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行》2015,(6)
<正>2015年6月11日是黄鹤楼重建开放30岁生日。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之誉的武汉黄鹤楼,从上世纪的1985年重建至今已整整30年了!笔者有幸,30年来与名楼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出生于鄂东南一个偏僻的山区,从小就从书本上和大人的言谈中,知道武昌有个黄鹤楼,虽未见过但心向往之。1949年秋,时年15岁的我,有幸随军来到了省城武汉时,便迫不及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古代"鹄""鹤"同义,黄鹄矶即黄鹤矶。《元和志》记载:"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一首七律《黄鹤楼》更使此楼名扬海内外。后来,黄鹤楼屡毁屡建,达10次之多。最后一次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1984年,在它最后一次被毁100周年之际,比原楼高二层的第11次重建的黄鹤楼在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原址南数百米处拔地而起。楼共5层,高51米,主楼面积3000多平方米。重檐展翼,60只翘角向外伸展,红柱,黄色琉璃瓦顶。楼体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3.
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精髓的唯美诗句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源自于中华历史文化名楼,寄情于中华历史文化名楼。登上黄鹤楼,人们能感受"日暮乡关"的离愁;登上岳阳楼,人们能领悟"先忧后乐"的情怀;登  相似文献   

4.
<正> 黄鹤楼在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俯视大江,风景绝胜,是江南古名楼,与岳阳楼、滕王阁齐名。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后屡建屡毁。重建的黄鹤楼,高五十一米,分五层,每层楼格局通透,布置古雅大观,陈设各自有别,楹联、书画文采飞扬,满楼生辉。第五层的壁画是作者楼家本副教授直接亲手绘于墙上的金壁重彩组画,主题是《江天浩瀚》,共十幅约一百平方米,是全楼壁画中最大、叙事包涵内容最多的;正墙上三幅以《流逝》、《华年》两幅,表现长江七千年文化与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历史。正中最大的一幅《浪淘沙》,通过  相似文献   

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鹤千载空悠悠……”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崔颢曾登楼览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 湖北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其中黄鹤楼又为三大名楼之首。 黄鹤楼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以后历代屡建屡毁,明清两代,黄鹤楼共重修过7次,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历代黄鹤楼雄伟,辉煌壮丽,被世人称为“千古名胜、天下绝景”。不仅民间流传过许多有关黄鹤楼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而且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无不登楼畅…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4月8日,武汉"解封" 一周年。楼台草木,重归静好;大街小巷,再现生机。从户部巷沸腾的烟火气,到璀璨的黄鹤楼灯光秀,再到珞珈山下的樱花之约,如今的武汉,车水马龙、光彩依旧,如你所愿。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创下了战疫和发展双重奇迹。海报来源:光明网  相似文献   

7.
黄鹤楼位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长江大桥的附近。是中国三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从古到今登上黄鹤楼的宾客如云,但不同时代的人,所登的黄鹤楼却不同。笔者此次登黄鹤楼获得一些资料,供读者了解。黄鹤楼从何而来说法不一,笔者不作考证,只是听得一段传说记于此:相传有位辛氏人家开了个小酒店,由于优待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而致富,集资盖起了黄鹤楼。是真是假随它去了,但由此让我意识到了中华民族致富不忘公益的优秀美德是源远流  相似文献   

8.
搁笔亭感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游武汉黄鹤楼,搁笔亭前总能让人浮想联翻,并对诗仙太白心生敬仰。传说一日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黄鹤楼》诗。为之敛手,并发出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将笔一扔,举步下楼。同行者都为没能看到李白的佳作而遗憾,而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却因李白的这两句话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08,(17):71-71
不求所有,只求所用,1+1〉2 2007年11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与黄鹤楼科技园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科研力量雄厚的高等院校与创新能力强劲的黄鹤楼科技园在科研领域正式"牵手",展开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5月4日至10日,由武汉旗袍协会女企业家、养老院院长、医务工作者、民间文艺工作者等组成的参访团赴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旗袍文化之旅,在宝岛刮起了一阵"旗袍旋风"。汉派旗袍惊艳"桐花婚礼"五月是桐花盛放的季节。5月7日,台湾苗栗县举办了一场浪漫的"桐花婚礼",汉台两地共有66对新人在此许下终身。伴随着歌曲《黄鹤楼》悠扬的曲调,武汉参访团成员身着原创的"水墨华风"系列旗袍,为参加婚礼的新人奉献了一场  相似文献   

