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3,(10):34-37
<正>寒露节气及其养生要点寒露是本年度第十七个节气。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即为寒露节气,它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可见,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今年"寒露"到来的精确时间为:10月8日10时58分29秒。寒露时节,中国北方已呈现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则秋意渐浓,蝉噤荷残。由于此时阴天少,所以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最大的节气,素有秋高气爽之称。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3,(5)
二十四节气养生谈之立夏、小满 立夏节气及其养生要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今年"立夏"到来的精确时间为5月5日16时18分09秒.中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2,(9):36-39
秋季,指中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您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1,(10):34
秋季,指中国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署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秋风带来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3,(4):38-41
<正>清明节气养生的特点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开始。今年"清明"到来的精确时间为4月4日23时02分27秒。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据《淮南子·天文训》载:"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因此时正是万物滋长,天气晴朗,故称"清明"。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3,(6):46-49
<正>芒种节气及其养生要点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75°。2013年"芒种"到来的精确时间为:2013年06月05日20时23分19秒。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3,(12):36-39
<正>大雪节气及其养生要点大雪是本年度第二十一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时,即为大雪节气。2013年"大雪"到来的精确时间为:12月7日7时8分31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进入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冷,寒风萧萧,雪花飘飘。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中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3,(11):37-39
<正>立冬节气及其养生要点立冬是本年度第十九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时,"立冬"节气开始。今年"立冬"到来的精确时间为:11月7日14时13分52秒。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  相似文献   

9.
, 《侨园》2013,(8):30-33
<正>立秋节气及其养生要点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2013年"立秋"到来的精确时间为:8月7日16时20分21秒。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且习俗众多。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早睡早起、少辛多酸立秋标志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公众在起居和饮食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是养生的一种方法。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因此,在起居上,应做到"早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3,(7):38-41
<正>小暑节气及其养生要点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2013年"小署"到来的精确时间为:7月7日6时34分36秒。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习俗有很多,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4,(1):50-51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每年的1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此肘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小寒。其实,从历史气象记录来看,小寒却比大寒冷,是全年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多在1月9日一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而小寒时节之所以寒冷,是因为1月上旬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1,(10):37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5)
正辰时指的是早晨7点至9点,古人一天两餐,辰时是吃早餐的时间,所以又称为食时。三月建辰,天地间阳气震起生发,天人相血,人体内的阳气在卯时已经完全生发起来,辰时进一步旺盛,此时足阳明胃经当令。1.为什么说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辰时气血流注胃经。经过—个晚上的消化,胃已经全部排空,此时胃气正盛,胃经气血最旺,是胃发挥其"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的时候,它迫切地需要食物进行工作,所以此时进食,就是配合胃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养胃效果。如果此时不吃东西,胃就一直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12)
正戌时养生戌时又称黄昏,指晚上19点到21点,此时气血流注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是心脏的守护神,所以此时是调养心包、保护心脏的最佳时间。为什么说戌时揉心包经是保护心脏的妙招?戌时是经络气血流注心包经的时候,心包经是心包所属的经络,心包是心脏的"保镖"。《灵枢·邪客》中讲:"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就是心包,这句话意思是说,心是君主之官,邪不能犯,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0,(1)
冬季,是指中国农历十、十一、十二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探讨-下冬季养生.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2,(2):40
误区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走,可以促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同时又增强了体力消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饭后散步。比如冠心病患者,吃饭的时候心跳会加快,刚吃完饭,血压、血脂都会不同程度升高,此时再去散步,本来就供血不足的  相似文献   

17.
, 《侨园》2013,(1):42-45
提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自这天中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6,(7)
正午时与子时相对,是上午11点至下午1点,又叫中、日正、中午,此时阳气极盛,阴气开始产生、是阴阳转换的交点和界限。午时手少阴心经所主,心经旺。为什么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黄帝内经》中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阳气尽的时候就是子时,阴气尽的时候就是午时。子时和午时是天地阴阳的转换点,是"合阴"、"合阳"、水火交泰之时,人体也必须在这个转接点进行休息调养,让身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2,(2)
养生保健六大误区误区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走,可以促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同时又增强了体力消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饭后散步.比如冠心病患者,吃饭的时候心跳会加快,刚吃完饭,血压、血脂都会不同程度升高,此时再去散步,本来就供血不足的心脏工作量增加,一下子心肌缺氧,轻者会诱发心绞痛,重者可造成心肌梗死.所以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应改为"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要想消化食,先歇半小时".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8)
正未时又称日映,从下午13点至15点,小肠经所主。未时属羊,此时上山吃草的羊消化吸收好,代谢好,长得壮。人也是一样,未时正是小肠吸收午饭营养,为身体补充气血的关键时刻。午时养心经,未时养小肠经。养心经最好的办法是午睡,而养小肠经最好的办法是及时给它补充营养,保证它的气血供应,为膀胱经提供良好的后期支持。为什么午餐吃饱也要吃好?人们通常认为,午餐吃饱就是要吃的比早上和晚上多一些,把肚子填满填饱就行。其实这里的"饱"并非此意,而是在吃好的基础上吃饱。也就是说,中午既要吃好又要吃饱,在数量上可以比早餐稍多,但质量上并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