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6,(4):16-17
安居 让外来人口能入住公租房 [诉求]大数据公司百分点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安居领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保障性住房”. [回应]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张瑞冰 《实践》2011,(7):34-35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实现全民“住有所居”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1000多亿资金,先后实施了廉租住房建设、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等6项工程。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11,(8):F0004-F0004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指示,我省2011年将建成48.1万套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由“六路”跃升为“八路”。  相似文献   

4.
朱晞伶  郝利平 《实践》2013,(4):2+61
乌海市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要求抓住"建得好、搬得顺、拆得掉、住得稳"四个关键环节,组织安排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工作。市和各区政府成立了组织和管理机构,具体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相似文献   

5.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适应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住房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与建设廉租住房、改造棚户区等都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在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体系建设不够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不同规模的城市应该有相应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设计思路:在将安居工程与保障性住房概念并列的前提下,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应逐步过渡并最终实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市场全覆盖的体系结构;中等城市保障性住房应以租赁型为主,出售型为辅;县城及建制镇等"小城市"应以安居工程为主,配建一定数量的低价租赁房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1,(4):22-23
我省是老工业基地,对百姓住房的历史欠账较多,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省委、省政府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通过棚草改造、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途径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3月30日,国务院在长沙召开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会上传出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将在三年内支持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2009年,这两项分别完成260万户和80万户;同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今年安排近80万户。  相似文献   

9.
3月30日,国务院在长沙召开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会上传出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将在三年内支持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2009年,这两项分别完成260万户和80万户;同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今年安排近80万户。  相似文献   

10.
罗先东 《学习导报》2014,(22):29-30
棚户区改造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德政工程。津市作为湘西北老工业城市,面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大、困难对象多、资金压力重等诸多严峻现实,抢抓国家推进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机遇,创新性地实行"1+2+3+X"的棚改模式,先后完成融资20多亿元,改造棚户区16个,惠及住户8400户,改造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4487套,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有效破解了"钱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完善住房体制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先东 《新湘评论》2014,(22):29-30
棚户区改造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德政工程。津市作为湘西北老工业城市,面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大、困难对象多、资金压力重等诸多严峻现实,抢抓国家推进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机遇,创新性地实行“1+2+3+x”的棚改模式,先后完成融资20多亿元,改造棚户区16个,惠及住户8400户,改造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4487套,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有效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风险怎么控”三大难题,基本实现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应改尽改”、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加快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当前保民生、保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住房保障建设又绝不只是一件应急的、短时期的事情,而是长期涉及民生、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立足当前具体项目的同时,注意着眼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适应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辽宁屡创亮点,走在了全国前列。截至2012年底,全省累计实现住房保障171万户,覆盖面超过全省城镇人口的15%,在建设、分配和管理上都创造了辽宁经验,辽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全省保障安居工程已陆续复工和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保障性住房还存在诸多问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存在五个"错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时机选择"悖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大掣肘问题是资金短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各种相关宏观政策联动不到位;保障性住房需求者的准入、轮候和退出等相关制度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棚户区改造(以下均简称为“棚改”)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2011年,湖北省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率已达99,98%,其中武汉从232个片区中选取了38个片区纳入改造规划,黄石市计划5年内改造棚户区132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需要面对的困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和突出位置,未来5年将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也就是说,为了遏制当前过高的房价,为了解决国内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政府在未来五年里,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2012年建设1000万套,2013-2015三年建设1600万套,即在未来的5年里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9.
武恒聚 《奋斗》2010,(11):50-51
<正>黑龙江省抓住"三棚一草"改造契机,调整房屋产品结构,在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房屋设计、施工许可、验收检查等方面引导开发建设更多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房屋,倡导建设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关注弱势群体,在满足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构建保障性住房体系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在强化住房体系建设、破解资金瓶颈、保障性户型、拆迁安置等方面创建了具有黑  相似文献   

20.
唐爱平 《学习导报》2011,(10):11-11
从2004年开始,我省就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对象也从“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一步一步扩大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至2010年,除继续推进原有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外,又增加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十一五”期间,我省实现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