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运动?它的基本形式有哪些?这些基本形式间是什么关系?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对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总概括。恩格斯指出:“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他又指出:“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所以,简单地说,运动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化,人们对运动及其形式的认识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但总体上仍可把运动形式归结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不运动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这里提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否完全一样呢?本文试分析之。一、“运动”和“变化”具有同等含义哲学的运动概念的含义是,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这个概念的含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变化”也是运动。而变化有空间的变化,也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就表现为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的变化表现为过程,即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  相似文献   

3.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唯物论教学的难点。在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复习“运动与静止”,使学生对运动的无条件性即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有条件性即相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加深了。我的作法是: 第一,为了使学生认识联系辩证法复习“运动与静止”的必要性,首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的,它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体现了这种结合。要真正理解运动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6—57页)列宁也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意义上,时间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或指它的某一点。物理学把时间看成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与空间共同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法律和法学则对时间赋予特别的规定与理解,把时间当作法律规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都受时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问:“‘铁是物质’,这种说法对不对?究竟能不能把铁这种东西看作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哲学上所理解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所理解的物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同时,也还涉及到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问题。“铁是物质”,这个命题作为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出现,应该说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首先,从汉语语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如一切物质运动都有其规律性一样,人类社会也有自己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性的集中表现就是社会基本矛盾作用于一切社会形态,决定着某一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决定一种社会形态向更高一级社会形态的过渡。马克思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8.
物质属性新论物质有什么属性?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而时间和空间则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王孝哲在《江汉论坛》1992年第10期著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和精确的。他提出了新的见解,指出物质的属性是多层次的。物质的第一个层次的属性,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第二个层次的属性,是具有广延性、运动性、系统性、反应性四种。广延性是物质之客观实在的空间表现。物质的运动性,则表现为时间。物质还具有系统性,每个具体事物都是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9.
共识是指多元主体形成的共享性的认识和理解,它以差异为前提,是人们积极建构的结果,具有历史性、变化性、公共性、主体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哲学史中的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批判解释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对如何形成共识都作出不同解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共识是主体间以理解为取向的精神交往活动,是理解之主体间性的整合形态,是意义的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10.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它从概念到原理都很抽象,难理解。若弄不清什么是规律,就无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就谈不上按客观规律办事。要讲清规律这一哲学概念,必然涉及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这两对范畴。而课本并没有谈及这些范畴。对这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深入浅出,突破概念。规律这一哲学概念在现行教材中表述为: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个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应该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划清必然和偶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熟知外真知”。对于人们熟知的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和进程,也有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达到了真知? 1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共产主义。 很长时间内,我们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上,存在着一种局限性,即很少从人的个体发展方面,从活生生的人类自身解放的角度来理解共产主义。表现在实践上,就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时期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人、人的个性和发展问题的倾向,有  相似文献   

12.
如何 一、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凡具有该特性的现象、属性、关系和过程,都是物质的存在或表现。因此,在判断国家是否第一性的问题上,既不能以是否“通过意识而形成”为标准,也不能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尺度,而必须从客观实在性出发。首先,它作为必然性,是社会经济各种关系和矛盾相互作用合力的产物;其次,它的建立和完善不过是国家必然性转化为实体存在的过程;最后,国家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过程是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和系统及其控制规律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一) 运动是绝对的,没有同绝对运动相对的静止。唯物的一元论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充满矛盾的,而矛盾造成运动。因之没有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会是无矛盾的,从而也没有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是不运动的。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由于相对静止是包含于绝对运动中的(下边我们还要谈到这一点),因此我们不能同时说静止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法视物权和债权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权利,债权的相对性排斥其绝对性的存在,这是对历史的误解,债权固有的相对性与债权的绝对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层面问题。债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的相对权并非是对债权相对性的曲解,亦未说明债权就成了绝对权,而仅仅说明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所固有的不可侵犯性,将受侵害的债权纳入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正是源于债权的这种"绝对性"。  相似文献   

15.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以“无意识”为最基本假设和理论核心而展开的精神分析 ,体现出致力于人的状况改善的基本精神 ,把“认识你自己”这一知识的本质问题 ,从“人是万物的尺度”深化到“什么是人的尺度”问题上。为人的自我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寻求一种更加全面的视野 ;为从心理分析走向更为广泛的文化分析开辟了道路 ,让人类重返精神的家园。这一学说的批判性意义 ,为经济人类学透过经济的物质性功能而去追寻其本原的意义 ,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 ,从精神分析角度提出货币的象征性涵义假说、对货币存在的一系列悖论关系的联结 ,把货币分析引向一条历史理解的道路 ,提示人们去关注货币存在中的权力因素 ,为我们理解货币象征存在形式的物质化过程 ,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在存在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条件下,正如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资金垫支及其运动为前提条件一样,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经济建设实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资金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以及资金运动与经济有效增长的相互关系,这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协调发展,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都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无  相似文献   

18.
经济运动是一个从内容(物质生产力)到形式(社会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价格)的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 在商品经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等一切内在经济规律都会表现为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则表现为外在的价格运动。合理的价格体系使经济规律顺利贯彻,最终导致社会生产力健康地发展。不合理的价格体系,首先使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它会破坏国民经济的合理比例和社会生产力,迫使社会不得不理顺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理解民族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民族问题是捐各民族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关系问题。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如何理解江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对唯物史观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学农 《理论月刊》2005,46(11):25-27
生态运动是当代世界性的社会运动。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对唯物史观的启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认识唯物史观的本来面目;二是如何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