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强化主阵地,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需要强化五个思维。强化战略思维,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越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大数据、数字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蓬勃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创造了时代契机。但西方价值观渗透、资本进入话语权市场和表达泛娱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拉入被动局面。因此,在话语权问题上,我们必须强化话语权阵地建设,不断净化网络空间,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能,以便真实有效地提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的能力。网络技术的扩展、网络社会的民粹化走向及个别地方意识形态工作的虚化、弱化、仪式化,导致碎片化网络舆情逐渐占据社会舆情场,甚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被碎片化网络舆情“牵着走”的混乱局面。泛滥的网络舆情催生“鸡毛蒜皮效应”、“长尾效应”“羊群效应”“晕轮效应”和“尺蠖效应”,加剧了主流意识形态丧失话语权的风险。网络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迫在眉睫,需要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控制舆情事件并进行专业化处理、加强网络舆情有效预判和政策的合理统筹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的创新。从内涵和维度来看,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加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构筑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核,增强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创新成果,有利于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并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革,网络空间开放性、虚拟性、自主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使意识形态安全面临重大风险,网络空间领域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面对风险挑战和严峻的斗争形势,我们要善用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等哲学思维,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从严治党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在关联,并提出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社会实践及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述方式等方面获得话语权的途径。本文认为话语权的关键问题是"说话者"自身的建设问题,以及"说话者"自身的理论魅力和解释力的问题,外来的"话语入侵"只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因此,党要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更要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赢得话语权,这才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网络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在深入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做好舆论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抓好网络空间管控、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等多条路径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  相似文献   

8.
人的存在是由个体、群体和类主体所构成,由此出发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它具有个体虚拟话语权、群体虚拟话语权和类虚拟话语权三种存在形式。其中,个体虚拟话语权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群体虚拟话语权处于个体虚拟话语权和类虚拟话语权的中介地位,类虚拟话语权则是虚拟话语权的理想形式。它们之间通过个体虚拟话语权与群体虚拟话语权、群体虚拟话语权与类虚拟话语权、个体虚拟话语权与类虚拟话语权三种话语权形式之间的互动表现出来。在网络空间,人通过虚拟实践生成了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数据环境之间的三重良性互动关系,建构、确立和发展起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做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论述。将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加强国际话语权构建、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等方面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讲究战略战术,创新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共青团要坚定不移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全团抓思想引领",始终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话语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为根本工作遵循,积极适应网络新媒体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实现"两个巩固"做出了新贡献。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注重话语权建设理论原则与实践原则相统一,坚持弘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坚持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中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网络宣传工作是巩固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是检验网络宣传工作成效高低的重要标准。强有力的网络宣传工作有助于我们占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有助于我们引领多元化思潮的发展方向,是巩固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播主体平民化、大众化,传播内容通俗化、碎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简便化,传播效果即时性、爆炸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提出了新挑战。要牢牢掌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结合,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诋毁英雄、歪曲历史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娱乐化和自由化面具的伪装下,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在网络空间传播,不露形迹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深入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新趋势,采取有效对策,是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课题。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趋势从传播主体上看,由知名人物向普通网民转变。过去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主体大多是拥有话语权、能影响其他人的知名人物。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知名人物垄断话语权的局面被打破,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主体向普通网民转变。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的严峻挑战,而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陷入困境,现状不容乐观。运用大数据的理念与方法,可从三个方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主动引领,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话语权;精准识别,切实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针对性;整体治理,着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话语权,其实质是对人的一种影响力。目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效和有力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高校要抓住传统文化复兴工程的契机,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与语言魅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促成了传播权力的再分配,也使得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困难愈加增大。全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包括:网络舆论场格局失衡导致现实政治风险迭加;各类社会思潮"众声喧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成严重威胁;西方国家利用网络霸权强化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与操纵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成的社会性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在网络空间中展开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实际参与到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之中的人或组织。围绕"教育与被教育"的实践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交往互动中完成网络空间中思想关系(意识形态关系)的生产和传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空间得以确证。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空间的生成过程,需要在"主体-空间-客体"的三元结构中整体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和网络舆论问题更加复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企图在中国复制西亚北非国家的"茉莉花革命"和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必须高度重视。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和舆论工作的复杂局面热衷于对第三世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西方国家,单方面地认为世界就应该是他们所设想的那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是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故而,在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过程中借助说理成为提升话语权的一种实现路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来自各种社会思潮及其时代困境的挑战、理论与现实张力巨大、说理的媒介路径匮乏等困境。为此,要推动意识形态理论话语创新、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缩小意识形态理论与现实的张力、加强媒介建设以构建媒介说理公共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