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代呼唤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需要全面加强与改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对育人导向的"认知偏差"、育人主体的"各自为战"、育人内容的"孤岛效应"、对育人效果的"模糊评价"等现实瓶颈。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提升认识、联动合作、示范带动、强化规范,强化各科教师课程育人责任、搭建各科教师互动交流平台、挖掘具有自身课程特色的育人内容、健全课程思政育人的考评体系,进而全面推动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并进的高校立德树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转型及青年社会化需求的必要选择。新教育形势下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全过程融入已成为高校探索立体化育人实践的关键命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医药院校工作实际出发,围绕思维转变、体系建立、课程重构、实践反馈等方面提出策略性指导,构建大思政格局,正确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3.
李刁  陈煌 《学习月刊》2023,(6):51-53
<正>高校课程思政是指高校专业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育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情、意、信、行,这一教育形式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然而部分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只关注专业教学而不关心育人,或者把传授专业知识等同于育人的观念偏差。高校专业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关系到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文章通过探讨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提出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提出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的创新三方面的方法与举措,推动课程思政实践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种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好"的原则,将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文章通过探讨思政的核心要义和内在机理,提出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协同育人的能力不足、教师沟通交流不深入、协同育人方式手段滞后的困境。为此,应从坚持党委领导,构建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搭建交流平台,扩充教学资源;创新育人手段,坚持与时俱进等方面探索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而为更好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助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课程思政"研究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应当落实责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师可以秉承深挖内涵与灵活开展相结合、旗帜鲜明与春风化雨相结合、计划讲述与随机讲述相结合、个人感悟与客观理论相结合、共性取向与个性体验相结合原则,开展"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策略与途径,则需要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养、专业与思政结合的能力,重视课程设计环节,课后应总结、提炼、整合,推广思政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9.
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二级学院应积极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组织责任,构建有效的工作模式,全面深入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以教师育人意识、育人能力提升和以学生成长需求侧供给满足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核心驱动力;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就业教育相融合”的“双核驱动三项融合”工作理念。全面探索建立“五三五”工作模式,即创建“五个一工程”,推动课程思政与党组织建设相融合;打造“三个育人成长平台”,促进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把握“五个成果导向”,推进课程思政与就业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在于积极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追求和原动力。实现价值引领必须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实现二者的逻辑互构。"八个相统一"作为价值引领的基本方略,需要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予以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11.
抓好思政课程、抓好机关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作为思政课"项链模式"和"中国系列"课程的发祥地,上海大学教务考评党支部成立"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让党建与课程思政教改同频,让组织建设与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同步,用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让支部堡垒作用体现在项目一线。支部党员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基础,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托"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人才学院学生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三支队伍协同串成一条璀璨"项链",建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荣强 《当代贵州》2020,(18):64-65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实际采取"654321"工作法,实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协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融通、协同推进,解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旨在构建的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加强思政理论课——第一课堂建设;转变专任教师观念,挖掘每一门专业课的"德育元素";推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有效途径,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职业教育特殊性。在深刻把握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背景和理念,深入摸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校情、教情和学情基础之上,为切实促进高职"课程思政"顺利推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坚持顶层设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二是积极转变教(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德育引领和价值教育能力;三是深化课程建设,营造全学科德育渗透结构和氛围;四是注重学情调研,提高教学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科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系统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采集部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实效样本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改革以及教学设计路径创新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主要侧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时代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底气和现实指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是落实"三个培养"、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渠道",四个自信"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有其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高校思政课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定位与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7.
姜淼 《奋斗》2019,(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极大地鼓舞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讲好高校思政课要有毫不动摇的"信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课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举措。要在充分认识到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深刻把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统筹规划强化高校顶层设计,抓住关键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多元合一,确保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与部分教师对课程的定位不准导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偏离有较大关系。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领导的认识、经济利益的纠结、教学制度改革的复杂也造成了思政课改革的困境。文章以西部某高校为例,探讨了以"实践环节课程化、实践指导网络化、实践内容多样化、实践形式模块化"为主线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以此来重新思考思政课本身以及对实践教学的定位,从而达到用实践强化理论观念的目的,并且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