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其时,上山下乡“一片红”成了“文革”的一个“战略部署”,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运动推向极端,从而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7,(1):23-24,25
30多年前,在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们,一定还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毛泽东写过一封后来促成调整知青政策的信吧?这封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位写信人就是当年向毛泽东“告御状”的李庆霖。  相似文献   

3.
30多年前,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在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  相似文献   

4.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农民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西方学者中流行着一种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将俄国民粹主义的农民观与毛泽东的农民观等同起来,知青运动似乎也就成为毛泽东民粹派思想“潜流”的产物。其实,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将青年就业出路导向农村。不过,这只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实验。 民粹主义是一种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发展农村“村社”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知青运动前后共有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与民粹主义的“到民间去”  相似文献   

5.
李杨 《党建文汇》2002,(20):32-32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敦育.很有必要一要说服城垦的下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6.
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曾经多次组织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生产劳动,安家落户,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也正因为如此,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那场长达四分之一世纪,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10亿人心,震撼20世纪的运动中,毛泽东曾先后发表过三次“最高指示”。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0,(6):56-57
<正>于建嵘在4月9日的《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上撰文指出:目前,知识青年群体中,一部分成为底层知识青年,大体上包括三类人:生在城市,大学毕业后无业,在家"啃老"的城市青年;生长在农村,大学进城读书,毕业后无业,有的进入城市为"蚁族",有的心有不甘地待在农村;随着进城打工的父母生长在城市,在接受了  相似文献   

8.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9.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的文章,还发表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各省级报刊也先后全文转载,全国一下子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狂潮。然而这篇文章的组织者和作者并没因此而闻名全国,相反却默默地忍受人们误解。近日,笔者有幸找到文章的组织者———顾立清老人,了解了这几近湮没的历史故事。顾立清并不愿…  相似文献   

10.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最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掀起初澜,“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席卷全国的狂潮。毛泽东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成为一个历史时期内城镇知识青年的座右铭。从1962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曾有1700万以上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以回乡知识青年为骨干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正在广泛地组织起来。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说:“解放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练成了硬功夫,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练成思想革命化,做一个雷锋式的毛主席的好战士。”广大的农村青年社员,特别是有文化的知识青年,从  相似文献   

13.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在那场运动中,无数花样少年由革命小将变成了“再教育”对象,他们从幻想、希望到痛苦、绝望,又到努力、奋斗。尽管接受“再教育”的生活是艰苦的,前途是未卜的,但他们青春的生命是顽强的。他们抗衡着社会角色转换后带给他们的一切艰难困苦,在“广阔天地”里,留下了青春的血汗和热泪,留卞了红色或灰色的记忆…… 40年过去了,那代人现在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不少人成为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40年前的那场“青春实验”尽管让他们有些伤感,但那段苦辣酸甜的岁月,仍使他们刻骨铭心,毕竞那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片段。现在,就让我们重拾当年知青们的青春记忆,重新体验知青们当年翻越“上山下乡”这座陡峭高山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4.
初到兵团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上山下乡成了安置“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相似文献   

15.
1969年,朱德的外孙刘建初中毕业,响应毛泽东提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决定与同学一起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临行前,有的同学对刘建说:你爷爷是三军总司令,你要是想当兵,哪  相似文献   

16.
“五毒”、“三害”、“打老虎”这些名词儿,对于今天的青年已经陌生。如果将其译成今天的流行语:“偷税漏税”、“贪污受贿”、“腐败分子”,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建国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是一场不流血的内部战争。毛泽东甚至向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你有贪污吗?”周恩来的老厨师也受到嫌疑。人们说:“杀了两个人,管了几十年。”它的警示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8):100-104
1968年,在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奔赴农村和边疆。知青运动从狂飙突起到最后的偃旗息鼓,延续了整整10年。而张铁生、李庆霖、肖芸等的三封信却真实地影响了千百万中国知青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组成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研究党史,有必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重要的方面军”的情况。厦门大学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四月六日,是我省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高等院校。在漫长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厦门大学曾燃起绵延不断的革命斗争烈火,被誉为祖国东南的民主堡垒。本文试图就笔者所搜集到的一些实  相似文献   

19.
"三一八"惨案后,知识青年与北京政府关系逐渐恶化。广州国民政府"趋新"的一面,使知识青年对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充满向往。在学生自治组织不断宣传和国民党的大力动员下,一股知识青年南下广州的风潮席卷而来。知识青年或转学于广州各大学,或投笔从戎于军校行伍。青年学子大批南下,一度使北洋政府感到恐慌。但广州国民政府内部情形也相当复杂,南下之后的学生并不完全如其所意。国民党改组后对知识青年动员与吸纳,迎合了知识青年的参政需求,也强化了自身的革命性,为北伐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知识青年南下广州,参加革命亦纾解了自身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双重困境。从"到广州去"到"到延安去",知识青年的"趋新弃旧"成为近代中国不断激进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民主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这就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学生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①“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②学生运动从五四运动算起,到新中国成立,它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五四运动,它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把斗争矛头指向北洋政府,五四运动启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第二个高潮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它唤起全民族的觉醒,迎接伟大的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