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廉洁政治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承担第一责任,发挥以上率下作用,因而加强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历来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重中之重。广州市结合推进廉洁城市建设,以法治方式厘清"一把手"用人、用钱、决策、审批等权力,通过公布权力清单晒权,监督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为破解"一把手"权力监督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总结治理"一把手"权力腐败经验,对净化政治生态、建设廉洁政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立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三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明确管党治党的主体和责任,建立健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集中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强对地方党委"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路径包括:以适度分权限权作为突破口,完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加强对"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与问责;完善能正确发挥"一把手"作用的集体决策机制与程序;对"一把手"权力滥用、权力腐败实行政治问责、终身问责、法律问责;整合各种监督力量与资源,突出巡视利剑作用,将"一把手"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4.
一、巡视制度的完善是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第一,巡视制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巡视制度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  相似文献   

5.
从严治党就是要"严"字当头,从严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标本兼治,以"零容忍"的态度惩处党内的腐败分子。当前,从严治党难点主要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对从严治党带来不利影响;滋生腐败的土壤没有被根除,党依然面临着消极腐败的危险;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与完善;部分党员干部对从严治党存在思想认识误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教育,夯实从严治党的基础;坚持依法治党,将从严治党纳入法治轨道;让权力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从严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爱护干部是党的一贯的干部政策,二者内在是统一的.爱护干部是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和目的,从严治党是爱护干部的根本手段.从严治党、爱护干部重在从严思想教育;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必须对权力运行进行严密监督;必须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政治生态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还存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选人用人导向偏轨、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建立人民监督机制、杜绝形式主义、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选人用人体系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在习近平长期基层从政的习惯养成中形成的。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为人民谋利、权力由人民监督、权力命运由人民决定构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内涵的多重维度。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有效防治侵害人民利益的权力腐败行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人民权力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思想。"全面从严治党"集中体现在"全面"、"严"、"治"三个方面。巡视作为一项党内监督制度,是实现上级监督下级的重要手段。巡视制度既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打下基础,也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动力,更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给予保障。通过进一步强化对巡视组自身的监督、建立巡视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完善巡视工作方式与程序,能够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提升党的治理能力,使巡视制度真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10.
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派驻监督在探索中初步构建,在完善中逐步成型,在改革中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提供了重要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新时代派驻监督改革,必须对70年来派驻监督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在历史经验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以构建"常驻不走的巡视组"为目标,进一步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需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而监督"监督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强化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不仅有利于防止反腐败斗争可能出现的"灯下黑"问题,更关系到反腐败斗争成效。新时代,加强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需要厘清内外部监督的逻辑与层次、有效破解内外部监督存在的困境与难题,实现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机衔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朴林 《理论探讨》2020,(5):146-151
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它是对反腐败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对反腐败思想理论的高度提炼、对反腐败现实情况的深刻把握、对国际反腐经验的有益借鉴。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基本要求包括:加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统一领导、贯通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工作效能及其融合协同。要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优化纪检监察监督机制、建立"三不腐"融合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仲伟通 《理论导刊》2021,(4):44-48,7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就其价值意蕴而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是推进制度治党方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形塑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关键一环,也是消除特定权责背离现象的客观要求。当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面临责任清单不明晰、责任意识不强烈、责任监督不到位、责任考核不科学、责任追究不得力而诱发的责任制度落实被异化、淡化、虚化、弱化、软化等现实困境。因此,应从明确责任清单、培塑责任意识、完善责任监督、优化责任考核、强化精准问责等方面着手,整体谋划相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党的二十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由党规制度保障机制和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所构成,重点突出了政治监督、政治巡视、政治问责,形成了“两机制、三重点”的系统结构,打造出“党规、监督、巡视、问责”四位一体的一整套上下贯通、左右覆盖、内外统摄的从严管党治党制度体系。从理论逻辑而言,这一制度体系的提出,提升了自我革命的理论延展和学术纵深,推动了自我革命的制度性建构,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维理念。从时代价值而言,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原创性贡献,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发力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管党治党的制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制度化成果。它融党内监督历史经验和创新实践于一体,坚持继承传统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成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与2003年党中央颁布的相同监督条例相比,新的条例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党内监督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党内监督制度,既是强化党内监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体现,又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经验的提炼。强化党内监督是党中央巩固转变党风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战略考虑,新的条例对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21,(3)
正派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共同构成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权力监督体系,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派驻机构改革重大决策的必然要求。随着《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的实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省级纪委监委对推进所属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改革进行了探索。近年来,天津省属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改革的"天津模式",创造性地构建起一套对高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制机制,确保了派驻改革的彻底性、派驻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全面提升了派驻监督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监督权是法治国家政治框架中的支柱性权力。纵观世界各国,由于文化传统、政治制度、权力架构等结构性要素的显著差异,监督权的政治属性、价值取向及其在国家权力架构中的定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时代背景下动议和推开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一大创举,经过理论的涤荡和实践的检验正逐步释放出期待中的治理效能,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为主干的监督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构成。因此,有必要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行较为系统的回溯,全面客观评估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蕴含的价值以及面临的掣肘,有针对性提出优化改革的路径方案,进而为更深层次、更加彻底、更高质量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仰文 《党政论坛》2013,(19):16-18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更好地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巡视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极为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7,(3)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准则》和《条例》),是新形势下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也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和方向指南,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新篇章。一、强化党内监督是新形势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1.强化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优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初期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纪检机关承担着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纪检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一体制在实践中对纪律检查机关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制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通过深化纪检机关领导体制改革,增强纪律检查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当前来看,完善党的纪检机关领导体制尤其需要做到:一是明确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权力和责任,破解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难题;二是完善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为主的领导体制;三是改革各级纪委书记及副书记提名办法,加强纪检干部监察队伍建设;四是完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筑牢纪检监察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