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窃斧悲剧     
关东草 《学理论》2008,(7):81-81
《列子》留下一则寓言《亡铁者》,读来饶有趣味:“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这就是窃斧悲剧。一旦无端怀疑,不管怎么看,被怀疑者都像窃贼。  相似文献   

2.
说“半”     
国人似乎特别热衷于数字的灵物崇拜。由“六”,因地域的不同,硬能扯到“禄”或“溜儿”。“六六大顺”,更是常挂人们嘴上。今年的六月六日,又正逢星期六,有多少青年情侣挤在这一天成婚?“八”呢,因为与“发”谐音,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当然交上好运,成了又一吉祥...  相似文献   

3.
郭灿金 《各界》2010,(1):72-76
在《史记》里,“窃符救赵”几乎是一个完美得无以复加的故事。信陵君光彩照人,雄姿英发,义薄云天,将后人的视线都给遮挡住了。孤立地看,“窃符救赵”是件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但如果我们将这一壮举放置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我们就会发现,和“窃符救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可歌可泣”、“义薄云天”,还有信陵君的“欺世盗名”、“讪君买直”,更有魏国的国祚中止、提前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蒋萌 《民主》2005,(10):46-46
有人经商被查出偷税漏税不少;再一查,他还是京城一大机关的职工,“请病假”长达十年。换句话说,他下海经商十年,还在单位拿工资吃“皇粮”。单位借此一查,竟查出一串“吃空饷”的。最近一段时间,“吃空饷”这个词频频见诸媒体。可见问题不是个别的。一些“皇粮单位”的干部职工利用退休还在编、离职下海仍占岗、亡故不注销、冒领等手段骗取“俸禄”。据说,由于具有普遍性、长期性,此问题已成为困扰许多地方的老大难。仅在四川南充就清查出“白吃”人员2300多人,年“白吃金额”约2000万元!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相似文献   

5.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6.
“你现在是什么级?”献筹交错之间,久别重逢之时,免不了受到这样的询问;领取福利之机,安排座次之前,又免不了遭遇这样的尴尬。“级”本义是台阶,“拾级而上”也就是沿着台阶向上攀登。可是这含义一旦引申到官场,引申到生活,一旦变成了尊卑序列,变成了价值符号,那景观就“气象万千”了。级别,级别,有“级”就有“别”。一个“级”字,害多少单相思?诱多少寒窗读?引多少龙虎斗?白多少少年头?“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是用委婉手段要级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是用“哀兵政策”闹待遇。在…  相似文献   

7.
苏维民 《各界》2010,(8):26-28
杨尚昆的回忆 杨尚昆说,所谓“秘密录音”,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事情过去了,可以不提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它搞得神秘化了,说是“秘密窃听”,如此骇人听闻,其实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说:  相似文献   

8.
说“悠闲”     
《党政论坛》2008,(24):51-51
“一弯新月凉如水”,可如今,还有多少人拥有这般悠闲的心情,在宁静的夜晚赏月。听风?仅仅是低头的刹那,有多少人间的美景,悄悄地在我们眼前流逝?  相似文献   

9.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弓I申含义即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它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在元明清代仍被世人奉为施政、修身、教子、营商的圭臬,由此足见“留余”思想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0.
窃书不算偷?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逢到有人取笑他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窃书能不能算偷?鲁迅在《孔乙己》中并没有回答。当年的孔乙己,因为“君子固穷”,又想喝一碗酒,穿着一领破长衫而身无分文,有时不免干些顺手  相似文献   

11.
且慢鼓掌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看了不少省市的“两会”报道。有一则报道给我印象尤深:在一个省的人代会上,省政府向大会作“十五”计划报告,同时也坦言,由于各方面原因,该省“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未达到年均增长多少的计划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下降多少,未达到年均增长多少的计划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多少,未完成年均增长多少和多少的计划指标。据说,这“赢得了代表们的阵阵掌声”。 其实,为类似的事情发出的“阵阵掌声”,在先前也听到过一些。年初宣布计划,年底宣布完成,已是我们司空见…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愧感”,是指一个干部见到人民群众生活疾苦时产生的愧疚、自责与不安。一个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既来自其理想信念的坚定、对公仆角色的认同,同时也来自其内心世界自我反省而产生的愧疚之。对群众时时怀有愧感的干部,才会在思想上产生爱民之心,在工作上产生富民之行,在作风上产生亲民之举。 “身我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几千年来,这些“忧天下”的为官思想一直是人们推崇敬仰的品格。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中…  相似文献   

