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锋 《思想战线》2007,33(5):9-15
巫与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和学理上它们并非是一类文化现象。众说纷纭的"巫蛊",不过是一种自我中心地以邻为壑地想象与建构他者的方式。苗族"鬼蛊"观念来自于对"毒药"与"阴影"的想象与建构,其基础是巫文化,关键点在于"影魂成活"。"鬼蛊"观念嵌入了社会分类的系统之中,于是想象和建构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洁"与"不洁"的畛域,实现了群内资源的稳定利用和自身社会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2.
在纳西族的婚姻史上,联姻作为社会势力组合的手段和平衡经济往来的砝码,十分重视对配偶的选择。纳西族的联姻制度包括为政治结盟而实行土酋、土司中的等级内婚制,为加强民族内聚力而普遍实行"不嫁娶当地外族"的民族内婚制,"骨族不婚"的家族外婚制,以及"划地为界"的地域内婚制等四种联姻制度。这四种制度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简单社会的乱伦禁忌在婚姻进化序列中置于一夫一妻制的前阶段,人类学从文化的角度开始了它对乱伦禁忌研究的首次尝试,其标志就是发明了外婚制度这个概念。文化解释进路对禁止近亲交配不感兴趣。关于乱伦禁忌的文化解释主要有四种理论,但都不能成立。20世纪中期,人类学放弃了文化解释,根本原因在于文化解释进路犯了逻辑错误。人类学转而依赖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蓓 《求索》2013,(1):195-198
"契约"是婚姻的必然构成要素,并在发展周期上进入扩张阶段。婚姻法在处理婚姻内部关系时并不排斥与合同法携手,但其与契约法在横向连接时,只能囿于财产关系领域,让二者的链接显得过于单薄和缺乏稳固性。婚姻法与契约法横向联姻的突破口"关系契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婚姻的契约属性。同时也承认婚姻契约的开放性,对婚姻的其他构成要素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育人资源,黔东南地方院校团委利用苗侗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共青团组织活动为载体,将苗侗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民族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民族地方院校教育特色,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7.
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婚姻观方面采取了一种极端方式,揭露家庭制中广泛存在着的对女性压迫的男权制,主张抛弃婚姻与婚姻家庭,同时也质疑爱情。对婚姻认同与否的选择势必推动婚姻观、婚姻形式、婚姻制度呈多元发展的态势,这也必将对男女的社会、婚姻家庭地位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加速推进人类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8.
谭永 《人民论坛》2011,(10):192-193
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婚姻观方面采取了一种极端方式,揭露家庭制中广泛存在着的对女性压迫的男权制,主张抛弃婚姻与婚姻家庭,同时也质疑爱情。对婚姻认同与否的选择势必推动婚姻观、婚姻形式、婚姻制度呈多元发展的态势,这也必将对男女的社会、婚姻家庭地位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加速推进人类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9.
彭臣帅 《传承》2008,(16):100-101
本文探讨了禁忌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功能与危害等问题,认为禁忌民俗能长久存在的原因在于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活动。禁忌有迷信禁忌和经验禁忌之分,须加强研究,批判迷信禁忌及其神秘的附会,澄清经验禁忌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理性是分析婚姻家庭策略的重要视角之一,"理性人"从婚姻的选择、家庭的分工与决策、婚姻危机的处理乃至婚姻的破裂都在权衡成本与效益,力求婚姻双方以及家庭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婚姻主体之一的女性在一系列选择与权衡中会自觉不自觉的遵循"最大化效益"原则,其权衡涉及两个层面:由婚姻组成的家庭整体效益和作为婚姻一方的个体利益。由于女性作为妻子与作为个体"我"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做出的选择并非始终一致,甚至可能相互矛盾。加之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度的不断提高,女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而现代婚姻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女性在婚姻决策中常常陷入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禁忌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功能与危害等问题,认为禁忌民俗能长久存在的原因在于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活动.禁忌有迷信禁忌和经验禁忌之分,须加强研究,批判迷信禁忌及其神秘的附会,澄清经验禁忌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方人也许是天生的神秘主义者。这种神秘主义的心理——行为定势在中国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中国农民的生活世界简直就是一个禁忌王国,他们对于时间、数目、方位等等都有一套独特的禁忌体系和神秘的选择方式。一、以选择“吉日良辰”为特征的时间观行动之前选择时机,这恐怕是任何民族都有的习惯。但是,在为什么而选择和怎样选择的问题上,不同的民族就会大相径庭。从动机而言,选择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乎方便而选择时间——遵循现实的功利主义原则,比如选择在天气好的日子举行户外田径赛;二是出乎求吉避凶的动机而选择时  相似文献   

13.
过去海峡茫茫,人为阻断,无情的海水曾吞噬了多少纯洁的爱情,人为的藩篱制造了无数婚恋悲剧。随着海峡大门不断开启,百万台胞跨海而来,在炽热的交往中,两岸许多痴情男女之间迸发出爱情的火花,出现了一曲曲新的跨海婚恋。据有关人士介绍,从1988年到目前为止,仅北京市就约有900多对两岸联姻。北京涉台婚姻正在由最初的经济型,向注重双方感情方面转变。从12年来涉台结婚登记数量的发展变化分析,涉台婚姻双方的综合条件近年来趋于一致。1998年和1999年,涉台婚姻双方中80%左右的台胞和70%以上的北京居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较高工作技…  相似文献   

14.
一、婚姻是什么 理性是人类的特点。但同时人类又是感性的动物。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一定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最主要的一种是异性相吸,为了实现幸福的生活目的,基于理性的思考,要组建婚姻家庭,而婚姻也是多数人选择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之一。因此,可以得出,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以实现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结成的合伙组织。  相似文献   

15.
论吴伟业笔下的女性形象——以文集为讨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吴伟业,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为妓女歌女和官宦人家的中上层女性。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是与士人的生活状态紧密联系的,其中与妓女歌女的交往所代表的是士人在婚姻以外的感情生活。而对于官宦人家的中上层女性,吴伟业仍然坚守传统的价值观,对这部分女性所具备的孝顺、节俭等品格多加褒扬,尤其赞赏那些有着理家才能的女性。通过对中上层女性的书写,吴伟业传达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同时还体现了对其他女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禁忌中,最为奇特的恐怕就是图腾禁忌了。有人认为,图腾禁忌是一种原始的法律。德国学者冯特说,图腾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它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比神的观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产生还要早。”法国学者倍松也说:“说得好听一点,图腾主义便是原始人民的宪法。”图腾禁忌之所以成为一种习惯法,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习俗,而且具有法的功能。它是以公共强制的办法,保证人人无条件地恪守规则,违反者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歹"色变,平日里不敢和会"放歹"的人进行交往,婚配对象的选择更是要排除有"歹"人家的子女.由于受傣族的影响,阿昌族也迷信"披拍鬼"和"扑死鬼",并因此影响了族际通婚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偶然的巧合,重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和重庆市火葬场共同选择了这块僻静的地方。 每天清晨,当对面山上坡上随风飘来火葬场殡仪队用铜管吹奏的哀乐练习曲时,戒毒所病房里的男男女女便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内心骚动: “妈的!这地方风水不好,鬼气重!” “你我人不人,鬼不鬼的,早晚也快见鬼了!” 戒毒所指导员桑茂毅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灵机一动,便和其他两  相似文献   

20.
《史记》记载了众多婚姻形态,如族外婚、媵妾婚、聘娶婚、政治联姻等,这些婚俗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一是再现了当时民众原生态的婚姻生活,为研究古代婚俗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二是它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提供了依据;三是它投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像,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