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刑事诉讼转移作为一项国际司法合作的措施,在对跨境犯罪的惩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法域的国家,建立这种制度不仅可以加深各法域在追诉犯罪时的合作,更好地实现惩罚的目标,而且能够建立完整的两岸四地的区际刑事司法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非法出入境、跨境犯罪、偷渡、毒品走私等,是公安边防时刻面对的问题由于边境线长,一些犯罪组织和团伙将吉林边境线看成是偷渡、贩毒的"理想通道",而他们一次次的犯罪图谋逃不过公安边防的眼睛。今年2月20日,吉林边防总队办案人员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延吉市抓获了一伙偷渡人员。经审查,这些人准备在岳某的组织下偷渡出境。一周后,办案人员掌握了岳某伙同金  相似文献   

3.
犯罪决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对犯罪决策进行经济分析。笔者认为,犯罪成本由物质性成本、非物质性成本及惩罚性成本构成。当预期刑罚成本高于预期犯罪效益,犯罪物质性成本、心理感受之和高于预期犯罪效益时,潜在犯罪人不选择犯罪;反之,则可能选择犯罪。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高智能型犯罪,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呈现出新态势。本文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特别是计算机犯罪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计算机犯罪类型中几类高发案件进行了技术防范措施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聪  杨银平 《学理论》2013,(18):134-136
我国刑事犯罪圈的划定即刑法的调控范围问题存在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争,现行刑法典及八部刑法修正案体现了我国刑事立法以犯罪化作为绝对主导方向。刑法是社会风险调控中的最后手段。刑事犯罪圈的扩大应审慎进行,明确犯罪化的实质基准,充分发挥刑法解释的机能,在适度犯罪化的同时,积极探索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概念的界定问题关注较少,对犯罪预备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必经之阶段等疑难问题仍存有分歧。在对犯罪预备行为进行概念界定时应首先明确,其构成要素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阶段性;(2)目的性;(3)指向性;(4)本质性;(5)程度性。据此其概念可重新界定为,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增大特定犯罪实施的可能性,而在实施犯罪之前进行的对完成犯罪具有实质作用的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7.
犯罪状况是探求犯罪原因、制定犯罪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从犯罪数量、犯罪空间分布、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犯罪人与被害人情况六个方面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为我国制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的知识产权犯罪对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犯罪动机恶化即犯罪的主导动机向更加罪恶的方向发展。犯罪动机恶化是有规律的。影响犯罪动机恶化的因素有三大方面 :一是犯罪主体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和所产生的恐怖感 ;二是犯罪主导动机的罪恶程度和犯罪主体对自我处境的认知评价 ;三是犯罪主体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9.
菲利将社会学因素引入对犯罪原因的研究,认为犯罪是"社会学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学因素"相互共同作用于人的结果。对犯罪进行社会预防是比单纯的刑罚更为彻底和有效的预防减少犯罪的措施。此理论对今天我们研究犯罪,进而预防和减少犯罪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手机犯罪是以手机为主要手段、工具的犯罪,其实质是利用手机的信息接收、储存、传输等功能进行的信息犯罪。手机犯罪的主要方式有手机诈骗,手机制作、传播、贩卖淫秽信息,手机敲诈勒索和手机传言四种。  相似文献   

11.
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是三个常见的、多发的侵财类犯罪,占据刑事犯罪的多数。三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当一罪中混合着三种罪的作案手段时难以辨别。司法工作者应在查清事实和情节的基础上,以法条为标准,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借助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对案件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市场信用犯罪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侵害了市场信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本类罪的共同客体为市场信用;客观上具有侵害受刑法保护的市场信用这一行为;主体为市场经济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上为故意,大多具有牟利性。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市场信用犯罪分为不同类型的犯罪。  相似文献   

14.
以承诺给予高息、工程等好处为借口从特定受害人处吸收大量存款,然后勾结银行工作人员更换特定受害人留在银行的验证资料并伪造取款票证将款项取走的行为,应当定性为票据诈骗罪。对票据诈骗罪的理解要建立在对票据这一犯罪工具和非法集资行为实质内涵的正确解读基础上。对此类案件中银行工作人员和相关存款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应具体分析,票据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罪数问题值得重视。刑法是科学,任何个罪的定性都应摒弃刑法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犯罪构成及其客体要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用了与德、日及英美不同的综合式的模式,将犯罪构成作为评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标准。但在实践中这一标准因为《刑法》第13条的但书及排除违法性事由出现了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犯罪客体要件存在漏洞,将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作为了客体要件。为了将这些例外情形纳入到犯罪构成中,应该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客体要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财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信息,它既不是“有体物”,也不是“无体物”,而是一种“财产性利益”,是现实世界中人类劳动和财富的异化。我国刑法侵犯财产罪应严格区分“财物罪”与“利益罪”。研究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对于我国侵犯财产罪犯罪对象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命案现场勘查是刑事诉讼中命案刑事侦查阶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命案现场勘查中法 医工作是重点。本文通过对铁路命案现场勘查中法医工作常见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利于 进一步加强公安法医工作,提高命案现场勘查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多个罪名。实施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以销售假药、劣药为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数额较大的,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关键在于把握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诱惑侦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侦查走私犯罪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国也在不同程度地适用这一有效方法。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也极易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鉴此,本文分析了走私犯罪案件运用诱惑侦查的条件,提出了走私犯罪案件诱惑侦查中诱饵的设计方案,以及走私犯罪案件诱惑侦查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对我国当前的缉私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公司为主体实施的集资类犯罪的客观行为一般比较复杂,存在多人共同实施、多环节分担实施的现象,司法实践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观方面从证据上难以证明部分员工对公司的集资犯罪存在直接故意,其犯罪主观故意难以认定;二是公司员工之间的分工比较明确,个别员工实施的行为从外观来看,几乎与公司所从事的集资犯罪没有明显的关联,其共同犯罪行为也难以认定.但他们的行为却对公司的集资犯罪具有促成和加工作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理论出路在于,主观上可以引进间接故意理论来解决部分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的认定,客观上采取“同心一体说”来解决其共同犯罪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