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行》2016,(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当协商民主已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时候,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出现了种种关于协商民主的片面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西方协商民主是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民主形式,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应以西方协商民主作为蓝本;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型的民主范式。比较分析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背景和中国协商民主推进的动因,可以发现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协商与民主"分"的可能性和"合"的现实性以及两者间不必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体现了源自西方理念的协商民主内容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载体形式之间的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内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源于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差异。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入发展,从协商目的而言,要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协商民主的一般目的和价值相适应;从协商主体而言,要让协商民主主体与代表制之间相平衡,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主体平等之间相协调;从协商程序而言,就是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其与协商民主所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体现了源自西方理念的协商民主内容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载体形式之间的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内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也源于西方与中国之间的差异。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入发展,从协商目的而言,要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同协商民主的一般目的和价值相适应;从协商主体而言,要让协商民主主体与代表制之间相平衡,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协商民主主体平等之间相协调;从协商程序而言,就是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其与协商民主所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新转向,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所探讨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并非同一对象。本文回顾了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协商民主概念提出的过程,认为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概念内涵、兴起的实践基础、理论地位、协商的制度与形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在价值追求与实践功能等方面也有契合之处。针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现状,提出了推动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理论范式和实践模式的时代呈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约定和外延限定。协商民主研究西方先于我国,我们只有坚持"打通—交流—构建"的研究致向,才能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才能增强中国民主政治的世界认同感。为此,在全面把握协商民主的道德价值诉求的基础上,准确剖析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有利于理解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差异、梳理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的共存互动关系,克服理论研究的"泛协商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化";系统阐释协商民主的主体构成及其特征,有利于拓展协商主体范围,彰显"人民民主"国家性质,构建协商民主主体平等关系,实现协商主体的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的交叉和统一,避免协商主体的"精英化"和"权力化";理性分析协商民主的实践范围和路径优化,有利于把握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探寻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彭航 《传承》2007,(7):72-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投票民主"的缺陷和不足,西方学者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治理思想,这一学说逐渐流行,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但迄今为止,西方各国都没有将协商民主纳入国家民主政治之中。而在中国,人民政协不仅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协商民主,而且克服了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三三制"作为一种民主施政、政治协商的政权形式被运用到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中央政府的组建上。这一民主协商过程,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共领导开展协商民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发展中国式的协商民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可以把蕴含民主价值取向和特征的群众路线,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协商民主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全面把握,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具有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内容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两个基本规定性,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障是中国共产党,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在理论预设,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以及其对协商民主的地位与功能、协商民主的制度安排与实现形式、协商民主的实践性等方面的认识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也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中国"的正式提出使得我国法治改革不再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而拓展到社会之中,提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改革落位到社会层面,使得社会个体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法治的回归。单靠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法治中国,因此需要借助一种批判竞争式民主的理念改革——协商性民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公开的博弈平台,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推行属于广大民众的法治社会,并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理论渊源、功能和作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契合研究以及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与完善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协商民主研究作一综述,旨在对今后的协商民主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袁忠 《岭南学刊》2013,(4):11-1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新发展、复兴或转向。理论界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分为三种不同的流派:民主形态说、政治参与说、公共治理说。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包含着"讨论"和"慎思"两方面含义,并不同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我国协商民主具有协商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协商过程的统一组织性、协商层次的上下联动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推进和完善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包含、理性等基本理念和原则,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并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民主协商和多数表决相结合、基层民主协商与社区自治相结合,才能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14.
跳出民主话语的"西方中心论",中国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积极探索,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启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探索在研究节点、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结构上均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征。本文从话语理论的角度着重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渊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价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应用等若干核心问题加以归纳与提炼,对于该领域的既有理论整理、未来研究的开展具有参考意义,最终服务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重要论断,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尽管协商民主的理论产生于西方,协商民主在国家政治层面上进行实践却存在于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理论渊源来自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借鉴了政治学对西方传统"民主"的反思与批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民本等思想。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本质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比较研究其二者之间的异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催生了特质独具的协商政治,至当代则以政治协商制度为载体介入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近现代中国的协商政治,基于中国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区别于当代西方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或协商政治,体现中国共产党近90年来政治实践的一项独特内容。在近现代中国的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协商政治理论与实践经历长期的发展轨迹,足以诠释中西协商政治的历史与文化差异、制度与逻辑分殊。近年来,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社会阶层分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协商政治对于完善执政党的领导与执政方式,克服赢家通吃式选举制度体系的弊端,调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刚性冲突,更有现实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丁丹丹  李桦 《前沿》2013,(15):27-2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当代民主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后提出的—种民主理论范式.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作了战略性规划.深入分析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发生因由不但有助于理解其理论实质,也有利于了解和把握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场域的实践空间和中国形态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与民主监督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双黄蛋"。协商与监督,具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协商民主有利于民主监督,"多商量"才会"少失误";多样的"协商"与多向的"监督",互通、互促才能相得益彰;协商民主突出"双向",把握民主监督主动权。善于把事前、事中、事后"协商"与"监督"始终置于法治与民主的轨道上运行,以"协商"的方式"监督",以"监督"为目的"协商",才能成为治党、执政、强军、理国、为民的过硬"两手",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才能稳妥地保证我国在"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制度条件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概念、缘起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民主理论出现了协商民主的转向,这个转向基本上是针对代议民主的缺陷而倡导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民主模式。协商民主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通过对其概念和缘起的分析不但可以理解其理论实质,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