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德富 《中国审判》2013,(12):96-9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历史和传统要求我们重视国家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急切呼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地域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一定地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领域、各地区、各阶层、各不同利益集团协调平衡发展,在协调平衡发展中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向往的社会,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识。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经指出,婚姻家庭问题绝对不是个人私事或生活上的小节,而是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情。当前,我们要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群众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地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重视和处理好婚姻家庭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相似文献   

4.
司法权威初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励 《中国司法》2004,3(6):24-31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中央定了措施,各地方各部门就要坚决的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就此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再一次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保持国家权威的必要性。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在于保持国家对  相似文献   

5.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社会管理的权力属于人民,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有效的社会管理只能在民主中得以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协调合作是人类文明的大势。民主制度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民生的改善不能也不可能替代民主制度建设,用改善民生替代民主制度建设是可怕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三、预防处置对策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加入世贸组织,必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会引起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和调整,使人民内部的各种差异和矛盾趋于复杂。中国必须抓住入世机遇加快发展。发展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就会有差异和矛盾。所以,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但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妥善地加以解决,整个社会才能实现稳定,改革才有基础,发展才有保证。因此江泽民同志指出: “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正鸣 《犯罪研究》2004,(1):3-3,11,12
预防犯罪工作事关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以预防犯罪社会职业化为创新载体,不断增强社会的预防犯罪能力,不断扩大犯罪防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另一方面,小平同志又非常重视法制的价值。他认为,法律和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②因而“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③并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一些学者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乃“先治官”。一、要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官”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官”即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依照人民的授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所以,“官”实质是人民的公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逐步侵蚀到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1.
对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进行全面治理。为有效防治商业贿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颖颖 《法制与社会》2013,(28):243-243,2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衍生出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集中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构成了检察机关的软环境。营造一个团结、进取、勤政、务实的良好人文环境,对提高检察机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加强检察机关文化,塑造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检察文化,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于“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层”的重要诠释。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人的素质。综合治理必须为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努力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当把社会稳定问题纳入城市发展规则;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其自控能力;重视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人口结构及人口流动问题;重视文化发展战略,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流入。  相似文献   

14.
张荣 《法制与社会》2010,(9):194-194,198
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共同构成人类基本的生存环境。虚拟社会毕竞不同于现实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的问题。本文指出要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必须坚持既重视网络主体(自律)的作用,又重视网络法律监管(他律)的作用,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最终实现网络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宫静 《法制与社会》2011,(35):139-139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会因为发展经济而损害我们的环境,为了杜绝环境破坏的频繁发生,适应环境公共利益的要求,必须扩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与己休戚相关的环境遭遇行政权迫害可以用司法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和我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并进行比较研究,以完善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莫红征 《法制与经济》2009,(20):128-129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精神道德危机”,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介绍全球“复兴道德教育”的浪潮入手,认为工业社会对科技的片面强调、对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过分张扬及由此导致的学校德育的不断弱化是当前全球社会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剖析,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多元文化冲击,对青年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必须将道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就此提出深层次看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没有说过"以人为本"这样的词语,但是,邓小平理论中是包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的。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和主人,中国共产党必须以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群众基础;第二,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第三,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主义劳动法,是我们国家为了调整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党和国家合理组织社会劳动,保护劳动者的权利,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建设不断发展,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证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工具。为了保证四化建设的早日实现,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劳动立法是当前立法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之一。要加强劳动立法和使劳动立法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重视,必须深刻认识劳动法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现仅就这一问题谈二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劳动法是实现职工群众参加民主管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服务于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普法教育工作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08,(7):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