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大的权威性。新中国的立宪修宪工作,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50年来,我国在1949年(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共制定过四部宪法,并进行了八次修改补充,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具体内容如下:一、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之初,召开普选的人大会议和制定宪法的条件尚不成熟,暂由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建国…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行政区,分别建立大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中央政府授权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各地区进行领导。大行政区的建立,源于中共早在建国前就已开始筹划的中央与地方...  相似文献   

3.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2.与苏联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4.完成土地改革(1952年9月)5.完成“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至1956年)6.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提出)7.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15日)8.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9月15日至27日)9.反右斗争扩大化(1957年6月至1958年夏末)10.中苏关系破裂(1958年7月)11.树立“总…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的首次基层选举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20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议》提出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相似文献   

5.
博览     
《正气》200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一个崭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第一口油井: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一口探井第一次喷出了工业原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条铁路: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一国两制: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第一次公开把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构思概括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第一套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杨景宇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又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现在的人们称之为五四宪法。这部宪法,除序言部分外,分为总纲、国家机...  相似文献   

7.
率师回川 饮誉西南吴启权挥师成都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决定10月三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并通过了各大行政区领导干部的任命。其中,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12月3日,邓小平与刘伯承一道命令...  相似文献   

8.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新中国为何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这与斯大林有关。1949年7至9月刘少奇访问苏联。据当时刘少奇的翻译师哲回忆,8月的一天,斯大林问刘少奇:"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正式成立中央政府?因为国民党政府实际已经垮了,等...  相似文献   

9.
QIUSHI《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了一个法制化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和科普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3条就明文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1954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总纲第20条又一次明文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应…  相似文献   

10.
李格 《党的文献》2001,(5):85-89
194 9- 195 4年 ,是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与完善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国家采取的是“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 ,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与 195 4年后的历届中央政府在组织职能方面有许多不同。“议行合一”的政府体制不采用内阁负责制。其间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还作了几次调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系统和运作方式 ,都与建立时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进行全民选举,就要有准确的人口数据。1953年2月11日,受选举法起草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览》2009,(12):1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从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建立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由它任命并受其领导的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等机构(1952年11月15日增设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存在的5年中,举行过34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决定了国家建设中的许多重大事项。它与后来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在性质、组织、职权、作用和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我也是代表团的成员”熊清泉陈文书1979年6月,北京的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明媚。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6月26日上午9点50分,邓小平来到四川代表团驻地总参四所看望四川代表团的全体...  相似文献   

14.
当新中国刚刚建立时,中国社会还处于过渡时期,来不及制定宪法。当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毛泽东一直考虑制定宪法这样一件大事。按照他的设想,新中国制定宪法,要有三年的准备期,中央是同意毛泽东这个意见的。到1952年10月,三年准备期已到,毛泽东立即把制定宪法的事提上中央日程。根据他的建议,195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通知》。通知中的主要内容就是毛泽东的判断和决定:三年准备期已经顺利完成,拟于1953年2月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研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批准国家五年计划纲要,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构。就在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面临变化时,发生了高岗、饶漱石事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能按时在1953年2月召开,但是,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虽然没能按时召开,但制定宪法的准备工作没有停止,一直在进行着,而且,毛泽东决定,自己亲自挂帅抓这件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无疑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同时也是世界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刚刚获得翻身解放过上和平幸福生活的600万浦江儿女,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他们更要用自己独有的方法表达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拥戴和对党的挚爱。迅速建立国庆筹备委员会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开幕,它预示着新中国不久即将诞生。上海“国际和平斗争日”大…  相似文献   

16.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抵达北平,进驻香山。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机关大部分迁往中南海。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毛泽东等指挥了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筹备召开了新政协,确立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中共...  相似文献   

17.
重要历史性探索──纪念党的八大召开四十周年何灵芝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党在建国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至今已40年。这次会议正确地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七年的经验,制...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4,(11):F0003-F0003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社会各界认可并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到1952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决定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7条第10款的规定,筹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相似文献   

19.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提/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会议进行了细致、严肃而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关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与国民党白崇禧嫡系部队在邵阳县东南面下花桥五龙岭一带连续激战10多个小时 ,歼灭敌军一个团。这就是衡宝战役中的“五龙岭战斗”。1949年10月 ,湘中地区的国民党军被我军紧紧包围 ,当时的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特遣其嫡系部队一七一师五一三团从衡阳开往邵阳。途中该团与我四野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多次交火。邵东界岭一战后 ,白崇禧自知已无力与我军抗衡 ,于10月6日在衡阳长官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决定退兵于广西。敌五一三团是一支训练严格 ,装备精良的广西老兵 ,有桂系“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