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陆通 《长白学刊》2013,(4):23-26
想象力是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还是在费希特的知识学中,想象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康德先验哲学的知识建构中,原本用来联结感性杂多和知性范畴的想象力却在B版的范畴之先验演绎中发生了退却。费希特作为康德哲学的后继者,在他的知识学建构中重新肯定了想象力的地位与作用,即在康德退却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前进征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辩证否定前人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实践哲学,其中,"实践概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没有从某种先验的定在中去寻求实践的此在,他一直都把实践放在某种具体的、现实的语境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不同学科都有自身特有的处理或判定的"事情"(对象),哲学特有的存在方式及其判定方式就在于其对"事情"处理方式的特质性.概括地说,哲学要面时或判定"事情"的类型和方式有其独特之处.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维度透视其面对的"事情"判定方式可以界分为3个判定"事情"的阶段(方式),即古典哲学对"事情"本身(世界)的本体论建构、近代哲学对"事情"本身(世界)的知识论抽象与现当代哲学对"事情"本身(世界)的整体性还原.对"事情"本身的本体论建构以概念和逻辑的抽象为预设前提,所追求的是一个与现象世界根本有别的完整的"神"(本体)世界,因而造成世界的二重化;对"事情"本身的知识论分析虽然使哲学的指向发生平移,但由于其蕴含主客分离的内在逻辑,并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理解关于"事情"的知识,使得"事情"本身失去了原初蕴涵的完整性特征;当代哲学对"事情"本身的整体性还原,其立足点在于超越世界的二重化和自我与对象的二元对立,试图在返回"事情"本身的过程之中呈现出本真的"生活世界".正是在这样现实历史的背景下,才能从历史的根基和现实的条件方面深刻理解马克恩哲学的实质.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感性活动基础上出发,恢复了哲学应有的判定"事情"本身的原初方式,使哲学在真正意义上回到了"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4.
康德认识论中自我观主要研究的是先验自我,经验自我是经验心理学的对象,不在认识论研究的范围内。"我思"是先验自我的表象,而非经验自我;而认识论中知性统一性、理性统一性都是先验自我的认识功能;经验统一性是在经验中的统一性,是先验自我所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萨特认为胡塞尔对康德的"我思应能伴随我们的所有表象"的解读过于浅显,其现象学本体论难逃阿喀琉斯的脚踵之灾;胡塞尔由于把"先验自我"统摄进意识的内部结构导致了三个明显的理论缺陷,其一破坏了现象学的明见性,其二存在笛卡尔哲学式错误遗迹,其三必然陷入唯我论困境;萨特在批判胡塞尔先验自我的基础上,重构了自我的超越性图式;通过先验自我的批判与自我的超越性图式的重构,萨特确立自己的现象学本体论出发点,对理解现象学本体论由胡塞尔向萨特的嬗变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理路。  相似文献   

6.
张志明 《前沿》2011,(23):95-98
宗教哲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形而上学及道德哲学一起构成了批判哲学,宗教哲学的独立性不容否定。然而康德的宗教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前批判期到批判期再到建构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展示了康德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简单否定宗教的反宗教立场,在批判与建构中,康德完成了对理性的道德宗教的先验论证。  相似文献   

7.
刘英 《思想战线》2005,31(3):20-22
康德哲学从其"理性"概念出发演绎出"自由"概念.他的"理性"概念包含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性概念的两大精神要素,即"努斯"精神与"逻各斯"精神,从前者演绎出理性的"先验自由";从后者则演绎出理性的自我规范性,即意志自律.他论证这种基于纯粹理性基础之上的自由则是为了确认人是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8.
政治是属人的社会活动,"界定人性内涵"和"符合人性规定"直接构成了政治生活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政治人性因而成为政治生活的鲜亮底色与政治哲学的内在根基。从历史来看,颇具代表性的政治人性理论是古典政治时期崇尚德性的"公共人"设定和近代以来追求自利的"自然人"设定,从政治维度来看这两种范式的政治人性理论都具有浓厚的先验色彩和目的论叙事方法,故而既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因此陷入一种虚幻的道德论证。所以,当前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政治人性理论,理清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性理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这三个层面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推进旨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受文本学解读模式的推动,从政治经济学的思维视角探寻马克思的原生态哲学思想已成为一种被表述为"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重要研究路径.但若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哲学"或"哲学终结"的话语,"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的研究路径暗含着对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先验预设,而如果消解这种先验预设,就可以得出一种与上述研究路径,从而也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完全不同的结论,即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并非人本主义或历史观之类的哲学,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1.
