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成为定局。这是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成功。这也意味着进入了建设经济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创新思维,从而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由跟随战略转向领先战略。二是参与全球化经济逐步由外围转向中心。三是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由开放提升为创新,从而在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  相似文献   

3.
姚兰 《学理论》2009,(30):21-22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也使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60年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的30个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实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相应地也对当前及今后改革的策略、改革的侧重点提出了新要求。把握改革开放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下一个30年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6,(4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十月中旬对中国的丰富多采而又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为中英关系史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世界舆论评价她这次访华是“二十世纪历史上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之一”,是“尼克松一九七二年访华以来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进行的最令人感兴趣的访问”。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4,(44)
说起“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长期以院史为研究课题的樊洪业研究员认为,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科学院历史上一个大发展的“火车头”时代。当时,国家提出了“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7.
贺韶轩 《理论导刊》2023,(12):17-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阐释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科学技术的相关理论阐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科技创新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深化了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实践路径、制度保障以及价值旨归等方面的认识,是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     
2003年,一场近在咫尺的SARS和一场远在重洋之外的伊拉克战争,带给我国科技界“极大的震撼”,人们更为清醒地意识到:科技不再仅仅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上升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极端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一种主导力量。 从百姓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到国家的 战略防务;从解决能源短缺等技术难题,到神五的成功发射……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内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蓝图,对外需要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支撑。 中国的科技创新必须抛弃简单的跟踪与模仿,抛弃对国外技术的盲目崇拜和过度依赖,绷紧“自主创新”这根“弦”;不仅如此,在某些重要领域还必须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勇气、信心与行动。 当前,世界的科技发展正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所具有的巨大能量日益凸显出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评价说,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科技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收割期”,取得了以“神五”、“龙芯”、“水稻基因精细图”等为标志的群体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 80年的光辉历程。这 80年的历程 ,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历程 ,是一个积贫积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意气风发、昂扬前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中国的历程。在 80年的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新的世纪 ,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 ,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峻 《党政论坛》2008,(15):4-7
改革开放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实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相应地也对当前及今后改革的策略、改革的侧重点提出了新要求。把握改革开放新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进一步深化改革,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下一个30年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要论摘登     
《求知》2016,(7)
正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万象更新     
《瞭望》1983,(1)
新年伊始,举目瞭望,神州大地上,生机勃勃,万象更新! 万象更新,这是目前中国形势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破旧创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民正在沿着一条新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3.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自主创新进入了关键历史阶段。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危机往往都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当前各国都在对科技创新进行提前部署。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从研发投入和产出规模看,已经成为世界研发大国。但还不是研发强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自主创新将会面临更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2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新的思想营养。总结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邓小平文选》第171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有着自己的新的特点。探讨它,对于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十分鲜明的爱国主义的性质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法宝。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建立各具不同特色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宏观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样一个战略判断,这是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新认识。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13,(10):14-19
又是一个春天。 2013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要决定的两项重大调整——人事和机构——一次交棒和转型,将为中国开启一个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各项战略目标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王毅 《民主》2006,(3):11-14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未来,我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全面了解2005年我国社会形势和准确把握2006年社会发展趋势,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2005年我国社会发展基本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2006年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现选登2006年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制定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正在进行前期战略研究的规划,将对未来1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和重点进行新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是这20年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留下的是不可磨灭的一页。短短20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中实现了新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