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版权作品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传输将会成为重要的作品使用方式.版权制度一直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发展.支持网络传输的数字技术正在把各种作品的使用、传播方式融合在一起.因此,网络传输不仅仅是又一种传播方式的崛起,并且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如何将网络传输纳入版权保护体系,是版权制度遇到的空前挑战,这也是版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输的版权保护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版权作品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传输将会成为重要的作品使用方式。版权制度一直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发展。支持网络传输的数字技术正在把各种作品使用、传播方式融合在一起。因此,网络传输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方式的屈起,并且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如何将网络传输纳入版权保护体系,是版权制度迂到的空前挑战,这也是版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纳入版权保护体系的网络传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版权作品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传输将会成为重要的作品使用方式。版权制度一直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发展,按照传播方式的不同分成出版发行权、广播权、有线传播权等不同的权利。然而支持网络传输的数字技术正在把各种作品使用、传播方式融合在一起。这说明,随着传播方式的融合,调整传播的权利也必须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因此网络传输不仅仅是又一种传播方式的崛起,而且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如何将网络传输纳入版权保持体系,是版权制度遇到的空前挑战,或许也正是版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网络版权中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的利益极易被侵犯,而当今各国版权法还不够完善,不能提供令版权人满意的保护,因此,版权人纷纷寻求自我保护。数字技术为版权人的自我保护提供了可能。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是版权人采取的权利保护及标示措施,将其纳入版权保护体系是版权保护在数字和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一、将技术措施纳入版权保护体系的原因与进程所谓“技术措施”,是指版权人为防止他人对作品的非法使用,而在版权作品上采取的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令使用者不能任意复制、发行、传播、修改版权作品,从而维护版权人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权利。根据欧…  相似文献   

5.
网络版权作品的法律保护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字技术普遍应用的信息化社会中,任何作品(包括表演、广播电视节目)都可用二进制数字编码表现出来,所有的数字化作品均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存储并通过互联网传输。网络作品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具体形式的作品,网络作品应当理解为已涵盖了数字化作品的形式,既包括已有作品的数字化上网作品,也包括直接以数字形式创作的作品。网络作品分为不受版权保护的网络作品(进入公有领域、版权人主动放弃版权)和受版权保护的网络版权作品。更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和电脑存储能力与在网络上广泛的共享文…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在版权方面,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作品的创作、复制、传播等过程受到强烈影响,版权保护的难度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网络的公开性使版权的专有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作品一经上网,就可能被所有访问相关网址的终端用户获取并利用,权利似乎无法控制。这就形成了对现行版权保护制度的猛烈冲击,也表明了传统作品的创作者与使用者之间权益的平衡已被打破,法律断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面对现实.我国应加紧制订修改相关法律,改变网络空间“无法无天”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菅成广 《法制与社会》2011,(26):283-284
电视节目是电视媒体领域的支柱产业,电视节目的经营是整个电视产业的基础。作为我国版权产业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版权保护问题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也经常有涉及电视节目版权方面的诉讼见诸报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改变了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由此也衍生了电视节目在网络传播中的版权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规范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版权的重要性和如何规范电视节目网络传播版权这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主题研讨 网络时代的法律问题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制度是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产生的。而且 ,版权制度自产生以来 ,就注定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技术、无线和有线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 ,不仅使得版权保护的对象日益扩大 ,增加了摄影、电影、录音录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种类 ,而且扩大了作品传播的途径 ,如广播、电视、卫星传播等等。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作品的传播又有了迅速而有效的 ,并且是面向全世界的新途径。版权制度再次面临着挑战和变革。进入 90年代以后 ,一些国家相继开始研究作品在网络环境中的传…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作品的版权,成为众多知识产权法研究学者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分三部分提出版权保护策略:一、当前我国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现状;二、网络作品的特点;三、应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侵权的重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版权制度是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产生的.而且,版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就注定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技术、无线和有线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等,不仅使得版权保护的对象日益扩大,增加了摄影、电影、录音录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种类,而且扩大了作品传播的途径,如广播、电视、卫星传播等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品的传播又有了迅速而有效的,并且是面向全世界的新途径.版权制度再次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传播领域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有着三百年历史的版权制度,因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网络版权的一些基本规则不仅通过有关的国际公约得以确认,各国立法和司法机构也大都通过立法和实践活动给予贯彻.但是,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具体的国家实体,无论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还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网络版权规则,而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版权保护制度.本文旨针对网络版权的基本法律问题作实证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网络版权法律制度的规范建构.  相似文献   

