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3)
克林顿签署赫尔姆斯—伯顿法案 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2日签署强化经济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案。该法案是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杰西·赫尔姆斯和共和党众议员丹·伯顿1995年秋提出的,其正式名称是“古巴自由和民主声援法”,旨在强化美国对古巴长期实行的经济封锁,阻止外国公司在古巴投资,企图颠覆古巴现政权。  相似文献   

2.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4)
不结盟运动谴责美对古的制裁措施 不结盟运动3月18日在圣菲波哥大发表一项声明,强烈谴责美国通过其赫尔姆斯—伯顿法加紧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并对古巴人民表示声援。古巴外交部19日发表声明,“坚决拒绝”旨在使美国对古巴封锁升级和国际化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穆加贝连任津巴布韦总统 津巴布韦总统选举总注册官穆迪迪3月19日在哈拉雷宣布,现任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在16日至1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得92.7%的选票,成为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以来的第三任执行总统,任期为6年。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年3月和8月先后签署的“赫尔姆斯—伯顿”和“达马托法”,分别授权美国总统对古巴进行贸易的外国公司和对利比亚、伊朗进行石油、天然气贸易的第三国公司进行制裁,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愤慨。欧盟15国外长决定本月中旬就此向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法庭对美国起诉。 “赫尔姆斯—伯顿法”(以下简  相似文献   

4.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0)
卡塔尔组成新政府 卡塔尔新埃米尔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7月10日组成新政府,他本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巴以就权力移交问题达成协议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代表团在进行了长达10小时的会谈后于7月11日就石油和天然气、邮政保险、工贸等8项权力移交问题达成协议草案;双方关于以方向巴方移交约旦河西岸民事权的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美强化对古经济封锁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委会7月11日通过了一项旨在强化对古巴经济封锁的赫尔姆斯—伯顿法案。根据此项法案,美国不仅要求古巴赔偿革命胜利后被没收的企业和个人的财产,而且还对同古巴做生意或进行投资的外国公司实行惩罚性制裁,此法案当天就遭到古巴外交部的谴责和拒绝。 波黑塞军攻占斯雷布雷尼察  相似文献   

5.
国际要闻     
《瞭望》1996,(31)
美国决定缓施赫—伯法部分条款 美国总统克林顿7月16日发表声明,宣布将旨在强化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第三条款的实施时间推迟6个月,即把8月1日生效推迟到明年初再作定论。赫尔姆斯—伯顿法的目的在于向同古巴有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施加压力,以便进一步孤立和制裁古巴。这项法案遭到美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强烈反对,并要求克林顿否决这项法案,否则将对美国进行反制裁。 葡语国家共同体成立 世界上7个葡萄牙语国家(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发表的新年度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将继续保持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国际事务只有在美国的参与和领导下,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为了显示美国对世界的所谓“领导作用”,年初以来。美国明显强化了其对外活动。2月底,古巴空军击落了两架窜入其领空的美国飞机,美国国会参议院随即于3月5日通过了强化对古巴经济制裁的“赫尔姆斯-伯顿法”,不仅要求进一步完善美国对古巴实施了30多年的经济封锁控制,而且要求与古巴做生意的所有外国公司也断绝与古巴的一切经济  相似文献   

7.
春江 《瞭望》1996,(34)
8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旨在强化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案。此举一出,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短短几天内抗议之声如雪崩潮涌,铺天盖地而来。就连“山姆大叔”的西方盟友也抑制不住满腔愤慨。有的甚至扬言要以牙还牙,采取报复措施。一时间,自诩为“世界第一”的美国陷入了千夫所指,茕茕孑立的狼狈境地。 人们不会忘记,今年3月,美国在颁布了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之后,也曾  相似文献   

