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许多人的愿望,对于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灾害风险隐患较大的地区,能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更是当地老百姓最大的梦想。贵州灾害发生频率高,且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突出。为了提高当地的灾害防治能力,贵州省实施减灾安居工程,重建和修复因自然灾害倒损的民房,并对受地质灾害隐  相似文献   

2.
周成虎 《中国减灾》1992,2(3):19-21
一、洪水灾害系统洪水灾害本身是一自然社会现象,它是自然物质子系统和人文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洪灾的发生孕育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即孕灾环境。从整个地球表面系统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均是洪灾的孕灾环境。只有当孕灾环境中的某一部分的活动出现异常时,才能形成洪水灾害;第二,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洪水灾害而言,都会有一些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  相似文献   

3.
<正>热带气旋灾害存在灾前、灾中各种信息不完备且快速动态变化的特点。综合动态风险预警旨在考虑热带气旋的灾害链特性,同时利用各种信息随着时间逐渐完备的特点,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动态评估,并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为实现热带气旋动态风险预警,需要在部门协调机制、模型模拟研究、业务系统研发、业务队伍培养等领域进行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问题与风险日益凸显.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致使灾害风险以多灾种的形式逐步被人们所关注,频发的多灾种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我国西南山区孕灾环境敏感脆弱,地震及其触发的地质灾害隐患不断加剧.地震对岩土体的破坏使得松散堆积体明显增加,为泥石...  相似文献   

5.
灾害风险管理是集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与灾后重建于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完整体系,涉及政府、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等主体,这些主体在灾害风险管理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服务于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和灾后重建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际灾害风险评估(信息)平台资料的基础上,从概况、特点和启发等方面对各平台进行了梳理与思考。本期将对高分辨率的灾害风险解决方案(Katrisk平台)和全球风险评估(数据)平台(GAR平台)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是地球表面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电、赤潮、沙尘暴、风暴潮、高温热浪、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常年受灾人口在2亿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灾害链风险涉及多致灾因子内在关联机制及其对同一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复合性,其难点是精细化、定量化的多灾种灾害脆弱性与恢复力、情景动态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价.尤其是灾害链会使灾害的危害范围在空间上大大拓宽,在时间上造成多次延续灾害,延长了危险和危害时段.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际灾害风险评估(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际灾害风险评估(信息)  相似文献   

12.
全球十大灾害损失评估系统(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灾害特征和需求,研究开发并建立了适合本国或多国情况的灾害评估系统。作者在整理收集国际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基础上,从灾害损失类型的划分、评估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等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全球十大灾害损失评估系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灾害特征和需求,研究并开发建立了适合本国或多国情况的灾害评估系统。作者在整理收集国际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基础上,从灾害损失类型的划分、评估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等方面对各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15.
立项背景 全球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对人类生命、经济及生态系统等诸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使得多种灾害的区域特征尤为显著.多种灾害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复杂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灾害链、灾害遭遇和灾害群等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通过夯实灾害排查预防、信息上报、紧急救援工作网络,组建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及早整治安全隐患,修订细化灾害应急预案等,健全了综合减灾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遇灾不慌、抗灾不惧、救灾有序,有力提升了基层防范灾害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是衡量该地区城市灾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系统包括灾前预警能力评价、灾中应急能力评价和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等三个分系统以及12个子系统,并用综合评价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回顾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是人类遭遇自然变异的一场大劫难。损害后果惨重,创下了新中国灾难史的新记录。纪念大灾难,是为了未来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汶川地震灾后救援与灾后重建创造了全方位、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是中央高度重视、地区对口支援、全民广泛动员、灾区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20.
<正>《“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以公开的全球灾害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全面、综合、系统分析了灾种的变化趋势和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差异,辨识主要灾种的风险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从评估报告的四个特色出发,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