开胸怀,挖就"金"洼地,迎接世纪机遇; 一批批国际政要、商界名家来了……一批批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拥有大量"老字号"品牌,它们在推动工商业发展和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它们与众多"中华老字号"一样,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为促进哈尔滨老字号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东北振兴,本文建议,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保护宣传;老字号企业要把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大力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做强主业,延伸链条,实现复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企业的贡献率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带来一大批企业复苏,也将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民营企业贡献的价值日益凸显。消除产业准入政策歧视、畅通融资渠道、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科技含量、完善投资法律保障,是生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民营企业的普遍呼声。我们应当加快转变职能,明晰产权归属,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改进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积累更高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
杨巍  白娜 《学理论》2011,(10):7
一、为什么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  相似文献   

14.
李靖宇  杨洁 《学理论》2008,(16):6-12
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要求,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区域主要成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努力从整体上创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积极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为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应当看到,对于东北综合经济区来说。注重发挥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造就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做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支撑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强化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城市功力,有利于开启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扩大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开放范围,有利于拓展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有利于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使之“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正>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要抢抓《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的意见》、省委实施"五大规划"、谋划"东丝路带"等千载难逢的诸多机遇,立足双城撤市变区的新起点,积极探索推进发展的新举措,争做哈尔滨发展先锋。第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趋势,做大支撑龙头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双城要围绕市委全会关于"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推  相似文献   

16.
王曼 《行政论坛》2004,(4):73-74
现在是振兴东北的启动阶段,也是战略思路形成时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同东北特殊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巨大的就业再就业压力相结合,既解决近期矛盾又要解决长远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东北振兴和未来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尤其要遵循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强化政府责任和服务重于管理的思想以及将心理精神因素纳入社会支持体系的思想。由此实现东北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20,(5):63-64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双衔接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忠双认为,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要科学认识二者相辅相承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条件、重要基础和坚强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取得脱贫攻坚全面、彻底、决定性胜利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优化东北地区人才资源结构的思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行政论坛》2005,(6):46-4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才是关键。而东北地区人才资源结构失衡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探索并确立一个有利于优化东北地区人才资源结构的基本思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7,(4):5-8
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回答了"未来五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为指导、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奋勇前进"这一历史性课题,清楚回答了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思想引领问题。具体在于: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统一思想行动,统领振兴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须全面深刻领会,把握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方法,准确判断时代发展大势和所处历史方位,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成龙 《学理论》2008,(6):54-59
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施振兴战略,制定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系统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政策效应,取得了明显成效。并明确提出要消除阻碍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