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詹志华 《理论导报》2023,(12):47-50
<正>“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经过35年的传承接力,“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形式上不断创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在八闽大地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四下基层”兴于福建,又反哺于福建,对于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3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躬身力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如今,“四下基层”已上升为典型经验,扎根八闽、走向全国,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赓续初心,接续奋斗。前不久,《党的生活》全媒体记者随“‘四下基层’与党的群众路线”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采访组走进福建宁德,探寻“四下基层”的来龙去脉,不断从寻根溯源中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经部领导批准,近日,调研组赴福建宁德开展专题调研,在古田、周宁、寿宁、福安、霞浦、福鼎和蕉城7个县(市、区)实地走访,入乡村、到街道、进企业,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4.
<正>“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总结概括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2023年12月20日,落实“四下基层”交流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四下基层”是对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运用和创新发展,我们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切实把“四下基层”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四下基层”是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倡导并推动的一项工作制度。经宁德历任领导班子25年来的坚持和秉承,新一届市委将“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拓展延伸为“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房山区坚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动员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信访接待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让党的声音聚民意、群众工作惠民生、一线解题暖民心。  相似文献   

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自”能力的提高,二要努力扭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三要实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从党组织自身的能力提高和作风转变着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党赢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是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3月30日中午至31日,在结束了对云南的考察后,省党政代表团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福建省进行考察学习。闽东是中国扶贫事业的发轫地和扶贫开发的先进典范,上世纪80年代,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团结带领地委一班人,矢志改天换地,奋力摆脱贫困,为闽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大力推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中,深入到宁德调研,了解到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公司在带动“三农”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建设原料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整体推进等方面成效明显,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安发模式”,为我省有效对接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带动农民增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少萍 《求是》2014,(4):35
<正>信访接待、现场办公、调查研究、政策宣传"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工作制度。近年来,泉州市委按照福建省委的要求,把传承好坚持好"四下基层"制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四下基层"中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呈现出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做到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忧。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是了解民情、化解矛盾,改  相似文献   

11.
“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2011年换届后,德化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简称“驻进帮”)活动,组织35名县领导、3711名干部进驻18个乡镇、204个村(社区)和700多家企业,接地气、通民气、  相似文献   

12.
基层干部本来就工作在基层,按说没有深入基层可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仅就乡村干部来说,是否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工作的问题就属此类。相对而言,各级都有自己的基层,同样有着要不要深入和如何深入的问题。目前,在基层干部中不愿下基层有种种表现:有的认为身在基层,对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不需要亲临实际便可运筹帷幄。凡事心里想想,嘴上讲讲,便可以过去;有的把下基层看成是过“苦日子”,不如“家”里舒服,怕吃苦;有的一心图“高就”,整天迎来送往围着上级领导转,无心更无暇顾及基层工作;有的对实际工作外行,怕在基层闹笑话,干脆不去;还有的紧端…  相似文献   

13.
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树形象”,扎实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参与基层的基础工作,与干部开展谈心,参与信访接待,实行结对帮扶,经过几个月工作,我切实感受到,扎实有效地推进“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长应努力做到“三入基层”。  相似文献   

14.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部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每名组工干部都应积极参与,问计基层、破解难题,努力在下基层中经受锤炼,提升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光 《党课》2013,(4):56-56
组工干部下基层是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的有效举措,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下基层中,绝大多数组工干部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掌握了民情,还为基层的党建工作献上了“金点子”、指明了“金路子”,但是在有的地方,也有极少数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时,还不等熟悉情况,就轻易“作指示”“下命令”,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扎实开展。按照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经验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为更好地落实这一要求,将“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本刊编辑部围绕这一话题集纳了多方观点,以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把握“四下基层”的践行路径,进而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第二批主题教育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7):8-8
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是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树形象”活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增加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要加强组织指导,扎实深入地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多做基层希望做的事。  相似文献   

18.
李源潮部长在全国组织系统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视频会议上要求,组织系统要更好地把握大局、了解基层,推进改革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表率。“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是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基层工作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力量之源、奋斗之本。  相似文献   

19.
“下基层”,成为今夏重庆各级干部的流行语——目前全市正在组织一万名左右干部开展“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活动,组工干部正在开展下基层活动,区县正在深化党政领导干部从去年开始的大下访、大走访活动……一批又一批干部走进基层,对于宣传党的政策,排解基层矛盾。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城乡统筹等,将会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民情,亲身感受群众疾苦,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一大批年轻干部,将成为更了解市情、更懂得民意的推进重庆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大规模组织干部下基层,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的培养选拔方式,注意坚持锻炼在基层,成长在基层,开辟多种渠道,积极鼓励、支持和安排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和考验.通过多种岗位的实践锻炼,促使干部更好地熟悉社会,了解民情,丰富了工作经验,增长了才于,提高了本领,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良性循环.一、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