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它对于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所谓现代性困境的破解,也提供着认知、启迪与价值指引。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注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提炼体现中国风格的标识性概念,叙述好“中国版中国文化故事”等,着力于传播方法论层面的探寻,对于强化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认同,促进各国政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古今相济”“内外并蓄”及“宏微兼容”的议题设置原则,立足历史进程讲好现实经验,通过内涵特征展现世界情怀,实现宏观叙事和微观表达相得益彰。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述的精准度、触及面和辐射力,应当从“话语客体”的分众化、“话语场域”的多样化和“话语技巧”的多元化三个方向下功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4.
李子祥 《前沿》2014,(15):53-56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要求。就讲好中国故事来说,其对世界全面真实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讲述中国故事的三个着力点人手,结合实际,详细分析当前讲好中国故事所面临的内外现实困境,并就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就是要面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把中国的制度讲清楚、把中国的故事讲精彩,其叙事立场在于澄清和批驳抹黑中国制度、误导国际舆论的不实之词,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架构和显著优势,进而将制度自信从“信”落实到“行”。目前,中国在“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方面仍存在着讲述内容“供给不足”、讲述形式“引力不强”、讲述媒介“质量不高”等诸多困境。为此,“讲好中国制度故事”,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加强媒体融合,挖掘元素多样、题材多元、内容多彩的制度故事,要注重受众需求,练就拨云见日、一语中的、力透纸背的讲述本领,使中国制度故事成为一种更具系统性和包容性、更具吸引力和解释力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道理赢得辩论,故事收服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树立“故事思维”理念,练就讲好中国故事的扎实本领,将故事讲得妙趣横生、情理交融、真挚感人,帮助学生丰富人文底蕴,塑造精神品格,提升道德定力,增强文化自信。1.构建故事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价值认知,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通过故事情境挖掘其中的“趣味因子”,传播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7.
智媒时代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智+媒”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世界新秩序建构,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智媒时代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要跨越中西方认知障碍,坚持内外有别和外外有别,推动话语表达的时代化和普适化,不断创新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方式。此外,智媒时代中国故事的传播逻辑要坚持从宏大国家叙事到日常生活实践的传播内容重构,坚持从单一话语主体到多元叙事主体的传播主体重构,坚持从普及化广泛化到智能精准推动的传播对象重构,坚持从单向度独白式到多元化对话式的传播方式重构,坚持从线性信息传播到可视化可触摸的传播环境重构。  相似文献   

8.
史博公 《人民论坛》2022,(14):117-1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在制片资金、发行渠道、放映场地、媒体推广等方面对主流电影给予了大力扶持。与此同时,在传播时代理念、凝聚民族意志、促进社会建设、塑造国家形象、巩固政权根基等方面,主流电影也发挥了显著效益。目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无疑是主流电影的重大使命之一,而题材的迭代与开拓则是其关键议题,我们需要理性辨析过往经验、悉心把握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任重而道远。中国电影创作者应当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传递向善向上的中国价值观,使我们的电影作品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以独特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  相似文献   

10.
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播种机”、开展文明对话的“传感器”、提升国际认同的“孵化器”,同时也是促进国际理解与交往、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可谓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伦理意识在新时代的文化表达。在国际人文交流中,讲述极具鲜明中国特色的典型生活事件,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全方位、无距离、无障碍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崔晨 《北京观察》2023,(2):37-39
<正>促进非遗传承、建设“三个文化带”、推动文化消费……委员们的建言既顾全大局,又注重细节,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真知灼见。作为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北京,绵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北京最独特的气质之一。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文化发展”自然是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赓续京味传统文化”“建议打造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主题的实景演出大戏”“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讲好中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文化故事”……一则则有针对性、建设性、创造性的建议,为北京未来的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湖南省郴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策划实施“红色崇德”工程,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建好红色阵地,铸魂养德。  相似文献   

13.
徐平 《人民论坛》2020,(1):64-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强调要建构对外宣传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信息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关切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能否被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同。习近平同志灵活运用“言—象—意”“赋—比—兴”“气—韵—味”“譬—喻”“隐秀”“情景(境)”等古典诗学手法作出了许多经典比喻,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具有指导意义。启示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全球共通话语体系,正视差异精准化传播,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14.
李丽 《人民论坛》2022,(7):123-125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讲故事可以说是国际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因此,应通过发掘适合的文本材料,讲述更吸引人、更有说服力、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故事,培养越来越多中国故事的倾听者、爱好者、研究者,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引发全世界更多的兴趣和关注度,消弭西方世界的“东方主义”偏见,塑造中国国际文化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在当今中外经贸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15-18
"无形之手",舞动文化彩练--文化产业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辟新途径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图书音像产品琳琅满目,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影视精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生动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进入市场,文化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为推动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更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我国文化经济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了新途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不仅可以为提高国际话语权提供丰富的话语资源,而且可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勇气和智慧,并从文化上解构西方中心主义,推动构建话语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通过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表达中国特色,把"姓社姓资"的生硬意识形态对立还原或者转化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化问题;建构并阐释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民族对外友好交往的故事和自强不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王琰 《台声》2022,(21):30-31
<正>10月23日,2022年全国台联第十九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海外营茶文化研习营(印尼专场)在北京、杭州以及印尼雅加达三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此次茶文化研习营活动就是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主题,旨在通过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海外出版的主要著作来看,海外人士就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及其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美关系等重大问题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特点是研究主题的广泛性和全面性、研究脉络的即时性和主体性、研究立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我们应当重视对研究动态的跟踪和关注,把握中国“标识性概念”走向全球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坚决驳斥一些西方人士的错误言论和歪曲解读。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好、阐释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世界意义,牢牢把握主动性,坚持以我为主,同时依靠“外力”,发挥“外智”,积极推动中外学界和有志之士共同讲好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苏北 《当代广西》2012,(15):31-31
回首10年,从经济总量快速跃升的“中国轨迹”,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再到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故事”,伟大的实践源于理论创新的力量,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更新,推动着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地浩荡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