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2005年,重庆市南川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六年来,该区积极创新救助方式,逐渐扩大救助范围,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了"统筹城乡、政府兜底、全面覆盖、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推进力度大,工作进展快,保障标准和保障人数迅速提高,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是,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群众很不满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城乡低保打造成困难群众"满意工程"。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建始县针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对象,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常住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孤儿:城乡低收入家庭,重  相似文献   

4.
董希彬 《中国民政》2009,(11):41-42
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居民家庭成员因病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实施的专项帮助和支持行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低收入国家中,每年大约有2%~7%的人口因病致贫。在我国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因素要占30%~60%.个别地区高达70%。目前,烟台市共有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群众22万人,占总人口的3.44%。  相似文献   

5.
工作动态     
砀山县全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安徽省砀山县民政局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具体作法:一是完善救助政策。通过强化分类施救,探索建立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突出困难群体的重大疾病的救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体。二是加大救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手册、公示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救助政策,使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创新救助方式。在原有医后救助基础上,创新救助方式,形成门诊、定额、医中、医后等多种救助方式。简化救助程序,增强救助工作的时  相似文献   

6.
短讯     
《中国民政》2013,(5):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三举措着力提升医疗救助水平。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二是提升救助上线,确保困难群众急难同助:三是健全救助机制,实现救助对象病患同医。  相似文献   

7.
民政医疗救助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缓解或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强自我保障和生存能力上起到了“兜底”的防线作用。近几年来,湖南省石门县在原有医疗救助体系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大胆探索城乡医疗救助立体化救助模式,将各项制度互接,将操作平台拓宽,将救助理念提升,达到了有效缓解广大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甘肃省瓜州县本着"为困难群众着想、为患者家庭解困"的思路,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瓜州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取消了救助门槛和城乡差别,提高了救助标准,拓展新增了门诊救助、就诊减免救助、  相似文献   

9.
短讯     
《中国民政》2012,(8):62-64
救助和救灾 安徽省砀山县积极探索建立以住院救助为主、门诊救助为辅,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面向不同层次困难群众、相互衔接配套,以参保参合救助、门诊救助、医院减免救助、住院救助、大病救助、关爱救助等"六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王淑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值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时间窗口,各级党政部门的施政频繁见诸各个领域,重点涵盖"思想解放"以及对"现行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民政部门应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亟须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四个转变",将创新理念转化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增长基础,切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如何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是民政部门履行民生保障职能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思路,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治病难的问题,按照省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三门峡市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有序地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农村医疗救助方面:一是全面建立制度。市、县两级均已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救助工作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五保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吃、穿、住、医、葬”,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作用。2003年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开始以推进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统筹城乡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创新实践,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2007年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新的视角审视农村五保工作,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创新、保障水平的提升以及多元化发展方向的探索等方面,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就“统筹城乡救助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地调查,分析研究。本文就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工作发展水平提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创新"343"社会救助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借力"三种手段",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一是创新"特困帮扶",延伸救助覆盖。创新建立"1+8"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机制("1"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15.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最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最后保命的"底线",彰显公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陈昱 《中国民政》2014,(1):62-62
为改变过去单一的医后救助方式,简化救助程序,实现对民政对象的同步结算救助服务,方便困难群众就医,解决困难群众垫资难问题,漯河市源汇区依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信息平台,建立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实现同步结算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7.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 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2,(7):3
陕西:在全国率先推行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近日,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我省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的意见》,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初步建立起了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意见》指出,救助对象主要为城乡低保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群众;对自愿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基础,是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充分尊重困难群众的权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在年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自己就拿了581.79元。"在患有白血病的青岛市市北区居民李女士家中,李女士的公婆给记者算了儿媳去年一年的看病费用:医疗费总共541006.34元,医保报了190137.27元,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34945.23元……李女士的公公对此感慨不已,"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我们家卖房子借钱才能治得起病"。为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弃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