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审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哈尼族梯田文化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梯田作为祖先的遗产,是中国梯田的优秀代表、世界农耕文明的典范;它不仅是哈尼族和当地其他世居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还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需要传承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银潭印象     
在贵州黔东南自治州聚居的侗族,是个美丽、淳朴的民族。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文化是在农耕文明土壤里生长和绽放出来的民族文化奇葩,对于现代人去寻求精神故乡,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家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侗家人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山乡,他们精神世界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丝性情的基元,都深深地植根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如画的自然风光与迷人的人文环境,天然合成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令人向往。基于此,本期特选编了2篇文章,让大家一同去领略那茫茫的林海.那清亮的小溪,那神奇的红豆杉树,那极具特色的雕房,那真挚热烈缠缠绵绵的爱情,裹着浓浓的山寨风情……  相似文献   

4.
<正>将蔬菜种植和平日的生活饮食结合起来后,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蔬菜与粮食的来之不易,爱吃蔬菜的多了,挑食、浪费粮食的少了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农耕文明史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勤劳与坚毅的精神都蕴含在传统的农事活动中,体现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事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绿春县,在哀牢山区众多的哈尼族聚居地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边境县。然而,它的知名度在海内外却很高。因为这里完整地保留着哈尼族同胞古老的农耕文明、梯田文化等民俗,特别是那被称为千古一绝的“长街宴”,  相似文献   

6.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打工——中国喀斯特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曾说过,"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也为我们构勒过一个乌托邦似的"世外桃园"。显然,无论是老子,还是陶渊明,他们崇尚的都是封闭、寡闻、与世隔绝,这些都是农耕文明土壤生长起来的思想之树。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特别是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农民固守于土地和家园,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相似文献   

8.
弘扬农耕文明 发展当代农业──“炎黄文化与农业发展”学述研讨会综述6月10日,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期间,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农业经济委员会联合召开“炎黄文化与农业发展研讨会”,北京湖北省部分炎黄文化研究者史学家、农学家汇聚随州,就炎帝农耕文化与当代...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率领神农氏时代的先民们在拓荒中华农耕文明、开创中华医药学等民生文化先河中所凝聚而成的炎帝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开拓、  相似文献   

10.
辽海地区,自古以来,地当内地与边陲的南北要冲,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封建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也是儒学与佛、道、萨满各教激荡、糅合的角斗场。它的文化由多元构成,属于复合型,也可以说是“合金文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确定的战略目标。这一决策的实施,对于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内蒙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类最早的生活手段是采摘、狩猎转而游牧进而农耕的过程。从世界文明诞生来看,人类最古老的三个高度文明诞生地是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中下游。这就给人一个印象,只有农耕文明才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游牧或狩猎似乎诞生不了高度文明,并且他们又都诞生在大河的边上。世界上的大河不仅仅…  相似文献   

12.
定型于农耕社会的华夏文明,其文化之根的信仰和伦理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质。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祭祀活动根源于、归结于、检验于社会生活,且以农耕时代人—人、人—天关系之体验为基础,带着虚神实祖的文化内核进入到文化这种群体免疫系统和身份认同系统。并通过循环机制促使文化的发展以及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祭祀仪式的重复性则为文化意义的循环和再生产提供必要的外力。  相似文献   

13.
刘昊 《学习与实践》2022,(10):51-59
“个体-共同体”的关系线索是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人的发展“三阶段”不同特征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个体-共同体”关系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时性图景。在以“人的依赖性”为特征的传统社会,依附性的个体从属于“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生成于中国传统社会并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农耕文明是这一时期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在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抽象的个体”与“虚幻的共同体”形成了分裂对抗关系,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应运而生;在“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体与“真正的共同体”将在和谐共生中归于统一,人类将迈向崭新的共产主义文明。当前,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文明类型,不断推动着“个体-共同体”关系走向和谐统一,为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正>黔府发[2015]1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中华儿女的乡愁、多彩贵州的名片。长期以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开展了传统村落调查,实施了一批保护项目。目前,全省共有426个村落列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的16.7%,数量居全国第二。但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诸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车轮飞速转动着,跨越生命悠远的时空隧道,沿着人类农耕文化的发展轨迹,我们浏览了人类的原始期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当历史揭开21世纪序幕的时候,农耕世纪的传统文化即进入到生态农牧业和其展示绿色文明的历史新时期。发展农牧业,并不断提高养殖业和饲草种植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松 《长白学刊》2013,(5):144-149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快速消亡,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已成为共性问题。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8.
“孕育仪式”是农耕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许多农耕民族都曾存在过的农业祭祀。作为古老的原始宗教祭仪,它寄寓着农业民族的许多观念和信仰,在农耕社会中经历着传承和蜕变的历史演进过程,近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还有遗存。透过“孕育仪式”的文化表象,我们依稀看到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把握自然规律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曲折而漫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传承尊老爱幼文化传统,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温宿县以社区为平台,一是打造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生活的“温暖家园”、二是建设文化娱乐活动的“欢乐家园”、三是打造维护稳定的“和谐家园”、四是构建业余生活的“学习园地”,这项活动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得到了全县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守望家园遗产——从白族民居保护和发展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 《今日民族》2008,(7):28-29
传统民居是我们的家园,它叠印着人类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人类是通过对“家”和“家园”的实践来完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能动的,遗产的价值也只有通过人们对自己家园的巢筑、经营、记忆与认同,才能真正被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