12.
版权法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提高版权保护水平的方式来强化作者或其他版权人对作品的专有权利,从而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进步与繁荣。通过对56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保护强度与版权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版权保护随着版权贸易的增加起初提高然后降低,两者呈倒U型关系,此拐点的人均创意及其相关产业物品进出口贸易额为3056.405美元,版权保护强度为5.384。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出版逐渐向数字出版转型。在传统出版时代,由于传播途径单一,版权对作品有着较为严格而全面的保护;而在有着海量内容和新型传播手段的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单一的版权保护方式并不能满足当下知识快速、多样传播的需要。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的挑战成为了众多数字作品版权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的数字化转换技术、数字信息的存储技术、数字信息的组织和加工技术以及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等c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因特阿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又强烈刺激了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广泛传播c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对现行版权保护制度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形成了对现行版权保护制度的一次猛烈冲击。这里将就数字技术与作品复制出版过程的版权问题、数字技术与作品创作过程的版权问题、以及数字技术与作品传播过程的版权问题等三个方面,对《著作权法》的修订工…  相似文献   

15.
视频公开课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传播模式兴起,有利于加速知识的传播,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但也面临着版权困境.鉴于版权声明作为宣示权利、提示警告的窗口,在作品的版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为例,从CC协议视角考察视频公开课网站的版权声明,比较两者的异同,对规范版权声明提出建议,发挥其在平衡视频公开课版权保护与知识传播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5,(6):36-41
接触控制技术措施是防止未经允许的对作品信息接触的事前预防的电子自助手段,而版权保护技术措施是防止非法的作品信息复制、传播等版权侵权的电子自助。技术措施要实现的本质目的不是防止版权侵权,而是通过接触控制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控制,确保信息的稀缺性。与版权专有权的目的一致,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内在逻辑是保障版权人通过排除他人对作品信息的不正当接触和使用而充分实现经济收益,以激励更多的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网络信息传播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版权侵权现象,以及网络信息传播中版权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版权问题,提出要采取以持续的技术创新构建版权保护和信息保障的平衡机制,以完善我国版权法律体系等措施,积极解决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版权(COPYRIGHT)  网络空间的版权问题包括两方面。  首先,是已有作品的上网问题,比如未经许可将他人的作品通过网络供人们免费阅读或下载的行为。尽管理论上认为侵犯作者哪一项权利还在讨论,审判实践中认定其侵犯著作权已没有什么疑义。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认网络传播为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由此对合法权益人的上网权进行保护。但是,由于网络内容的庞杂,著作权人很难发现或疲于追究,使目前网络成为人们戏称的“盗…  相似文献   

19.
网络版权保护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经济依靠法律对于产权的确定实现生产和交易。经济学绐我们提供了改革现有版权,限定网络版权的范围的有益视角。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从简化著作权权利内容入手,设定广泛的传播权从而包括网络著作权,以及从保护对象入手,简化版权保护的内容,纳入网络作品,设定网络版权两种方式的优劣,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著作权技术措施 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技术措施与技术措施权 版权的技术措施,指版权人以技术手段对作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和管理自己的版权,防止侵权的行为."这种技术性措施现在被理解为杜绝擅自复制、保护著作权的‘反复制保护'"1.网络时代,网上数字作品易被复制、盗版,技术措施对于保护网络作品版权已不可或缺,技术措施的保护也成为版权保护的重要课题,技术措施保护权利因此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