8.
穆南 《瞭望》1996,(35)
今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赫尔姆斯—伯顿法,企图迫使其他国家跟随美国在经济上封锁古巴,在国际上招来了一片反对之声。事隔不到半年,克林顿又签署了针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使这一在制订过程中就遭到国内外广泛批评的法案正式成了美国的法律。美国的一意孤行,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极大愤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美国盟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予以谴责。欧洲联盟已向美国提出了正式抗议。纵观战后50年的国际关系史,美国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由于其对外政策而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陷于绝对孤立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克林顿8月11日行使“总统否决权”,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参众两院要求政府单方面解除对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政府武器禁运的提案.克林顿在其书面声明中强调,国会通过的这一提案是在“错误的时机采取的错误步骤”,美国单方面取消武器禁运将使波黑“战乱加剧,外交努力遭到破坏”,最终将由美国独自承担波黑战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白宫同国会步步升级的预算之争,迫使美国部分政府机构于1995年12月16日再度关门。民主党同共和党的预算之争历来有之,进入80年代以后更加激烈。但是,像今年这样,从年初吵到岁尾,在一个月之内两度迫使政府部门关门,关门时间之长又连续打破历史记录,这在美国是没有先例的。《华盛顿邮报》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预算危机。” 去年11月中旬部分政府机构关门6天期间,白宫同国会于11月19日就最后期限为12月15日的临时开支法案达成协议。内容之一是,双方都按照国会预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专电 克林顿政府同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围绕如何构筑美国今后新的安全框架问题,正进行一场激烈争论,其焦点是如何确定美国的导弹防御战略。国会参众两院的共和党强硬保守派力主尽快建立“全国反导弹防御系统”,并在联邦政府经费吃紧的情况下破例批准给国防部大量增拨专款,以便美国在2003年之前完成这一系统的开发和部署。但白宫对国会提出的导弹防御战略主张和增加拨款要求一再采取抵制态度。克林顿总统和国防部长佩里最近分别发表讲话,批评国会的导弹防御战略将把美国的防务引向“歧途”。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坛近日上演了一幕两件大事交叉进行,错综复杂的戏剧。一方面是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意欲在本届国会期满之前,通过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一方面是克林顿总统假借贯彻联合国决议之名,却又绕开联合国和安理会,悍然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打着“法...  相似文献   

13.
达洲 《瞭望》1992,(41)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竞选运动正如火如茶地展开,由于距离投票日——11月3日已越来越近,双方的相互攻讦已接近于白热化。 美国经济始终未能摆脱延续了两年多的战后第9次衰退,失业人数已接近1000万人大关。这是在野的民主党着力攻击执政的共和党的一个把柄。在这一点上,共和党除了把责任推给由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说国会阻挠了布什总统许多得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总统时代的工会立法,对工会来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民主党和工会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推动工会立法乏力,并且受到共和党的阻击。另一方面,共和党在州的层面大力推动工作权利法,削弱工会的力量。如今,美国新任总统川普与工会的关系面临不确定性,共和党国会和共和党州政府继续推动工作权利法,美国工会或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1月5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获得379张选举人票,以在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 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决定美国总坑竞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天时”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991年,美国与伊拉克打了一仗。大获全胜。当时,作为美国总统的布什其声望在美国如日中天,选民支持率一度高达60%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共和党总统布什在1992年大选时,保住总统位置将犹如“探囊取物”。然而,由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不佳,使得布什连任失败。  相似文献   

16.
焦点人物     
《瞭望》2004,(36)
布什:出选连任再冲刺 当地时间9月2日晚上,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发表了正式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标志着美国选战进入冲刺阶段。布什在讲话中宣称美国反恐战争必将获胜,同时承诺将保证美国经济安全。他将在今年11月20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代表共和党与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展开角逐。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里根8月23日签署了修改的综合贸易法案。在此之前,美国众参两院分别于今年7月13日和8月3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这一法案。至此,由200名议员参与起草、历时三年、几易其稿、长达1128页、堪称二次大战以来美国最全面的贸易法终于完成了其全部立法程序,正式生效。 综合贸易法案的生效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它也标志着美国外贸由战后的“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的原则性转变。所谓“公平贸易”,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一向把“国家安全”与外交考虑放在打开美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18.
第六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11月11日在智利的比尼亚德尔马落下帷幕,来自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21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会议并签署了《比尼亚德尔马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旨在强化制裁古巴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这次会议是自1991年首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以来,第一次讨论民主政治这样纯政治性的主题,也是首次各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全体出席的一次会议。 与会者明确指出赫尔姆斯—伯顿法“违背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无视尊重各国主权的基本原则,搞治外法权”,同时规劝美国改弦更张,重新考虑实施这一法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回放 在11月2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布什凭借5900万选民的支持,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克里,连任美国总统,也成为美国自1988年来选票得票率首次过半(51%)的总统。与此同时,共和党还以压倒优势取得国会和州长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尔布鲁克今年1月轮任安理会主席。他别出心裁 ,于20日邀请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来同安理会成员国“友好对话” ,为这位极端保守派代表人物提供了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尽管他的偏激观点路人皆知 ,但在联合国神圣讲台上如此露骨表演亦属鲜见 ,立即引起安理会成员国的同声谴责。时隔4天 ,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得不出面澄清 ,说赫尔姆斯的露骨表白不代表总统和政府的观点。赫尔姆斯首先为美国拖延补交联合国会费辩护 ,说美国并非想“赖账” ,但交纳会费不是“行善” ,而是一种“投资” ,必须有回报。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