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
廷玉 《党建文汇》2009,(9):53-53
圣人问众门徒:“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我们会大喊大叫?”门徒们思考片刻说道:“因为我们失去了理智,我们的喊叫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你不能同对方心平气和地说话吗?虽然你很生气,但是他离你那么近,为什么要大声喊呢?”圣人问。门徒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令圣人满意。最终,圣人解释说:“当两个人怒目以对时,他们的‘心’离得很远。为了跨越距离的障碍让对方听见,他们不得不呼喊。  相似文献   

3.
朱芳 《学习导报》2010,(16):44-44
一大群慕名前来的学生向他拜师学艺。一天凌晨,天还未亮,四围一片漆黑,他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谁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才可谓黑夜的结束、白天的开始?"学生们面面相觑,大多回答不上来。这时,一个比较机智的学生说:"是不是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讲家。在历次不同场合的演讲中,他都能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风格,深入浅出地说服大家,“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我只讲“二、三、四”三个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队战士多是不识字的农民,毛泽东在给他们讲话时,很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词句。他对红军战士说: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所以要懂得革命的道理。“马列”写了很多书,一下子掌握不了那么多,我现在只讲“二、三、四”三个字的道理,要求大家记住。战士们一下子感到很新鲜。毛泽东说:“二”是指两种战争。古今…  相似文献   

5.
水中鱼 《党课》2013,(8):114-114
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前总裁刘易斯·沃克,有一次接受记者有关稳健投资方面的采访。聊了一会儿,记者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沃克说:“在几分钟前,我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其实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出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所以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相似文献   

6.
名人轶事     
《湘潮》1986,(1)
杀头与自由一九二○年,何叔衡任湖南省通俗教育馆馆长。他积极利用该馆发行的《湖南通俗报》宣传新思想,吸引了许多进步青年。一次,几个女知识青年来馆问他:什么时候妇女才能得自由?何叔衡反问道:“你们看牵到小吴门外去杀头的有没有女的?”女青年们不解地答道:“没有,尽是男的。”何叔衡便说:“如果牵去杀头的十人中有两,三个是女的时候,就是你们自由时期快到的时候。”此话风趣地启示她们:妇女的自由和解放要靠妇女自  相似文献   

7.
多少人年轻时对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一点都不了解我!”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有的人事业不顺利,很烦躁,在家里也总是发脾气,偶尔还对父母吼上两句。《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8.
“现在这些年轻人,干点儿活都怕闪了腰,照我们年轻的时候可差远了!”“小王那人,看见有一毛钱的好处,腿跑折了都得往上冲。”……一名小队干部常常这样评价手下的员工。我问他为什么看不到员工们的优点,他无奈地说:“我是‘恨铁不成钢’,盼着他们进步啊!”  相似文献   

9.
郭庆晨 《前线》2010,(11):57-57
最近夜读,见陈元回忆父亲陈云的往事时.谈到了这么一件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陈元正在读中学。一天,他发现父亲有一阵子不去公园散步了,感到很奇怪,父亲平时特喜欢这么做,还爱跟游人聊天。怎么现在老在家里闷着呀!于是,他问爸爸。爸爸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他们。”原来,陈云当时在中央主管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文荟萃     
■贪官的“幽默”一是装疯卖傻。因涉嫌受贿、玩忽职守而受到公开审判的重庆市綦江县原县委书记张开科,竟然当着亿万电视观众的面,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在法庭上故作小儿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公诉人问他是否知道林世元为他转存6万元存款时,他一会儿说知道,一会儿又说记不清了;当公诉人问他证人的证词是否属实时,他会习惯地用在电视上看到的声明作答:“纯属虚构”。二是涂脂抹粉。河南省灵宝市地税局原副局长卫建设,利用手中的权力捞了500多万元,家住小洋楼,一条皮带一把刮胡刀价值一万多元。他却以自己为原型,编演了一出小话…  相似文献   

11.
我20多岁的时候,在日内瓦湖边,龙永网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么?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么?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他说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后来龙永图奉献了“双赢”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我20多岁的时候,在日内瓦湖边,龙永网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么?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么?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他说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后来龙永图奉献了“双赢”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正一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稼先回到家里,跟我说他的工作有调动。我问他调到什么地方去,他说不能说。我又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又说不知道。接着我问他,那我能给你写信吗,他回答不能。此后,稼先经常是一个电话打来,说他马上要出差。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问。我知道问也问不出来。每一次离开都是突然的,每一次回来也是突然的。回来一般是白天,突然就回来了,回来后吃一点东西就去休息;一般都是到了晚上9点,小车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云层渐厚,天色阴沉下来,快要下雨了。有的孩子因为不能继续在外面玩耍而发出怨言,却有一个男孩一脸兴奋,带着期待的心情站到了窗前。他一会儿看雨,一会儿看云,忙得不亦乐乎。他的父母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在观察雨势大小和云彩颜色、形状的关系呢,很有意思。”他父母听了,笑着叨咕说,这孩子将来保不准会成为气象学家呢。  相似文献   

16.
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财富增加了.幸福感就增加了呢?人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赚钱是为了什么? 有人问一个念MBA的学生:你为什么要拿MBA学位?他说:我想换个工作能够多赚点钱。那人问:你为什么要多赚点钱?他说:能够多赚点钱可以有更大的权。那人说:你为什么想要更大的权呢?他说:有了更大的权可以赚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17.
我叫赵葆秀,是北京京剧院的一名老旦演员。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前后,我的戏剧展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连续演出了三天。演出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我,问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就说了一句:“吃水不忘打井人”。  相似文献   

18.
艾迪 《党课》2006,(1):80-81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一觉醒来,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看到什么了?”  相似文献   

19.
对官员来说,什么才算真有“面子”,什么才算最大的“面子”? 近来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对此颇为豁朗。 这篇文章介绍说,1993年,国务院准备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时候,派了几个调查组到下面摸底。其中一组沿汉江调查,见这里的老百姓十分贫苦便找来当地一位地委书记问:这些情况你清楚不清楚?答说知道,并说还拍了个录像,调查组有些地方去不了,可以看看这个录像。但他说只能组长看,调查组问为什么?这位书记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调查组很生气,说这是讲真话,难道我们吃假话的…  相似文献   

20.
20、爸爸的独立生活观爸爸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众人皆知的,除了一再告诫我们要夹着尾巴做人外,还叮嘱、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绝对不能为我们任何人搞特殊。爸爸还时时从工作人员中了解我们的思想表现,问问我们有没有违犯纪律的事,要他们实话实说,不许徇私情。1956年,爸爸在散步时,这样问身边的卫士:“你的感觉是李敏好呢,还是李讷好呢?”卫士说:“都很好,两个孩子对我们都很尊重,她们没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也很严格,有上进心。”爸爸听了,摇摇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