11.
<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是我耳熟能详十分喜爱的,从十几岁一直到年近八十,仍是情爱不减。在我和好友心中这两首诗是唐诗中的"双子星座",魅力、价值等量齐观。好选家是诗苑的"伯乐",崔诗正是被《唐诗三百首》首选登上唐七律之首的位置。从最早出现对二诗的评论直到时下,对崔诗都是赞词,连  相似文献   

12.
任铭 《中国人大》2012,(21):7-7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名楼集体打包"申遗",本是一件好事。尽管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称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但消息传出却引起社会广泛的微词。  相似文献   

13.
1952年,毛泽东在武汉视察,工作之余想游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戴上口罩,但还是让一个孩子认了出来。刹那间,人群潮涌,警卫使出浑身解数才保驾下山。毛泽东对此感叹道: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1958年的8月13日,毛泽东在天津又重演了一幕“下不了的黄鹤楼“。那天,他参观了南开和天津两所大学,想到外面吃顿饭,就去了正阳春饭馆。饭是普通的饭,因为事先并没有打招呼说是谁来吃。不料,饭吃到一半,毛泽东无意向窗外望了一眼,却被对面楼上晒衣服的一位妇女瞧个正着,一声“毛主席万岁“,喊来了街前街后的人,顿时黑压压一片,万岁之声不绝,交通陷入瘫痪。毛泽东没法吃饭,只得连连到窗口和热情的人群打招呼。直到下午3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其中两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更是经典。诗的意境是晴日站在黄鹤楼上遥望,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对面汉阳江岸上的丛丛碧树,江中鹦鹉洲上芳草碧连天。可浮上诗人心头的,一定还有被芳草掩盖着的尘封的故事……一鹦鹉洲的得名源于一件真实的史实,记录了一个文人悲壮的一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平原般县(今山东德州市东)人祢衡为躲避战乱从家乡辗转流落到了汉献帝  相似文献   

15.
当选武汉市人大代表不到9个月时间,王尚云就尝到了代表履职的酸甜苦辣。尽管如此,王尚云当代表的热情丝毫不减。日前,他向武昌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提出能否竞选代表小组组长的问题,原因是想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王尚云,武昌区交通大队队长,2002年12月首次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王尚云当上代表后,很快自学了宪法、组织法和代表法。他没想到法律赋予人大的权力这么大,代表的责任这么重。从此,王尚云做什么事都多了一个心眼,多了一份责任。去年5月的一天早晨,正在长江大桥黄鹤楼段执勤的王尚云,发现应由黄鹤楼地下通道过大桥的行人纷纷违章横穿马路,车辆严重滞留,并从行人那里得知,通道因积水被锁。他立即赶到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得到的答  相似文献   

16.
张砺 《同舟共进》2020,(2):75-77
中国古代著名的亭台楼阁众多,它们往往矗立于江河湖泊之滨,也有的位于城中闹市。关于古代的"四大名楼",有着不同的版本。大抵说来,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三座是没有异议的。1987年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历代名楼》,将山东蓬莱阁也列入其中,不过它却只是替补入选的。  相似文献   

17.
话题     
《创造》2012,(10):12-13
话题/热点关键词:名楼"申遗"国庆节后,一则文化信息令人关注: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等十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于11月在长沙共同中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热评["申遗"变成地方的"形象工程"和"涨价工程",运作成本和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不可避免。如此劳民伤财的申遗,既是对历史的不敬,也是对文化的不敬,更是对人民的不敬。申遗热必须要泼冷水!(现代快报·西风)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诚然是最基本的认定要素,然过分  相似文献   

18.
李平 《民主与法制》2008,(14):71-71
“万里长江万里长,长江边上鹤呜扬!”在长江中游。一座雄伟的千古名楼立于长江之畔。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鹤楼。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12,(10):59-59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诗句中的黄鹤一去不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0,(16)
正众多"九省通衢"中,近代以来,武汉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武汉前身之一的汉口,在明代就开始奠定商业地位,并成为南北交通要冲。"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九省通衢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地在交通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几乎所有条目都指向了湖北和它的省会。九省通衢,是武汉的代名词之一。其实"九省"不是九个省,"九省通衢"也并非特指武汉。通衢,也叫通渠。通,沟通、交通;衢,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