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熟稔中国历史,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留有诸多评批。其中,被明代思想家李贽喻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不仅是毛泽东诗词歌咏最多的古代帝王,也是毛泽东评批次数最多的古代帝王。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第一位封建君主,毛泽东有着怎样独特的见解与评价呢?一、肯定功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评价秦始皇的总体态度是“一分为二”。1975年,当时在毛泽东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曾就秦代政治史和秦始皇的历史地位请教毛泽东,毛泽东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2.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3.
“三项指示为纲”是邓小平在1975年的工作整顿中使用的一个提法。如何看待毛泽东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项指示与1975年工作整顿的关系,是人们谈论这段历史时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还在1975年9月底至11月初,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情况时,曾经这样说:“对文化大革命,有股风,似乎比七二年批极左还凶些。对文化革命怎么看,成绩是七还是错误是七,有分歧。刘少奇还要不要批了”;“现在不大提了,一讲就是三项指示为纲,我不同意,阶段斗争,路线斗争是纲。其实只剩下一项指示,即生产搞上去了。”他还说:“我很…  相似文献   

4.
张军  林嵬 《党建文汇》2007,(5):40-40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价,始于10年前的印象。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相似文献   

5.
“九&#183;一三”事件之后,身体每况愈下的毛泽东不得不靠身边的一些“小人物”转达指示。正是由于这些“小人物”,使周恩来遭受到内部批判:《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爷集团的斗争》一书中,透露了“批周”的幕后隐情。  相似文献   

6.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马社香整理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出版了。这部书以口述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批老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大批人”,他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为人民服务为个人行为定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批人,既是毛泽东思想培育造就出来的,也是蒋介石帮助淘汰锻炼出来的。我们党、我们民族以有这样一批人而改天换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近代帝国主义的压迫蒙骗中站立起来了。这一批人也深刻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热爱和平成为新中国的民族精神。我们既要为彪炳史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骄傲,也要为以毛泽东为首的这样一批具备高风亮节的中国共产党人而由衷地自豪。《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颇有力度地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新生事件”,40年代的新疆事件,50年代妇女战线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60年代初“粮食短缺”的症结,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教训的一个个重要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文化都有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已经证明:民族虚无的思潮、劣等民族的怪论是帝国主义殖民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延安成为全国各地进步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1937年到1938年,韶山毛家子弟怀抱报国的赤诚和对毛泽东的敬仰,也分数批前往延安投身革命。第一批到达的有毛远耀、毛远翥、毛泽全、毛泽青等,第二批有毛远志、毛慎仪等,第三批有毛泽普、毛华初等,共10余人。  毛泽东听说家乡来了不少有志青年,感到十分高兴,他在一次聚会上风趣地说:“你们都来了,都是毛家人,那我来当这个族长吧。”鉴于特殊的地缘和亲缘关系,毛泽东为了勉励他们艰苦奋斗,锻炼成才,又严肃地告诫:“你们来了,我…  相似文献   

10.
道是无情却有情──毛泽东与胡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毛泽东借批判俞平伯所著《红楼梦研究》,发动了“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的斗争。毛泽东是胡适的学生,学生批判老师,似乎不近人情。但如果从政治和党派的角度来考察,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吾人唯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则大概是可以相让的”,所以,毛泽东发动的“批胡”运动,盖源于主义之相差,而非不近人情。事实上,毛泽东一生都没有忘记胡适对他的教导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30年代,毛泽东说,胡适“一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咏雪词刊发后,御用文人毁之日“帝王思想”,“冶态妖容”;陈毅道此场风骚较量是:“方寸岑楼怎比高!”蒋介石愤然作色道:“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毛泽东不屑一顾道:“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在中华3000年诗史上,如此壮景,尚无二例。一言兴邦,未免夸张;一词定国,却是事实。难怪外国人早已作出结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
《广东党史》2011,(2):55-55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始终具有充分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善于充分地利用旧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使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并继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的优秀科技干部,否则就很难完成繁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周恩来则明确指出:现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事业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实践》2013,(7):33
干部参加体力劳动,是中国共产党自井冈山时期就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时期,朱德亲自率众挑粮上山;抗战期间,毛泽东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种菜,周恩来、任弼时摇起纺车纺纱织布。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使原有的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是摆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刘少奇说:“干部问题是党内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66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一期建国后征集的文物展览,柳亚子的两枚玉石印章,也陈列其中,旁边附有注释,格外引人注目。一条为“兄事斯大林,弟畜毛泽东”;另一条是“前身称正平,后身王尔德,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 前一条的“兄事”和“弟畜”,典出《史记·季布传》:“兄事袁丝,弟畜灌夫,籍福之属。”“畜”与“蓄”同义。后一条中的弥正平;即批东汉时期的称衡。他曾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这里的“大儿”、“小儿”,均为“孺子”、“男儿”之意。 柳亚子的这两枚印章,是他的友人…  相似文献   

16.
1975年初,四届人大刚开过,周恩来于2月1日主持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还确定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三位常务副总理“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会上,周恩来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次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报告了这一分工安排,得到毛泽东批准。 这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 阴谋“组阁” 的美梦终于化为泡影。但是,“四人帮”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们挖空…  相似文献   

17.
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前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锻炼成长起来的,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前进的。是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和朱德,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培养成红军的初级指挥员。”在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杨成武的“黑后台”,目标直指聂荣臻。  相似文献   

18.
由毛泽东亲自主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出版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1956年初在全国正式发行。这部书共分上、中、下三册,收入文章176篇,共计94万多字。毛泽东不仅为该书写了“序言”,还为书中的部分重要文章亲笔写了“本书编者按”。河南省有6篇文章入选,其中2篇出自许昌地区,并且两篇文章都有毛泽东加的“编者按”语。许昌地区入选的两篇文章,有一篇被毛泽东在“按”语中称作是“好文章”。其题目是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毛泽东写的“按”语全文为:“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另一篇,题目别许昌地区的办社辅导团》。毛泽东写的“按”语原文为:“这个经验很好,各地可以仿行。”  相似文献   

19.
<正>吸收先人们积累下来的智慧为现实服务,重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长处,把它们吸取过来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服务,是毛泽东包容性品德之一,也是毛泽东的重要的领导方法之一。毛泽东将其概括为“古今中外法”。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能为全党出好主意、引领全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包容性品德,重视和善于运用“古今中外法”。  相似文献   

20.
李飞 《学习导报》2011,(21):36-37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他开追悼会,“留却重任谁承受?”叹的就是他!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一个张思德,一个陈毅,另一个就是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说:“这个人很好,很忠实,很能打仗,很能指挥,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