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宁 《各界》2009,(12)
我的外祖父陶希圣同蒋介石的关系,很早就开始了.1927年1月,外祖父从上海偷渡到武汉,参加北伐军,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中校政治教官兼军法庭长,他的委任状是蒋介石签名.虽然那时蒋介石不在武汉,但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武汉分校的教官任命自然由他亲自签署.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7,(11)
正因台湾被逐出了联合国而怒摔帽子曾担任蒋介石侍卫官、内务组副主任等职的应舜仁回忆,1971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则被逐出了联合国。消息传到台北时,蒋介石刚好在大溪宾馆外面散步。他坐在亭子里,武官来报告说:“联合国我们退出了。”当时蒋介石头上戴着帽子,应舜仁看到他的帽子被摔到地上。一个副官替他把帽子捡了起来。过了几秒种,这个副官惊慌失措地走到应舜仁身边,对他说:“‘总统’流眼泪……”应舜仁表示,跟蒋介石这么久,第一次亲睹他掉眼泪。前台当局“外交部长”钱复当年是蒋介石英文翻译,他在受访中表  相似文献   

4.
广大海外侨胞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参加者,孙中山先生称赞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有功革命”。华侨对辛亥革命的卓著贡献是多方面的: 创立海外革命组织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的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的宗旨和华侨的爱国愿望完全相符合,所以深得爱国华侨的同情和支持,最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1895年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得到许多港澳同  相似文献   

5.
方鸿琴 《团结》2012,(2):59-63
记者:尚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在追念辛亥革命的不朽功绩时,自然会追念领导辛亥革命的伟人孙中山先生的卓著功业。人们对于孙中山的研究至今已经有100多  相似文献   

6.
熊辉 《团结》2006,(4):63-64
先父熊秉坤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学生,早年受孙中山影响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因在武昌首义中的首先发难之功而被孙赞为“熊一枪”。后来,先父又在孙中山、黄兴等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阳夏战争)、讨逆反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高级副官、代参军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多次聆听中山先生的教诲和指示,深受先生信任、关怀和爱护,而且更为中山先生所从事的崇高事业、革命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先父常对后人讲述中山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培养的往事,寄以…  相似文献   

7.
王秉默 《团结》2006,(6):62-64
民革中央第四任主席王昆仑,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政治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国革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昆仑早年在孙中山的指引下,参加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积极投身民主革命。上世纪30年代,他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民主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曾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地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参与发起组织了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9年9月,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第五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第六届中央主席。求索救国方略认定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1,(42)
中国 首都集会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10月9日上午在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乔石、宋平、李瑞环出席了纪念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主持大会。国家主席杨尚昆、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屈武在会上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杨尚昆在讲话中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他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完成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志士们未  相似文献   

9.
<正>蒋介石在给戴季陶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评价孙中山的交友之道:"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蒋介石追随孙中山多年,对孙中山的为人处世十分了解,故他的这种说法,庶几符合历史的真相。孙中山与张静江:雪中送炭的心腹之交从本质上说,不论政治账还是军事账,最终都是经济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这个基础,其它都是空中楼阁。是故,孙  相似文献   

10.
佟义东 《团结》2010,(1):46-48,51
陈良佐.字辅之.是广西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德高望重的民革前辈。他一生追求进步.早年参加辛亥革命、讨袁运动、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历任军职至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他两度担任广西民政厅长、代省长,坚决主张“国共联合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多有贡献。抗战胜利后,陈良佐毅然参加民促、民革。  相似文献   

11.
李广良 《团结》2012,(6):59-60
几年来,由于民革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我陆续参加了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和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一些工作.承担了民革中央和民革云南省委会的一些研究任务。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10年10月作为民革中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主办的辛亥百年系列讲座的主讲嘉宾。做了“三民主义与中华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报告;2011年-2012年参与了民革中央宣传部主编的《中山学概论》的编写,提出了关于中山学研究的一些设想:2011年在民革云南省委会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团结学术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别学术讲座上做了“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学术演讲.在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一个讲话,还接受了《团结报》记者的专访。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学习研究孙中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杨跃进 《民主》2004,(3):15-17
提出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的事。孙中山先生在从事辛亥革命中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后来他又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提出要恢复民族的问题,其中有复兴民族的意思。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都大大地落后了。所以孙中山先生在自己的著述中,对中华民族在近百年来衰落的原因作了较多的分析,对如何复兴民族作过许多的设想。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受到世人的敬仰,就在于他把复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目标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实际运动。当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1925年10月,经蒋介石批准,16岁的蒋经国和其他90个年轻人一起赴苏. 蒋经国到达苏联后,进入莫斯科孙中山大学.他被孙中山大学的联共支部书记视为"有训练的马克思主义者". 转眼就是1927年.这年2月1日,蒋介石还曾致函经国,鼓励他毕业后"仍在苏联继续学习",看不出会有大的政治动作.但是进入4月,蒋介石却通过白崇禧在上海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发动反共政变.这对于蒋经国宛如晴天霹雳,但他转变得很快,马上带头鼓动学生到莫斯科共产国际大厦前游行,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谴责.  相似文献   

14.
龙建军 《团结》2006,(3):62-64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他不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而且是孙中山三大政策及政治主张的坚决维护者和坚定追随者。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他被选为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53年12月9日病逝于广州。陶铸称赞他是一个“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踏上革命征途1906年8月,时年16岁的李章达考进了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当时,朱执信受孙中山的指派回到广东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李章达受朱执信影响,并由其介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9年,李章达…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 《团结》2011,(5):4-6
同志们,朋友们: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6.
刘珍珍 《学理论》2013,(8):182-183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乱象,人们认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理想毁于一旦,1916年袁世凯死后,形成了以割据和混战为特征的军阀政治,直至1928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从表面上结束了乱政。但是,长期分裂的因素早已存在,而辛亥革命的复杂性也是军阀政治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时刻 《侨园》2013,(4):48-49
<正>客家人是汉民族的支系,在长期辗转、艰苦开拓的过程中,互助互爱形成了精诚团结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祖宗崇拜,特别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客家子弟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他们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参加和援助抗日战争,支持和援助抗美援朝战争。他们  相似文献   

18.
张培楠 《团结》2006,(6):60-61
我的家族四代人都有着浓厚的民革情结。我的爷爷张绍南,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爷爷常向父亲张佐斌讲述当年投身辛亥革命的事情,故父亲自幼就立下了要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宏愿。爷爷得知父亲要报考黄埔军校,亲自从四川内江将父亲送到重庆朝天门码头,踏上了革命的征程。1926年夏,父亲奉命出川,参加了武汉战役,被当时重庆老百姓誉为“道德军人”的国民党25师师长李根固任命为第一团团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曾多次保护过周总理、董必武和胡子昂等中央领导人;保护重庆师生的爱国游行示威活动;防止特务对中共川东特委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深夜幽灵:罗智强出身基隆码头工人之子的罗智强,是一名70后,政治大学法律所硕士,大学时曾多次参加辩论比赛,使他能在短时间对不同议题做清晰说明。罗的发言人经历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他便担任马萧阵营的发言人职务,也是马英九竞选团队  相似文献   

20.
嘉乐顿珠频繁赴京 嘉乐顿珠接触过无数国共两党领导人,被视为“藏独”重要人物的他,对这些领导人都颇具好感。嘉乐顿珠曾对媒体说,他最崇拜孙中山和蒋介石,邓小平的爽直率性令他感动,胡耀邦的开明务实让他印象深刻,胡锦涛对西藏情况了如指掌,令他惊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