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芝华 《求实》2016,(9):54-61
基于社会变迁与发展,中国社会政策亦随之作出调整,以往社会政策的价值理念也将重塑。中国社会政策的未来走向是包容性社会政策,而包容性社会政策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维度取向,即秉持社会公正的基础价值取向;尊重多元化选择的核心价值取向;以社会整体性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王旭辉 《新视野》2012,(5):36-39
伴随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进和城市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城市化理论已经或正在经历五个维度的价值取向转变:从以工业化为核心到三次产业均衡发展,从单一维度城市化到多维度城市化,从一元城市化模式到多元城市化模式,从经济、产业理念主导到人本、生态思维,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针对上述城市化理论价值取向的共性问题——包容性不足,包容性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整体性反思框架,而包容性城市化则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化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马毓新 《世纪桥》2011,(19):71-73
"包容性增长"本质是倡导一种机会平等的增长,核心是要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倡导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增长"是现阶段我国国情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践行"包容性增长"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关注公平问题,要积极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和愿望。这一新的理论的提出,遵循着公平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规范。包容性增长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的是对人民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视野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当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i井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峦一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是机会平等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的目标来说,它更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内涵,强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人之间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际涉及的是对收入、财富以及权利的公平分配。机会平等与公平分配是社会正义的现代投影。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定位,其所包含的正义的理论品质,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和广大民众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价值取向是一定时期内治理主体基于国家的历史传承、制度背景、社情民意等因素在各种价值目标中所做出的关键选择。作为治理主体所寻求和创造的核心公共价值,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价值取向经历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变迁,其根源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意味着人民需求发生了转换,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必须回应人民需求的变化。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取向的变迁,体现了对“人民至上”精神血脉的传承赓续和对“人的发展”终极关怀的跃迁升级,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并走出了一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推动、渐进式演进、多元化发展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希旷 《探索》2005,3(1):21-24
注重社会公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它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容。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强调社会公平,是因为社会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平衡、和谐和稳定,关系到社会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是任何社会都应该具有的基本价值原则。注重社会公平也是我们党解决发展中现实矛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加军  戴艳军 《求实》2004,(8):68-71
公平与效率、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与区域发展、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等四个方面的失衡 ,是公共政策在社会全面改革和转型过程中价值偏颇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导向 ,使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导向从传统的“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向“以人为本”新内涵过渡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按照其演进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每个时期政治发展理论所受的理论影响和时代背景不同,因此,每个时期的政治发展理论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也不同.而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正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变换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反映了国内外各界对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期许。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要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主旨倡导公平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均衡发展,以扩展化的"四位一体"推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天美 《理论研究》2020,(3):40-49,76
制度建设是关系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度建设分量更重、要求更高、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研究,正确理解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究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小花  许涵  傅联英 《求实》2008,(3):76-77
基于价值取向的不同,社会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统治型模式、管理型模式和善治型模式的演变过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要在社会治理模式价值取向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更多地追求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图景下,中国共产党须突破传统的发展范式,创新社会组织的现实路径,即从“组织性覆盖”转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的主要策略可概括如下:其一,在思想意识层面上,认同社会组织的发展理念;其二,在实践行动层面上,把握社会组织的发展要点;其三,在运行方式层面上,整合社会组织的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单纯经济增长为发展导向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突出等问题。包容性发展观是兼顾所有人尤其是最不利者、倡导人人具有发展机会、环境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是对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的解构。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精神深刻地体现了包容性发展所蕴含的一些基本内核,是社会包容度的体现。志愿服务在实现包容性增长中具有缓解社会矛盾、弥补社会保障不足、增加就业、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热爱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历史发展脉络:毛泽东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江泽民同志发展了“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胡锦涛同志明确把“热爱人民”纳入核心价值观中。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发展方式概念是人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以及方式转变的实践中逐渐生成的,是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的简称。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方式的建立,需要突破多年来习常增长模式的掣肘和阻滞等制约因素。包容性发展方式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全方位的统一性,以五大新发展理念导引发展方式的包容性突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成为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提高执政的有效性,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党社会化程度等,是提升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发展型体制是以东亚为代表的后发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结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型体制对后发国家在短期内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发展型体制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必然会导致一种非均衡的经济增长,导致资源向权力集中,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从而无法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针对此种现象,日韩两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和策略,建立和推行包容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使更多的民众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进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琼 《世纪桥》2008,(3):17-18
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政府改革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政府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理性决策。顺乎民意,建设服务政府,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公共服务问题,是众望所归的民心工程。而且建设服务政府,已经被确定为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政府转型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确保政府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