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遥 《青年探索》2002,(4):54-54
据中新社电 一项调查发现,中国青年的生活观念呈现后现代色彩。他们在生活上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认为工作以外的生活更有人生意义,他们对性比较宽容,在生活上非常自我。  相似文献   

2.
据中新社电 一项调查发现,中国青年的生活观念呈现后现代色彩.他们在生活上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认为工作以外的生活更有人生意义,他们对性比较宽容,在生活上非常自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婚事方面,出现了摆阔气、讲排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有的甚至举债办婚事的不良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淄博市磁村镇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镇婚龄男女青年中开展了“百对新人移风易俗婚事简办自愿签名”活动,他们印发《致全镇适龄婚育青年及家长的倡议书》,大张旗鼓地宣传婚事简办的意义和好处。广大婚龄青年及家长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在自愿书上签名。小庄村民办教师孙兆伟和张会云本想在结婚时,与亲朋好友好好热闹热闹,排场排场。镇政府发出号召后他们积极响应在自愿书上签了名,并简单地办理了婚事。小范村张…  相似文献   

4.
肖巩 《今日上海》2009,(9):46-47
世界著名拍卖行苏富比,贯以注重艺术品质量闻名,对当代画家作品,尤其看重其实力和潜力,上海画家乐震文是他们力推的画家之一,足以见乐震文艺术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时,往往提出能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自我设计”的问题。我认为,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也是应该进行认真分析、加以正确回答的。青年都面临着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青年对未来往往都富于幻想,都有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尤其是一些有志的青年,总希望自己能渡过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那么,对自己的人生能不能进行“自我设计”呢?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从总的来说,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脱离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主观主义地讲自己人生的“自我设计”,那就是错误的、行不通的,就是需要否定的;但是,如果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立足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03名青年的生活价值取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年的生活价值取向为:人生目的较茫然;闲暇生活倾向于娱乐社交型活动;生活消费以物质消费为主;婚恋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人们愈来愈感到,青年这一社会群体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生活模式(交往模式、消费模式、闲暇时间结构等)上与其他社会年龄群体有着较大的差别。如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既注重智力的发展,也注重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以求得人性的全面发展,他们现在往往以追求全方位、多色彩和多  相似文献   

8.
"体验快乐"的快乐一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春期是人生“强欢狂乐”的时期,快乐是青年人生活的特色。但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观,当代青年正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体验着快乐,追求着快乐。追求体验:当代青年的快乐观“人生在世,谁不寻觅快乐?”公元前338年,古希腊伦理学家伊壁鸠鲁就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1]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只是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儿童在追求的方式上有些区别罢了。当代青年与其它年龄人群、以往青年相比,他们更看重对快乐…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河南省西峡县,广大农村青年结婚又有新时尚:少摆筵席多投保,勤俭节约为养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为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减轻政府对农村老年生活救济的压力,西峡县民政局适时提出了“少喝一桌酒,养老不用愁”的口号,倡导农村青年朋友们从俭办婚事,用节约下来的钱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青年人都明白,新婚时每人一次性缴纳数百元养老保险金,到6O岁后每月就可以定期到民政部门领取一定数量的养老金。此举深受欢迎,广大农村青年在办理结婚…  相似文献   

10.
追求事业成功,追求人生价值是年轻人永恒的主题,是青年文化的重要旋律。近二十年来上海青年追求事业成功与人生价值的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报考高校是许多年轻人实现人生理想非常重要乃至唯一的途径,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除高考外,面对欧风美雨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出去留学、异国寻梦是许多年轻人首选的路径,当时上海也出现了一股留学的热潮。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多年轻人投身于个人创办实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年轻人感到无论是…  相似文献   

