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玄学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着重 的影响,陶渊明通过他所描写的田园自然风物来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他把玄学的概念融入到诗歌的整体意象当中,通过作品加以表现。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信仰反应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便表现出一种质朴真率和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将嵇康玄学思想置于竹林时期特殊的政治现实与玄学思潮之中并结合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探讨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内核的玄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政治环境是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现实条件,玄学思潮构成了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文化条件,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则是其玄学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平淡自然,语言本色质朴,意境浑融高远,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隐着丰富的意韵和人生哲理,正可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相似文献   

4.
贯穿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征是自然。我国古代诗人在宦海沉浮与洁身自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常把山水田园作为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大自然中,假江山之助,以自然景物为材,创造出风格自然平淡的山水田园佳作,反映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马银华 《工会论坛》2004,10(5):106-107
陶渊明人格的突出特点是率性而为、任真自得 ,但率性而不任性 ,任真而不任诞 ,这与他崇尚老庄哲学和家庭的熏染有直接关系 ,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魏晋风度都给他很大影响。由于他的独特性格 ,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魏晋玄学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颇大的思潮之一,对文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宏观方面,“清通简要”的玄学特征开启了一代新的文风,并促进了文学与玄学的结合;微观方面,玄学对诗歌、文艺理论等文学领域的渗透,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心城市,如曹魏的洛阳、许昌,孙吴的武昌、建业、广州、交州,蜀汉的彭山、乐山等。佛教经典的翻译借用了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想与语言,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与玄学在交流中融会贯通。佛教戒律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与风俗相适应,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戒律与制度体系。佛教音乐传入并经过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教梵呗。三国时期的佛教流传,充分体现了本土化、时代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老庄都推崇“道”,把它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老子哲学注重的是对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察,立足于社会批判;而庄子将老子对外部世界“道”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内在自由的要求。他所谓的“心斋”、“坐忘”的主体,正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主体,也是艺术得以成立的最后根据。从美学的视角来把握他的哲学思想,是最恰当的。魏晋“玄学”在实质上是道学,并以庄学为中心的。老庄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的审美精神,对后世在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诗中就有许多以桃源为主题的诗歌。这类诗歌中有一些诗属于爱情诗。这类诗歌的出现是两个桃源传说合流的结果。桃源主题爱情诗歌的大量产生与唐代神仙观念世俗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在基本的观点立场上各占一方。从儒道智慧的终极目标所体现的殊途同归之理反观其各自的分支理论,其中,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鲜明的人文色彩中,同时蕴含丰富的自然化思维,而在以老庄为主导的道家思想的自然特征中也充满人文情怀。二者在整体的语境和社会背景下交相互补,呈现出和谐的兼容并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殊途同归:“无讼”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当时自然社会条件和社会结构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法治精神具有同样的历史合理性,体现了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以秩序与公正为主题的社会理想的共同追求,但它们在社会现实中有着不同的实践模式。在不同的实践模式中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对人的信任与对法的信仰。鉴此,寻求二者契合,进行适度宽容的制度设计,理性选择现代法治建设之路,当是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研究家在对唐代祖述陶渊明诗作之辈的评析中,忽略了一位极不应忽略的人物。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从祖王绩。从其创作的诗文看,王氏乃将陶渊明引为同调,并将其作为效法榜样。他不独明言“尝爱陶渊明”,更以“渊明对酒,非礼义能拘”自况,并亦步亦趋地仿效陶渊明的诸种之为。其诗作,情感之真挚,语言之质朴,与陶渊明“真率自然”之风显系一脉相承。他将陶诗的意境,生动表现于五绝的寥寥二十字之中,对田园诗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用五律反映田园生活,王绩更属唐代第一人。他以自己的创作,架起了从陶渊明到王维、孟浩然间的一座桥梁,今后在评述唐代山水田园诗时,对此应予以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诗文蕴涵着独特的自然美意识。他的自然美意识的形成与其自身的经历和高韬的人生境界密不可分。这种独特性在他的诗文中具体表现为:以自然为载体表现自己的自然、自由之心,以自然为载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和合之境。其诗文字里行间流露出魏晋风度的余韵。  相似文献   

14.
明治时期是日本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当时日本人试图"脱亚入欧"、发展日本的国力、摆脱欧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进而争取与欧美诸国并立称雄于世界的大环境下,欧化思潮是明治时期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思潮。政治欧化思潮是欧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明治政府政策的实行、对日本国民的启蒙及自由民权运动等方面表现突出。政治欧化思潮对明治政府和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日本的强国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弃官归隐,寄意田园,开创了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体系,其超凡脱俗的诗歌风格和恬静自然的生活境界,不仅影响了中国后代的文人墨客,也对韩国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自高丽初期,陶渊明传入韩国以来,以李仁老和李奎报为代表的高丽文人不仅接受了陶渊明诗歌风格,而且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深受陶渊明的影响。李朝时期,以金时习为代表的韩国文人更是把学陶、崇陶上升到了一定境界。  相似文献   

16.
熊十力和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奠基人,在近现代思潮中对科学的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两人科学观的总结和比较,认为他们都是从思想层面上探讨科学对人类的意义,并通过划分科学与玄学的不同领域肯定科学在经验界的地位。但是,两人又以不同的方式切人科学概念,在实现科学与玄学的融通问题上解决理路不甚相同,对科学的态度虽一致但背后的缘由也不同。这些不同不仅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为学理路和学术特色,从某种意义上也展现了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庄子认为安命顺物是得到幸福的途径,游心逍遥即是幸福的状态。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到顺物之自然之性,再到"游心于淡"以追求内心体验,都是在承认并接受矛盾对立不可改变的基础上,在主观精神领域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以消解矛盾对立获得幸福感。庄子在充满矛盾对立的现实的基础上强调超然自乐,悠闲放达,给人一种神奇、怡悦、旷达的乐观主义之美。在这异化的社会里,这是想要获得幸福感的个体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年轻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志为善,曾几次出仕,寻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之路。无奈社会现实黑暗腐败,在几次反复之后,陶渊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躬耕田园。陶渊明晚年有道家之风,超然物外,他用其清贫的归隐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和李大钊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先驱和传播者,其思想对当时社会以及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影响都是广泛而深远的。随着当时中国社会背景条件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的思想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梁启超在追求富国强兵的目的下,反过来就拟建置国家和政治的性质与结构,考虑个人自由与自治的立场。而李大钊所推崇的立宪政治亦蕴含着自由思潮和民治主义。本文通过剖析对比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李大钊的民治主义的自治思想,来解读二位思想大家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宋苏轼极为推崇陶渊明的人格与文品,几乎遍和其诗文,首开和陶《归去来兮辞》之风,随后苏门文人群起和之,一时成文坛热潮,其影响波及整个南宋。宋代之后,虽然已无文坛巨擘或重要的文学集团追和陶辞,但是历代文人时常处于仕与隐的矛盾中,与陶渊明的思想情感、人格志向产生的共鸣却可以跨越时代。人们借"和陶辞"这种文学创作题材以彰显自己如陶渊明般不俗的人格追求和高雅的人生志趣,当然,这之中也出现了不少以"和陶辞"为工具来进行自我标榜或标榜他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