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适应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我国一些院校开设了法律与电子法务专业,法律与电子法务专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界定为一种以培养学生具有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品质和技能的大众化职业性教育;它涉及塑造尊崇信仰法治的基本理念,培养法律思维的基本能力,培养系统扎实的法律与电子法务专业知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交融的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大学人文教育谢平大学教育,可划分为由低到高四个层次:实用教育、专家教育、通才教育上及人文教育,大学教育的优劣,取决于围绕哪个层次的目的去运行。实用教育指的是着重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谋生技能,这是当前高校里流行的风气。专家教育在五六十年代比较突出,特点是...  相似文献   

3.
社会创新的路径选择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创新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民卿 《新东方》2001,10(4):16-20
社会创新的核心是社会的总体转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当代社会创新的路 径主要有国家政府路径、市民社会路径和知识分子路径;知识分子路径的日益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创新中的历史责任和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创新中的 连结沟通作用、社会批判作用、观念引导作用、文化启蒙作用、推动创新作用、行动表率作用.价值评 价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教强警、坚持向素质要警力和战斗力的方针,决定了公安教育要为公安工作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决定了公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质。面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要求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还要有更高的文化素质。素质在知识层面上分为人文、科学、艺术和数学大类,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文化素质的统一整体。因此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c然而就目前公安院校中的公安教育情况来看,数学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认为学数学无用,公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香港科技大学在办学理念上以全人教育为指导,致力于教育全人学生,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过硬专业知识的领袖人才。港科大全人教育的做法和特点值得深思,也为内地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孟昭武在《光明日报》2009年2月6日上撰文认为,在社会主义中国,服务型政府最根本的道德责任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为社会提供合道德原则的制度供给,即提供良好的制度服务;二是要为社会提供合道德的公共政策,要求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彰显人文关怀,坚持人性化管理;三是要为社会提供合道德的公共产品,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要求,向社会提供质量上乘、数量充足的公共产品;四是要为社会提供合道德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和人文内在本质的要求.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大学教育的内涵,树立"全人教育"的和谐理念;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和谐;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重视科学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科学中所内蕴的和谐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人文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要加大社会办学的力度上海大学副研究员王一鸣教育和经济的关系在理论上较好理解。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要求经济的支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教育是难于发展的;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科教兴国,优...  相似文献   

9.
《公安教育》2008,(6):52-53
5月11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在“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表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也不是生产出多少篇科学论文,而是应该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人,“这是我们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和平 《理论月刊》2009,(6):183-185
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既有内在要求,又有外在表现形式.人文素质是礼仪的内在支撑,礼仪是人文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有人说当今的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没教养",我们亟需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开设礼仪教育相关课程,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整个社会日益重视教育,各级学校日益关注教学改革的状况下,人们发现如今的大中学生普遍缺少人文素养,这已经引起上层的警觉。追根溯源,如果抓住师范教育的综合课程建设,那就会产生良好效果。师范院校人文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一、从人文教育的现状看对师范生加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性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历来密不可分,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人文素质所涉及的是人们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品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观而…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勤 《青年论坛》2003,(2):114-116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他指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是通过社会中的有机知识分子阶层来实现的。因此,教育和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知识分子自觉的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邓浩 《人民论坛》2021,(8):80-83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提出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这"四个共同体"重大倡议是对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发展,是对"四个典范"的进一步升华,是对当今时代之问的及时有力回应。构建"四个共同体"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如何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实现共赢,是上合组织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构建"四个共同体"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观教育百年史,通才、高等专业、高等基础、通识与专业相结合、元才、多样多元等教育学说,从多角度揭示不同时空大学本科之育人理念。众多教育家一直在大学育人之"博雅"与"专业"间取舍徘徊,可最终在共通之属性——"培养健全人格"上达到辩证统一,找到了育人之真谛。当代大学生,须是有宽广国际视野、渊博科学知识、深厚人文底蕴、强烈创新意识的现代公民,本科教育必创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之环境、培养现代文明之人。本科教育,大学之本。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西方世界主义都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世界共同体的理论设想。这两种理念存在内涵共通性:都具有普遍主义哲思内核;共同关注全球生产交往中不正义凸显的社会现实;站在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相同立场;主张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深度改革全球治理。两种理念的差异性则体现为哲学基础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现实基础上对世界不正义问题不同层面的描述和解释、核心内容上要求民族国家和跨国机构进行差异化改革、实现路径和实际效果上科学空想和显著有限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于当代西方世界主义形成了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超越,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通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彭薇 《前沿》2005,(4):140-142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理性”、“广博性”、“以自身为目的性”是自由教育的精髓。自由教育本身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它对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影响十分远大,尤其对引导今日我国大学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学是什么;大学的职能及人才培养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应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徐加宏 《今日上海》2011,(11):48-49
人文理念立校,英语特色卓显,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和谐统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令人感受最多的是学校先进教育理念的润物无声。这一标注“沪外”特色的校园文化,正不断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呵护着一棵棵幼苗的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李守明 《前沿》2010,(24):194-196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精神内核,是任何大学要实现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反思的首要问题。从共时性角度看,大学理念具有恒定性的本质规定性,它是一切大学成就其自身为大学的本质共通性;从历时性角度看,大学理念具有阶段性的时代具体性,它是不同时期与不同类型大学得以展现自身独特性的时代差异性。从这两个角度把握大学理念的双重性,有助于我们提出既符合大学理念本质,又适应当今我国大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当代大学理念新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