11.
人生观,即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对人生目的的评价标准不同,电就存在着不同的人生观。封建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苍或上帝主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夭入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或企求来世的幸福。资产阶级的人生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主张自我保存和追求个人幸福。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现则认为,“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主义者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和人…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在河南省西华县平店、许湾、刘庄等24个村,对100余名婚龄青年进行调查。他们无不感叹:“谈得起恋爱,结不起婚.“”渴望集体婚礼快快下乡来!据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农村青年结婚大多沿袭旧俗。请客、送礼、办酒席,缺一不可。不少父母为了面子,四处奔波,东拼西凑高筑债台为儿女结婚办几十上百桌的酒席。如此你攀我比.“档次”越来越高,“规模”越办越大。操办一次婚事,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上万元。有的青年由于婚前债台高筑,婚后债主上门讨债,亲友反目为仇,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给刚刚建立的小家庭笼罩上了阴影。有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青年生活世界的观照,是人文关怀的实践,意味着将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完整的载体.其价值在于满足青年对幸福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体验新生活的不断追求.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教育关系上强调"双主体现",在教育目标上注重"实践道德生活",在教育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教育方法上"通过实际的生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深圳青年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里既是西方现代文化和东方传统文化交汇碰撞之地,也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替的冲击带。特区“现代移民文化”和发育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孕育了深圳青年较为“前卫”的消费特征。   1、追求品牌,崇尚权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由短缺型向相对过剩型转变,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人们的需求由单纯的功能选择更多地转向情感需求,品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我们的消费生活。据一项调查显示,深圳青年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品牌态度是:“注重”的占 31.85%;“比较注重”…  相似文献   

15.
穗港澳地区青年人群的价值观存在着趋同和分离并行的基本态势。在国家认同和政策遵从上,穗港澳青年的分离趋势明显,港澳青年去单一中国身份认同现象突出,面临不合理的政策文本倾向于抗争;在公共参与、社会信任方面,穗港澳青年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并重的特征,都重视与身边人讨论政策,都热衷于运动、文化艺术和慈善公益,普遍信任亲人和熟人;在职业观、生活满意度和社区安全感、人生追求上,穗港澳青年的趋同态势明显,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职业观,不愿意参与激烈的竞争,也缺乏回报社会的宏大理想;生活满意度和社区安全感较高;认可通过后天努力造就人生成功,认为学历对人生成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学政治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职业,青年政治教师在从事这一职业中具有特别的心态。由于他们对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中学政治教育的未来,因此,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轨迹,并进行正确的导航,对于建设一支生气勃勃的中学青年政治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对职业的热爱,执着的追求,融个人理想于其中,这是中学青年政治教师的主要职业心理。青年政治教师之所以选择中学政治教育工作,是出于强烈的兴趣和实现人生理想的考虑。他们明知这一职业在“实惠”上比其他职业吃亏,所付出的劳动与获得报酬相比极不相称,但出于对教…  相似文献   

17.
《台声》1998,(2)
1997年岁末,北京市台盟举行“新老台生迎新茶话会”在京部分老台生与新台生欢聚一堂,畅叙乡情,互致问候。台湾光复后不久便到祖国大陆就读高等院校的公派生江浓、徐萌山、陈弘、蔡铭章,分别介绍了各自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他们言谈之中,充满了感慨,充满了乡思,但更充满了自豪,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无怨无悔,为自己能够参与祖国的建设事业感到幸福与骄傲。在座的10余位新台生也纷纷介绍了各自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他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都是近一两年从台湾来北京求学的青年学生。北京…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青年人较为突出的共性,是他们对于未来美好物质生活较为乐观的预期。他们在很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后,可以毫不避讳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强烈愿望和个人动机。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活得更为自由和轻松,这表现在他们的一般行为特征上。在消费模式的选择上,他...  相似文献   

19.
青年白领"婚姻等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键 《青年探索》2002,(4):28-31
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严重,存在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婚姻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价值观的冲击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现代都市有相当多的青年白领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都有了新的特征他们已达婚龄,也具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条件,却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暂时不结婚的状态,即“婚姻等待”,从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新的思想观念和婚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躺平学”持续引发社会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激烈讨论与碰撞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出身、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这个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支持者认为,“躺平”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低欲望、低消费,是对无意义“内卷”、不合理工作制度和高房价等的无声反抗;而反对者则痛心疾首,认为“躺平”就是啃老、不思进取,试图以个人未来的发展和青年应担负的责任等,说服青年人重新“站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