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做“五型”统战干部,我认为有五个途径。一、以“品”为本,打好基础“品”就是品格,指统战干部的道德、品行、作风。品格是统战干部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综观那些有魅力、工作有方、成绩显著、有较强影响力的统战干部, 无一不是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效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行为的能力”。它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所构成。正确发挥好这两种影响力 ,对树立领导形象、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的区别与联系权力影响力是上级组织授予个人的职位及权限。具有局限性、时限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的效力始于授职 ,终于失职。授职的品位愈高 ,效力愈大 ,范围愈广。非权力影响力是抛开职位和权力强制效力 ,由行政领导个体素质产生的影响力。即个人知识、才能、品格、气质、作风等对他人产生的感化力。也就是人…  相似文献   

3.
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保安队伍中的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探寻更适时宜的多元化管理之道。简而言之,就是要管理者在管理队伍中树立自己的威信,用实际行动去感化队员,使下属心悦诚服,从而群策群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人们通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呢?一、以德立威。德是管理者的道德、品行、作风修养、思想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管理者只有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才会赢得敬重,才可成为下属员工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保安队伍中的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探寻更适时宜的多元化管理之道。简而言之,就是要管理者在管理队伍中树立自己的威信,用实际行动去感化队员,使下属心悦诚服,从而群策群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人们通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呢?一、以"德"立威。"德"是管理者的道德、品行、作风修养、思想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管理者只有心正、言正、行正、身正、才会赢得敬重,才可成为下属员工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5.
古人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德是指人们的人格、品行、道德修养.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强调“德、勤、能、绩、体”五个方面,“德”始终排在首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这说明在当今社会“德”对我们每个人、每名官、每个群众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人才流动,在很多时候实际上就是成才主体选择环境,不断追求适合自己成才和实现人才价值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因领导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德”)而促使人才流动的范例在整个人才流动中占有一定比例,这就说明领导者的“德”与属下的才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即领导者的“德”影响属下的才。  相似文献   

7.
德才兼备德为先,选贤任能贤当头,四化标准革命化是第一化。多年来,我们党历来坚持把干部的思想品德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最近江泽民同志又强调指出:“领导干部思想境界应该更高一些,”“首先堂堂正正做人”,这就把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十分明了地突出出来。 一、为政以德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格 欲谋其政,必修其德。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三个层次,好公民是基础,而人格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随着组织的发展及组织成员水平的提升,组织和公众对领导力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又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党建党执政的实践证明.领导力诸要素中最核心的是领导者的道德品格力量.所谓“德者,才之帅也”。而在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力量中,最基本的就是诚心、爱心、耐心、恒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修炼“四心”,优化德性。不断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领导者影响力的有人认为是职位和权力,职位和权力有“威”,“威”就是影响力。有人认为是手段,手段可以管住人,就是影响力。还有人认为是金钱物质,金钱物质诱惑力最强,领导者运用的诱惑力就是影响力。但是,人们都看到在实际生活中确有不少有职没有权,有权没有威,有威没有获得良好影响力的现象;也有不少以金钱、物质和政治手段诱惑收揽人心招致群众反对的例子。其实,领导者要发挥其正面效应影响力,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坚持原则———发挥政治思想修养的影响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腐败,不谋私利,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做到了这些就…  相似文献   

10.
领导是凭借权威去影响、引导下属的。权力只是领导权威的基础,权威的建立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权力辐射的大小,通常由领导的正确用权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靠领导者本身的能力、性格、品行、知识、情感等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赢得下属的敬佩与主动服从。在我国封建农经社会。为官服民主要凭借权力,自然“做官”便是件易事。所以李鸿章说:”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若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在过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往往是分配任务与执行任务的关系,领导者凭借的主要还是权力,所以直到…  相似文献   

11.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所组成的。权力性影响力是组织赋予的,其特点是对别人的影响力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并以外部压力的形式起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自身因素产生的,它是领导者个人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的总和,是一种对人们心理的自然感召,起着权力性影响力所起不到的作用。要提高领导影响力,关键在于努力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一、优秀的品格是担任领导职务的素质玉米。作为领导者,应加强自身的目相修养.增强自己的榜样作用,使人产生艺表座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中强调:…  相似文献   

12.
当领导者的品行和能力融为一体——为人正直,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某些影响力很强的原则之时,他们就会产生正当行使自己职责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直的感悟     
正直,只要组词,多含褒义。如仪表,端正挺直;如品行,公正坦直;如行事,正身直行。还有正大光明,直面人生;胸怀正义,仗义执言;正气凛然,直抒胸臆等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与处世最珍贵最基本的品格。正直是做人的美德。正则品端,直则“人”立。“心如规矩,志如尺衡,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实践》2008,(5):42-42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有机统一的,讲党性必须重品行.重品行才能作表率。其中.重品行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人品.做“官”须讲“官”品。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才能认真地做事、干净地做“官”,才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赢得群众支持.带领群众前进。  相似文献   

15.
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或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管理心理学认为,决定一个领导者的领导活动是否有效,关键不在于他职务的高低,而在于他的影响力。影响力与职务并不是等同的,职务高的,影响力不一定就大;职务低的,影响力也不一定就小。所以,当一个人在担任了一定领导职务之后,应该考虑如何提高自己影响力的问题。影响力包括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也称权力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不是由领导者自身产生的,而是由社会赋予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由红头文件任命的”,由职务、地位、权…  相似文献   

16.
以往一说讲道德,就是冲着群众来,好像只要群众讲道德,我们的社会风气就好了。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儿,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儿,被人们多多少少忽略了,这就是领导者的道德。从人数的多寡来说,群众的比例是要大些,广大群众都讲道德,是会造成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从对道德的影响力,以及对道德的导向来说,领导者道德观念的强弱,领导者道德行为的好坏,更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从对道德理念的解释上讲,道德就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它没有领导和群众之分,和法律一样应该人人平等。如果说与法律还有区别的话,那就是领导者的道德,更容易受到群众的监督。法律有时还受到别的因素制约,或者只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它的公正与否群众不得而知。道德的标准在群众心中,道德的行为在群众眼里,对于缺道少德的官员,群众可以直接地审视。这对于培养官员的品  相似文献   

17.
张子君 《思想工作》2005,(12):43-43
怎样才能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履行好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我认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具体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去努力、去实践。一是要重视修其德。德即为道德、品德。道德是一定时期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评价人们的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要求德、才兼备,坚持“四化”标准。其中首位的还是德。我们说品行端正,品处于决定行的重要位置。品德端正与否,必然要具体体现在行为之上,品行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有目的、有成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凭借组织或外界授予自己的职权,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得凭借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等个人素质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力。本文仅就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及其作用问题,谈一些浅显的认识。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虽然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同权力性影响力相比,具…  相似文献   

19.
“权威”,是悠久而弥新、倍受人们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在人们的心目里和现实生活中,“权”与“威”是相伴相随、甚至是先因后果的关系。只有有了权,随之才有威。大权一朝不再,威信随之失去。这在势利场、势利人中尤烈。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除了权力性影响力外,还有非权力性影响力,即依靠领导者的个人威信和人格力量来影响被领导者。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一旦形成,被领导  相似文献   

20.
论知人善任     
刘贵生 《党建研究》2006,(12):31-32
知人善任,包括知人与善任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为政之本,在于选贤”,选贤务必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通过知人以达到善任,又在善任中进一步知人识人。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既是对一个单位领导者品行修养与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