先验政治美学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先验存在论理解, 它掏空了政治和美学的认识论内涵和经验内容,对它们做了先验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处理, 进而使它们的科学概念哲 学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理论建构, 重构出一种关于最美存在、 最美城邦和最美人性的存在论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作为纯粹理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先验政治美学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二元论的, 哲学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在其哲学发展过程中,有过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可以挖掘出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但是, 在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后, 马克思就超出了这种理解。 此后, 马克思的哲学表现为批判的革命理论,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在方法论上, 是历史的、 辩证的。 对 马克思哲学做先验政治美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世界观上都是不得要领的, 这只有通过唯心主义的颠倒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这种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华夷之辨”的近代诠释 ,对“中西”之争作出了回答 ;高扬“心力”的唯意志论倾向 ,否定了古代哲学中的“天命”论传统 ;“以太”说本体论的近代建构 ,将康有为、严复开创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姻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潘建屯  胡志 《求索》2014,(3):79-82
生成与结构的严重对立已经成为阻碍当代历史哲学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胡塞尔历史现象学中生成与结构的完美统一的原创性思想是帮助当代历史哲学走出困境的一条“林中路”。从是否存在历史本质来看,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立场决定了其历史现象学的本体是先验的历史本质。但从生成的角度来看,这种先验的历史本质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先验自我的意识活动不断生成、积淀的一个始终处在变化着的积淀物,先验历史本质的这种生成性从根源上看是由现象学的无限视域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建构新世纪的中国哲学至少应做到:回到哲学自身的逻辑,在"爱智慧"的地平线上融合"中、西、马",以此作为建构新哲学的基础;贴近事物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有意义的哲学洞见,以此实现新哲学的生成;同时,由于时代的特点和中国哲学的传统,还应把科技理性作为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5.
与知性逻辑的同一律不同,先验思辨逻辑的绝对原理应该是"思辨同一律".在思辨逻辑中,同一律可以被表述为以下命题:"自我设定自我设定自我".在这个思辨同一律的命题当中,自我出现了三次:第一个自我是绝对的起点;第二个自我是自我设定了自我在设定,这里的自我是被反恶意识到了的自我,因此也就既是设定者,同时相对于最初的设定者来说又...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见。文中以"虚幻的花朵"隐喻宗教,揭露人在对宗教这一"神圣形象"的膜拜中走向"自我异化"的现实;在此基础上,批判了作为产生宗教的现实世界并以"锁链"为意象揭穿了完成政治解放的"现代国家",非但没有使人走向自由,反而使人从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挣脱出来后,又再一次陷入到"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泥淖中;最后,在批判宗教和现实的基础上,诠释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指引人走向解放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西方理性观在其展开过程中就伴随着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分裂。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试图弥合二者的分裂,这无形之中深化了对主体性问题的认识。从康德求助于"自我意识"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概念运动,都代表着德国古典主体性哲学在解决理性统一问题上的最大努力限度。在当代权力分立的情况下,主体性哲学呈现出"解中心化"趋势。作为法律之保障的传统理性分裂,最终导致强调规范性的道德原则与强调事实性的法律规则之间的不断分离。哈贝马斯批判性地分析了德国传统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等的当代法律理论,力图为当代法权提供合法性论证。同时,对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展开分析,试图为事实性与有效性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中介——商谈,以重建当代的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行政哲学来龙去脉与建构路径的角度 ,阐述了建立中国行政哲学的现实必要性和理论来源 ;论证了行政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内容特点 ,确立其学科性质和独立的学科地位 ;探索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行政哲学建构路径、逻辑起点和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9.
屈明珍 《求索》2010,(1):113-114,140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自我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观点有一个转向:早期她在小说中表现的是两者关系的“冲突性”;后来在她的哲学论著中,她论证了自我与他人可以超越冲突,建构一种“相互性”的关系。正是这种转向使得波伏瓦在这一问题上突破了萨特的局限,显示了自身哲学上的创新能力,并为存在主义哲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元哲学中经部门哲学再到问题哲学,是迄今为止哲学发展的一条基本轨迹;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显现和表征,真正的问题哲学是指那些渗透在具体事物之中且与人的精神本质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探讨问题哲学不是通过所谓举例或活用哲学来应证某种先验的原理和观点,而是运用批判的非常规的方式积极关注和深入透析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