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盟是区域主义实践的杰出典范,而新区域主义正在东亚地区方兴未艾。中国作为东亚的地区性大国,正日渐成为对东亚地区主义进程有举足轻重影响的行为主体。在开放式区域经济合作的大环境下,中国与欧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了更多发展空间,二者在两个大区域框架中的交往互动也一定会产生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合作何去何从?——从中美日经济实力消长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日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继续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实力相对提升,美日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这一经济实力的结构性变化给东亚经济合作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中国在东亚经济影响力日益上升,使东亚经济的内部凝聚力大大提高,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在东亚地区具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关切者,美日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可能带来的权力变革心存芥蒂,从而又加大了东亚经济合作的难度,增加了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亚经济合作出现“亚太化”趋势,二是导致东亚经济合作的主导权错位和缺位.中国需要正确运用经济实力上升这一最大筹码,内外协调,顺势而为,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3.
一、东亚(环黄海)区域经济的优势和特点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亚地区既存在着经济发达的国家,又存在着新兴工业化国家,还存在着发展中国家,这种状况决定了东亚地区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处于东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共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公共物品治理是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问题。为摆脱当前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做到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必须根据区域性公共物品的属性和特点,有选择和针对性的提出四种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所以在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5.
苏浩 《外交评论》2001,(1):11-17
朝鲜半岛问题可以从东亚历史进程的"亚洲化"的发展势头和区域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统一进程的发展,是东亚地区的"亚洲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体现在"10+3"体制的建立上,应将朝鲜半岛融入到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框架中来.朝鲜半岛可以成为东亚地区与区域外大国协调与合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苏浩 《外交评论》2004,(4):14-21
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启动,东亚国家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目前,东亚合作机制被称为10 3合作机制,它包括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的定期首脑会议、东盟分别与这三国的首脑会议、中日韩三国合作、东亚13国的各种部长级会议、湄公河和东北亚次区域的多边合作安排、以及第二轨道的活动。东亚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东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开展合作的平台。东亚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东亚合作机制的逐渐完善和提升,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参与东亚的功能性合作,是战后日本东亚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对外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在东亚地区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进行简要梳理,从战后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经济社会变迁中追根溯源,分析其动机、资源和手段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在特定的战略制约下,创造性地利用已有资源,从而在既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存在感,这既是吉田路线以降诸多日本外交战略倡议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核和共通之处,也是指导战后日本在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战略初衷.在实践中,日本通过国内“善治”经验的外化、新的安全理念和治理理念从国内到区域层次的映射与推广以及官民并举、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参与等方式,在地缘政治制约、历史心理牵绊下较为有效地开拓了战略空间,改善了双边认知,增强了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建立 ,将促进中国乃至云南的经济高速发展。公安禁毒部门如何保障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的正常贸易 ,有效遏制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流入非法渠道 ,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禁毒斗争中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借助网络电子信息平台 ,做好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的管理与控制 ,是其管理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随着美国东亚冷战战略的终结,在美国的压力下东亚各国逐步放开对经济的约束,出现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快速自由化。但东亚新旧制度以及新旧环境并存,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引发1998年席卷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冷战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东亚经济的主导者开始变化,美国在东亚经济中出现被边缘化趋势,多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东亚地区因其域内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朝核危机、历史遗留问题、领土领海争端等问题,在国际社会一直广受关注。要想改变东亚地区一直维持的斗而不破状态,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也面临诸多阻碍因素。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必须加强东亚各国之间的合作,中国应积极推动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在保证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域内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师范大学许开轶教授的新著《二战后东亚地区社会变迁的政治分析:东亚威权政治及其转型研究》以战后东亚地区出现的独具特色的威权政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所处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制度变迁的路径、政治精英的主体性活动等因素,系统研究了东亚威权政治的形成、运行、影响、转型等问题,揭示了东亚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总结了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运动尤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和  相似文献   

12.
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类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和短缺,正是制约中国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大量理论表明: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能够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由于其自身特性所导致的供给短缺或低效的困境,西方国家改革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现在,这种市场化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正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意味着东亚地区原有的主要由美国推动建立的外发型秩序开始解体,区内国家开始在地区秩序建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中国在和平状态下的经济崛起不仅导致在东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区内经济两强并立的局面,而且更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使得东亚地区由外发型秩序向内生型秩序过渡。虽然从长远来看,内生型秩序在建构区内和平稳定方面要优于外发型秩序,但在秩序转型期间,两种秩序在本地区的竞争却产生了更多全新的问题。而作为两种不同秩序的推动者,美国和中国在本地区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东亚地区秩序无法平顺转型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综合发展模式。东亚模式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下形成,环境变化引发内在矛盾,导致东亚模式成功背后的危机。20世纪80年代东亚模式的内在矛盾渐渐开始现实化。这种矛盾不光是东亚模式的变化,连东亚模式的分化也发生。因此东亚模式国家需要解决东亚地区经济内涵的透明性,效率性和合理性的提高问题,按照国际环境的变化,摸索国家与市场的新关系。至少对中国而言,东亚模式不是一个已经过时的发展模式。但是中国模式又不同于东亚模式,这意味着为了防备金融自由化与贸易竞争的扩张,中国需要按照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朝贡—册封"秩序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形态,是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这种秩序衍生出古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规范和制度,构筑起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性国际关系体系。一方面,作为区域内压倒性大国的中国无意打破现状,向"天朝"之外做体制性经营,从而维持了东亚地区国家间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另一方面,"朝贡—册封"秩序的扩散,为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固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当代东亚区域意识兴起、区域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相应的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陈翔 《外交评论》2018,(5):132-156
区域安全公共产品是特定地区范围内安全类国际公共产品,其提供者向来以霸权国及全球性国际组织为主。随着安全公共产品“供应赤字”的加剧及安全地区主义的发展,小国集团作为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角色曰渐凸显。从公共产品视角来看,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受到行为体意愿与能力的共同驱动。就小国集团而言,自主偏好是其进行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的内在推力,集体力量汇集是其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外在动力,二者的耦合助推小国集团有效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而自主偏好与力量汇集的错位,则会导致小国集团自主追求意愿下降、集体力量趋弱,造成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小国集团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还受到地区权力结构、区域主导规范、外部力量介入等因素的干扰。考察东盟供给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历史演进,可以诠释小国集团有效提供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浩 《外交评论》2003,(1):28-35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的作用下,东亚的地区主义正在形成。东亚国家开始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这是由东亚国家领导人会议、各类部长级会议以及各种多边官方和民间合作安排构成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将为促进东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区域政府间合作成为地方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重要手段。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合作有多种基础:基于行政职责形成合作关系;基于法律形成合作关系;基于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基于相互信任形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对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双重失灵的积极回应,第三部门应运而生,但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时,也存在失灵的问题。成功的制度安排在于建立政府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在提供和生产公共物品时使二者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政府通过合同外包、特许经营、补助等方式,使第三部门成为部分公共物品的生产者,政府则承担购买者和管制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终于从“设想”转到“实际行动”的轨道上,但是存在诸多影响其进程的因素。中日两国在经济一体化问题上能达到多大程度的共识,是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决定性的内部因素;美国对东亚国家在政治经济上的强大影响力,是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东亚地区安全格局正经历一个结构性的转变,其安全形势成为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最后,东亚国家选择何种一体化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