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制度建设,强化以人民为本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2.
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指人民群众。从以人为本的三方面内容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这个“本”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即根基、根据、中心、主体。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克服妨碍以人为本的种种错误观念和制度,比较突出的有“以物为本”、“以资为本”、“以官为本”以及“以知为本”,否则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国家主人地位和人权主体地位不可能很好地树立起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人权原则必须充分意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民主是民生之命,科学理想是民生之魂。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倡导和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倡导和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本质上是人的集合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论。与此同时,只有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如通过法制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等,才能真正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论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导向功能、评价功能以及整合和凝聚功能。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作用,还需要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扫除实现以人为本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取向都是以人为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这个观念普及到群众中去,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把这个观念普及到群众中去,就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巩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性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追求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它充分吸纳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以及现时代改革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价值精华,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强大的吸纳力,能够在全社会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有效地转化为广大个体的价值追求。把握这一着力点,必须把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有机地融合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过程中,使其在不断享受改革发展社会成果的同时,逐步增进对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感情和思想认同,并且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为此必须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分水岭,是发展的时代诉求,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红岩 《世纪桥》2012,(5):21-2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目标,它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如何领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主体精神、促进民族发展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琳 《世纪桥》2011,(5):23+68-23,68
列宁以其革命家杰出的创造力,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列宁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中提到的个人利益思想,对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在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一帆 《世纪桥》2011,(13):18-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加快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考虑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将更加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符明轩 《学习论坛》2006,22(2):69-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主体因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只有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并不断提升人的整体素质,才能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协商制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改善这一现状,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程序化方向发展,就需要明确"协商民主"与"程序化"的内涵,深化二者的综合研究,从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建设的含义、内容、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仁学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成波 《理论学刊》2005,3(8):104-106
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具有的影响是深远的。孔子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规定,并从仁者爱人的口号出发,要求当政者首先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尔后富之,教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和全球发展趋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仁学思想中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正与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同向度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属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兴衰成败的根本准则。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张德学 《奋斗》2005,(12):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表明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住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清醒地把握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表明了我们党在执政理念、执政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根本目的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要问题是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