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社会本位——民法典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亮  郭成 《河北法学》2002,20(Z1):33-35
从法的本位出发,分析了几种本位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了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闸述了坚持社会本位在构建我国民法典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是亲属法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民国时期亲属立法的争议焦点。家族本位之亲属法与个人本位之亲属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亲属之间地位平等这一观点,《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在性质上应属于个人本位之亲属法。  相似文献   

3.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法制发展史,这六十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个三十年(1949-1979)与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两个阶段。由于第一个阶段的法制建设较为重视党和国家的政策,相对轻视法律的职能,可以称之为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而第二个阶段的法治发展既注重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又切实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既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又注重发展独具特色的判例制度,因此可以称之为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  相似文献   

4.
传统国际法向当代国际法的变迁,体现了其价值本位从主权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演变。传统国际法的主权本位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上,给国际法体系带来了内在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社会本位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大量涌现密不可分,在当代国际法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反映。主权平等原则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础,与国际法的社会本位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初召开的江苏省劳教工作会议上,省劳教局党委提出了要树立新的安全稳定观、新的教育矫治理念和新的执法理念,以“新三观”为指导,推动劳教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并阐述了“新三观”的具体内涵。其中,树立新的执法理念,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矫治环境、和谐矫治关系为基础,以规范管理和矫治权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3,21(5):47-49
民法本位与民法价值、民法原则、民法典制定以及人、人性、人权等都存有内在联系。民法本位是 民法无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当薄弱。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 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当吸收多学科理论研究民法本位,构想 民法本位研究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何治江 《法制与社会》2010,(26):279-280
中西方则先后经历母系、父系两阶段。此后,诸侯、王见于中国,城邦见于西方欧陆。中国自夏代起甚或更早,"家国"思想出现并被诸侯王所采用,而后不久,此思想经发展完善最终造就了中华法之"家本位"。西方文明始于雅典,发达与罗马,盛行于当今。"家本位"之法成就了几千年之封建王朝,"个人本位"之法造就了西方近代之强盛。故本文认为通过对"家本位"与"个人本位"沿革之研究并找出二者之区别较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如何“绿化”民法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环境是人之生存基本条件,生态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谋求自身发展准则。环境要素已为各国民事立法的关注对象。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充分体现环保理念。本刊在民法典制定之际,组织一组笔谈,从民法的理念、社会本位的立法观念,以及人格权、物权、侵权责任等具体制度探讨民法典的制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国际法向当代国际法的变迁,体现了其价值本位从主权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演变.传统国际法的主权本位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上,给国际法体系带来了内在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社会本位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大量涌现密不可分,在当代国际法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反映.主权平等原则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础,与国际法的社会本位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北岳 《中外法学》1992,(3):17-21,16
<正> "法本位"讨论曾引起中国法学界的关注。但是,讨论未能充分展开,人们对讨论的问题指向与具体观点也缺乏充分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讨论中出现的两种主要的、看来相对立的派别所持的观点作一辨析。一、"法本位"的问题指向国内许多学者,将"法本位"讨论说成是"权利义务关系"讨论,以为这一讨论是要解决"权利义务谁先谁后"、"权利义务谁是目的、谁是手段"、"权利义务是否具有一致性"之类的问题。其实,"权利本位论"和"义务重心论"所讨论的并不足同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邓联繁 《法律科学》2009,27(2):47-53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民是政治与治政的主体,宪法是人民治政的依据与准则。将宪法作为治政法,体现了民主与民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宪法的法律属性与价值理性,有利于实现宪治、实现民主、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12.
13.
从威权型法到自由民主型法——法治发展的全球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的生成是一个不断削弱政治专权、捍卫个体尊严的过程。威权型法作为政治权力的孳息物 ,具有人格贬损、话语霸权、政法合一、严刑峻法等特征 ,从而使人不成其为人 ,使法不成其为法。从威权型法转向自由民主型法是全球化时代的法治发展趋势。自由民主型法的价值取向是权利至上 ;制度支撑是宪政体制 ,具体内容包括人民主权、权力分割、违宪审查、司法独立和政党守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llectual basis for New Labour's policy of holding parents to account for the misconduct of their children. It argues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relied too heavily on an ill-defined conception of responsibility, whilst failing to addres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anti-social behaviour. By way of illustration, the government's strategy is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the author's empirical study of anti-social behaviour meas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families in a disadvantaged area.  相似文献   

15.
~~从唐律到日本律——关于日本律成立的几个问题@郑显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1〕黑板胜美主编:国史大系《日本书纪·后篇》卷22,吉川宏文馆平成12年8月出版,第143页。~~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bout 2 million minor children in the U.S. have at least one parent incarcerated for criminal offenses. There are about 33,000 undocumented persons detained by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in jails and federal detention centers around the country, and 79% of the minor children of these detainees are U.S. citizens. There are few government programs that measure and respond to the harm caused to these children by the incarceration and detention of their parent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se children are largely ignored in public policy debates about incarceration and immigration detention. I argue that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these children based on (1) the special status of children, (2) the harm caused to children by the arrest, detention and incarceration of their parents, (3) current incarceration and detention policie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alternatives that would, on balance, create less harm.  相似文献   

17.
18.
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泽勇 《法律科学》2004,22(4):60-67
关于程序乃法治之枢纽的判断 ,程序本位论只回答了程序应该做到什么 ,程序自治论则进一步回答了程序如何做到这些。程序自治 ,即一种法律程序与其外界环境相对隔离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 ,程序自身的展开过程同时也就是程序功能的实现过程。在具体的程序运作中 ,这要通过角色的分化与重组、时间顺序的安排、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实体法规范的整合功能四个方面的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Tolerance implies both renunciation and negotiation, concepts that assume truth as relative. The rationality of religious faith does not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a shared truth, but history reminds us that religions could be directed through their social representatives to engage in social realities. This had been the case with Islam,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strong structuring of knowledge and the Ulemas who play a vital role in its control and re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