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情数据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提高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技术支撑,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网能力;推进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网络民意对话表达机制;健全依法治理网络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治理的问责机制等方面,形成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自媒体、高校舆情引导与维稳的内涵与逻辑关系,阐述了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构成新挑战,提出了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的实现路径,即通过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提升高校自媒体理性发声的素养,完善高校舆情传播的监管问责机制等实现高校维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对于稳定校园秩序、促进校园和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和科学处理,极有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和认知的错误,诱发他们做出违规甚至犯罪的行为,进而对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校园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威胁。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特点、现状以及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构建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四个一"思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网络舆情重要的集聚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给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博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高校官方微博建设现状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今微博在高校的应用情况,随后,从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的广度、传播的速度、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内在的契合度三个方面分析微博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从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官方微博传播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以及组建网络舆情监测的常备队伍等四个方面,就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文章阐述网络舆情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分析了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价值,指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并结合社会治理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网络舆情引导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6,(6)
处在一个以微博、微信等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为传播特征的"微时代",高校应对纷繁的网络舆情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微时代"的传媒环境和特征息息相关。"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过程,是在科学把握网络舆情生成发展规律基础上,借助网络"微"平台,采取参与互动,组建学生舆情引导队伍;深入沟通,消除师生语言交流代沟;快速回应,发布权威准确的解决方案;理性发声,注重意见领袖事后引导等策略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以及行为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微"素养,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正引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H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的调查,探寻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律以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所具备的特点,从而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及达到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前研判的目的。然后,在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整套机制。该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健全交流机制和健全应急机制等。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方向、消解突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H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的调查,探寻当前大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规律以及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所具备的特点,从而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及达到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前研判的目的。然后,在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整套机制。该机制包括信息收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健全交流机制和健全应急机制等。通过机制的建立,达到引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方向、消解突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校园舆情参与情况、校园网络舆情内容、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通过组织支持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危机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校舆情是高校师生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事件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倾向,是社会舆情在高校的特殊反映。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赋予高校舆情新的特征,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舆情动态、探索舆情的分析及引导机制,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舆情引导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信息、知识与道德三个核心概念组成的中程理论的综合,延伸了高校舆情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政治理想、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产生潜在的、深层次的影响,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是新媒体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此,文章以广西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应对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化程度有利于增强其对网络舆情的认识,大学生的网络理性有利于端正其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大学生网络表达积极性有利于筑牢网络舆情的思想防线,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工作有利于化解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因此,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领,努力提升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理性认知,完善大学生的网络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类网络舆情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也为当下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生作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用户,更是将各类自媒体运用得淋漓尽致,大学生网络舆情也呈现着与一般网络舆情不同的特点,需要对之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文章在分析党的群众路线与高校网络舆情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12)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是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需要把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人梦想统一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网络舆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大数据具有多样、海量、快捷及联动的特征,这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出了挑战。基于此,应该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大数据战略,建立大数据的预警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大数据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平台、新载体以及新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新形势、新问题下建立起系统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的整合机制,提出网络舆情下开展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便由此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遵循"为谁引导"→"为何引导"→"如何引导"的逻辑进路,在明确高校舆情引导工作方向性原则的基础上,探析为何引导以及如何引导,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舆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文章着重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形成过程及传播路径,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舆情管理的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突发事件是当下高校需要积极面对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高校在应对、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时,尚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处置方法与手段缺少科学性,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网络舆情伴随着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发展的初期、中期、高潮和后期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网络舆情分析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决策管理的治理机制等方面,将目标选择、过程确定、单元分析应用到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最大程度地引导网络突发事件向可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体现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