13.
吴方 《瞭望》1989,(29)
凡世人皆有若干“怕”:怕死、怕穷、怕批评、怕穿小鞋、怕抓小辫、怕打棍子,等等,大致而论。但必有一样不怕——荣誉。不单不怕,而且喜欢。中国人讲福、禄、寿。荣誉大概属于“福”这一类。得到荣誉,他人会说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凤姐命人取来十个用黄杨木根雕成的酒杯。鸳鸯问刘姥姥:“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看了看,回答道:“断乎不是杨木的,一定是黄松的。”惹得哄堂大笑。 刘姥姥自称“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对树木十分熟悉,为啥判断失误?由此,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被熟人欺骗后,叹息:“我对他太熟了,但没有真正了解他。”也想到,一些领导干部号称“我当某某长多少多少年了,对辖区情况不能再熟了”,但问其腐败怎么根除,下岗职工怎么就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什么措施解决,却往往答非所问,“熟悉…  相似文献   

15.
政治嗅觉是个老话了,在“文革”中出现频率最高。近些年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趋加强,实事求是氛围的日渐浓厚,也就没多少人再拿起政治嗅觉不灵敏的帽子轻易地给别人扣了。  然而,“没有多少人”并不等于没有人。请看下述事实:孟津县城关镇某小学建于60年代,40年来未做修缮。每逢下雨教室里就积水,老师只好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自习。去年该小学校长于舒军多方呼吁,终于使这个小学的危房情况见诸报端,引起上级重视。然而于校长却因说了实话而被镇上免了职。免职的理由,该镇谢副镇长说,于“政治嗅觉不灵敏”,不该领记者看学校危…  相似文献   

16.
翻开报刊杂志,常常可以看到这类报导:某某君拒吃请多少次,拒贿赂多少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多少元。因此,有的便作为“典型材料”逐级上报;有的受到表彰奖励;有的则受到提拔重用;有的则“廉政”之名传扬遐迩……我们暂且不对这类“先进事迹”综核名实,单就拒贿而言乃是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任何一级的国家公务员无论以何种方式收受贿赂,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这个意义上讲,拒贿乃是每个国家公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内之责,有何奖励、表彰可言?时下有些人所谓的“廉”是存有私心的,他们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廉”…  相似文献   

17.
漆菲 《党政论坛》2010,(14):47-47
近些年,随着“东突”恐怖活动的增多,关于“东突”分子在阿富汗的行为和踪迹频频被曝光,每一起案例都为国际反恐提供新的注脚。 没有哪个国家或机构确切知道在阿富汗的“东突”分子有多少人。早在2001年美国官员就透露,与塔利班一起战斗的来自新疆的一批“东突”分子在阿被俘,但拒绝透露确切人数。  相似文献   

18.
老哥儿仨,年纪相仿,五十四五岁,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师傅、曹师傅、杨师傅。企业不景气,身体又差点儿,三个人前后脚提前下岗退休。每月400元上下的退休金,在这“首善之区”过日子,多少有点紧巴。不少老北京人喜欢养鸟,闲来逛鸟市,不料想竟发现了“新的经...  相似文献   

19.
人们评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看什么?不看进行了多少表态、开了多少会议、撰写了多少总结,而要看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实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央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0.
1956年3月,我从河内中国军事顾问团回到北京不久,总参谋部干部局决定调我给张云逸大将当秘书。6月中旬,我到南池子18号向张云逸报到。张云逸对我说:“我年龄大了,已不担任多少实际工作,是半工作半养老了,欢迎你来帮助我做点事情。””我这里还有管理员、副官、公务员、司机等七八个工作人员。”说到这里,张云逸若有所思地说:“组织上安排这么多同志来帮助我工作,照顾我的生活,还有一个警卫班,我几次提出减些人,这么多人给国家增加多少开支啊;我心里很是不安……我们还有个党支部,我与韩碧(张云逸夫人)同志都在支部过组织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